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政党政治的重建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263 浏览:45544

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以伊拉克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了对伊战争.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美英联军先后占领了首都巴格达等大城市,进而控制了伊拉克全境,以萨达姆为首的伊拉克复兴党政权被颠覆,伊拉克的萨达姆时代宣告终结.同年5月1日,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宣布在伊拉克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美英占领当局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三个主要领域开始重建伊拉克,其中政治重建的目标是对伊拉克实行化改造,建立美国式政治体制以取代萨达姆时期的复兴党体制,其主要内容就是在伊拉克实行制、自由选举和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


复兴党统治末期

的化尝试

1952年,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组建成立,该党以“统一、自由和社会主义”为口号,迅速成为伊拉克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1968年,复兴党人发动“7月17日”革命,夺取了伊拉克政权.夺权后复兴党清洗了反对派力量,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党员数量迅速扩大,建立一整套组织结构,牢牢掌握了伊拉克政治、经济、军事、情报和意识形态等大权,形成了巩固的体制.

复兴党的统治在海湾战争中遭受到了沉重打击,战争结束后,复兴党政权获得了一定的喘息机会.为了抵御国际社会严厉制裁带来的不利影响和糟糕的经济状况以及民众的不满情绪,复兴党政权宣布实施一系列化改革措施,如制定新宪法、总统全民选举、政党法和新闻自由法、扩大国民议会的权利等;1991年3月,萨达姆任命什叶派的改革派人士萨阿敦·哈马迪为政府总理,库尔德人亚辛·塔哈·拉马丹为副总统.政府还宣布将制定新宪法并实施自由选举,承诺总统由终身制改为6—7年任期制并且由直选产生.1996年,伊拉克举行了新一届议会选举.[1]复兴党政权的这些措施受到伊拉克民众一定程度的欢迎,但是,复兴党政权为了应对眼前的危机而推出的这些改革措施仅仅是短期的和有限的,萨达姆及复兴党仍然牢牢掌握着权力,萨阿敦·哈马迪被解除总理职务标志着这次化改革的终结.

伊拉克战争后政治秩序的初建

2003年,美英联军占领伊拉克后,宣布解散复兴党政权和伊拉克军队、情报机构、队以及力量,并禁止前复兴党高级官员在新政府、大学、医院等机构中任职,伊拉克复兴党制彻底瓦解,伊拉克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2003年5月6日, 美国任命保罗·布雷默伊拉克最高文职行政长官,全权负责伊拉克战后政治和经济重建,伊拉克完全处在美国的控制之下.为了尽快地实施对伊拉克的化改造和战后重建,2003年7月,由来自伊拉克政界、宗教界和各个部落人士组成的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宣布成立,其成员包括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基督徒及土库曼人,代表了伊拉克民族、教派人口构成比例.临时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布雷默任命,布雷默对其决定拥有否决权.临时管理委员会的重要职能是与美英占领当局合作,组建伊拉克新政府,接管伊拉克政权、恢复伊拉克主权、实施战后重建.

2004年3月,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通过了《过渡时期国家行政法》,也就是战后伊拉克的临时宪法,是伊拉克在过渡时期内最高法律.宪法规定伊拉克实行联邦制,库尔德人享有充分的自治权;总统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总理掌握国家实权,司法独立.根据临时宪法的规定,2004年6月,伊拉克临时过渡政府宣告成立.临时政府的权力根据民族、教派、政治力量进行了分配,总统由逊尼派穆斯林加齐·亚瓦尔担任,副总统由什叶派和库尔德人担任,总理由什叶派穆斯林阿拉维担任.

由于临时政府不是选举产生的,严重缺乏政治合法性,因此广大伊拉克人民并不认可,反而因临时政府与美英占领当局关系密切而被认为临时政府是傀儡.但是,临时政府得到了美国和联合国的支持.临时政府组建不久后,美英占领当局即向临时政府移交了伊拉克主权,从形式上结束了占领,伊拉克国家主权得以象征性的恢复.尽管移交权力仅仅具有象征意义,但是标志着伊拉克恢复主权的开始.

在临时政府的主导下,2004年8月,伊拉克举行了千人国民政治会议,来自18个省的70多个政党、300多个部落领袖及社会名流选举产生了由100名议员组成的临时国民议会,[2]其主要职责是监督临时政府和负责筹备过渡议会选举.

政治格局的形成

2005年是战后伊拉克政治重建的重要节点.这一年,伊拉克先后举行了三次重要的选举,各种政治力量纷纷登场争夺势力范围,伊拉克民众也积极参与选举活动踊跃,伊拉克出现了一波“选举繁荣”的景象.

2005年1月30日,伊拉克举行了过渡国民议会大选,此次大选采用“政治实体的标志制”,即由各党派自由组合成联合政党参加大选,再由获胜的党派在党内推选候选人.全国共有75个党派、9个政治联盟以及27名独立人士参与此次选举,850万选民参与了.最终的选举结果是什叶派穆斯林领导人为主的伊拉克团结联盟获得了275个席位的过渡议会中获得140席,库尔德政党联盟获得75席,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领导的伊拉克民族和谐组织获得40席,临时政府总统亚瓦尔(逊尼派)领导的组织获得5席,还有15席为其他组织获得.2005年4月,伊拉克新一届过渡政府成立,库尔德人领袖塔拉巴尼担任总统,逊尼派穆斯林哈桑尼为议长,最有实权的总理职位由什叶派穆斯林贾法里担任.这一结果表明,什叶派力量在伊拉克取得了绝对的优势,成为支配伊拉克政局的支配性力量,从前受到压迫的库尔德人进入国家的统治集团,逊尼派势力遭到很大削弱,这是伊拉克政治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

2005年10月,伊拉克永久宪法获得全民公决通过,但是支持率只有78%,大部分逊尼派阿拉伯人持反对态度.宪法规定,伊拉克是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联邦制国家,政治制度是议会代表制;总统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总理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职务;地方政府拥有广泛的自治权力,承认库尔德地区的现有权力.永久宪法没有得到广大逊尼派阿拉伯人的支持,扩大了库尔德人的权力,加剧了伊拉克社会的分裂,但是永久宪法为伊拉克的政治格局搭建了明确的框架,为伊拉克各派政治力量提供了一个政治舞台,有利于加快伊拉克战后重建过程. 2005年12月,伊拉克举行了正式国民议会选举.为了保障各省在新议会中的最低席位,此次选举采用了省级比例代表制度.受到这一政策鼓励,包括逊尼派在内的伊拉克各派势力广泛参与了此次选举,据统计约700万选民参加了.最终选举结果是什叶派的伊拉克团结联盟获得了128个席位,库尔德政党联盟获得53个席位,逊尼派的伊斯兰共识阵线获得44个席位,逊尼派的全国对话阵线获得11个席位,什叶派的伊拉克民族团结阵线获得了25个席位.大选结束后,库尔德人塔拉巴尼继任总统,逊尼派马哈茂德·马什哈达尼任议长,什叶派人士马利基为政府总理.

通过以上三次选举,伊拉克政治重建过程得以向前推进,但是也埋下了诸多隐患.首先是各政治派别指责选举过程中存在的舞弊、作检测行为削弱了选举的公信力,也为各派的政治斗争提供了素材,加剧政治派别间的分歧和矛盾.其次是这些选举彻底颠覆了伊拉克社会的认同纽带.在复兴党长期的统治中,阿拉伯民族主义认同是团结伊拉克不同民族、教派和部族人民的联系纽带,伊拉克战争后,随着复兴党政权的垮台,阿拉伯民族主义认同也随之消失,2005年的三次选举确立了伊拉克社会以民族、部族和教派划界和分权的政治格局,各派之间的矛盾斗争加剧,撕裂了伊拉克社会,特别是逊尼派阿拉伯人对其政治地位一落千丈而强烈的不满情绪为日后的政治乱局埋下了隐患.再者,地方主义势力崛起,地方省份离心力加强,与集权主义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库尔德人势力迅速上升,北部库尔德自治区的权力得到了宪法的承认,库尔德自治区事实上处于半独立状态,为伊拉克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2005年“选举繁荣年”后的两年里伊拉克爆发了激烈的教派冲突,受到阿拉伯国家支持的逊尼派武装和与伊朗关系密切的什叶派民兵展开的的武装斗争,整个国家沦为宗派战争以及地区势力争夺的战场.反美武装和恐怖主义组织兴风作浪,频繁制造暴力事件,在乱局中抓紧发展自己的势力,伊拉克笼罩在暴力和件的阴影中.

2010年大选与

政治格局发展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将于2011年底前从伊拉克撤出全部军队,意味着伊拉克战后重建将摆脱美国的主导,伊拉克政府的统治能力也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此背景下,2010年3月,伊拉克举行了新一届国民议会选举.为了顺利举行大选,伊拉克议会在2009年年底前通过了新选举法.新选举法对于独立选举人的参选资格从法律上予以确认,这有助于改善目前伊拉克国内政治中以教派和民族划分阵营,忽视真正民生问题的现象.[3]

此次大选采用“开放名单”制度,选民可以支持“开放名单”中的任何一个候选人,这项制度参加了选举的代表性和透明度,民众参与大选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共有1900万选民参加此次大选,率为62.4%.[4]此次大选中,伊拉克12个政党联盟、186个政治实体的6100多名候选人争夺国民议会325个席位.与2005年大选不同的是,很派结成了竞选联盟联合起来争夺议会席位,较大的竞选联盟有马利基领导的“法治国家联盟”、世俗什叶派的前总理阿拉维领导的“伊拉克名单”、现总统塔拉巴尼等领导的“库尔德人联盟”、现内政部长布拉尼的“伊拉克团结联盟”和以什叶派最大政党“伊拉克最高伊斯兰委员会”为主的“伊拉克全国联盟”等.根据伊拉克独立选举委员会公布的大选结果,前总理阿拉维领导“伊拉克名单”获得了91个席位,现任总理马利基领导的“法制国家联盟”得到89个席位,什叶派领袖哈基姆领导的“伊拉克国家联盟”获得70个席位,现任总统塔拉巴尼领导的“库尔德斯坦联盟”获得43个席位,剩余32个席位被其他小党派瓜分.

大选结束后,为了争夺组阁权力,各党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伊拉克名单”以91票的优势获得了优先组阁权,但是根据宪法要求新内阁名单必须得到国民议会163票赞成才能通过,“伊拉克名单”必须与其他政党合作使其拥有的票数达到163张才能实现组阁.为了夺回组阁权,“法治国家联盟”和“伊拉克国家联盟”宣布联合,以共同拥有的159个席位向“伊拉克名单”发起挑战.“伊拉克名单”则联合一些较小的什叶派政党展开反击.由于参与竞争的各方对总理职位的人选分歧严重,导致新一届政府迟迟难以组建.直到2010年12月,各方就组建联合政府达成共识,达成了权力分享协议,伊拉克新一届政府终于出台,库尔德领袖塔拉巴尼继续任总统,马利基担任了9个月的看守政府内阁总理后继任为新政府总理,什叶派领袖阿拉维掌控国家战略政策委员会,逊尼派领袖奴贾伊菲担任国民议会议长,政府29位部长职位被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士分别瓜分.

2010年大选及新一届政府的艰难组建过程对伊拉克战后政治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伊拉克政治精英们意识到了2005年选举在伊拉克民众间制造了民族和宗教及教派间的矛盾和鸿沟,在这次选举中,他们有意识地组建了政治联盟,以期跨越或缩小这些的矛盾.其次,在组建政府的过程中,各党派施展了各种斗争策略,最后通过相互妥协和共享权力达成一致,显示了体制的灵活性.此外,2010年大选后伊拉克政治权力分配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什叶派依然保持了一派独大的地位,逊尼派积极参与伊拉克政治重建过程获得了重大的胜利,库尔德人地位有所下降,除了塔拉巴尼继续担任虚位总统以外,在国民议会仅有43个席位,这一权力分配格局对以库尔德人自治区为代表的地方分离主义势力有所限制.最后,新一届内阁最大限度地容纳了伊拉克不同民族和宗教派别人民的代表,具有比较广泛的民意基础,这将给伊拉克国内的安全和稳定带来积极的影响.

即将到来的

2014年国民议会选举

2011年年底,美军完成了从伊拉克的撤军,伊拉克队在美国的协助下承担起了维护国内稳定的任务,尽管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混乱时期后,伊拉克局势基本保持稳定.进入2013年以来,伊拉克又爆发了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造成约9000人死亡;基地组织借叙利亚危机死灰复燃,甚至在费卢杰建立酋长国,伊拉克国内安全形势的有所恶化;逊尼派和什叶派以及库尔德人之间为重新分配权力而展开了新一轮的斗争,但是,从整体看,伊拉克政府掌握着实力逐渐增强的队,基本掌控着国内的安全局势.围绕着即将于2014年4月举行的大选,各方势力进行着明争暗斗. 2013年4月,伊拉克举行了省级议会选举,共有12个省参加了此次选举,约8000多名候选人竞争12个省级议会的378个席位.根据伊拉克独立高等选举委员会发布的结果,总理马利基领导的“法治国家联盟”在包括首都巴格达在内的八个省取得胜利,巩固了在什叶派政党的地位,有助于该联盟在2014年大选中取得优势地位.

为了筹备2014年国民议会选举,2013年11月,伊拉克国民议会通过《选举法修订案》,宣布议会席位增加至328个,新一届大选将于2014年4月30日举行.为了帮助伊拉克顺利举行新一届议会大选,联合国宣布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的任期延长至2014年7月31日,为伊利克提供包括选举援助在内的多方面支持.

由于各方面的保障,预计新一届国民议会选举将如期举行,伊拉克安全形势面临着新的考验,以民族、教派为基础的派分享权力的政治格局也将有所调整,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三分天下的基本格局不会被打破,但是各派内部对于总统、总理和议长等重要职位的人选将是权力分享的焦点和难点,派系内部斗争加剧将不可避免.此外,库尔德人自治区独立倾向由来已久,以什叶派人为主的省份和逊尼派为主的省份也力图获得更大的自治权,地方主义势力与集权主义势力也将展开激烈的斗争.

纵观伊拉克战后政治重建过程,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国民议会、自由选举、任期制、制等西方政体的关键要素一应俱全,民众参与选举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但是战后形成了以民族和教派为基础的政党制度以及权力分配格局,造成了伊拉克社会的严重分裂,伊拉克实现和平稳定的道路仍然漫长曲折.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

(责任编辑:魏丹丹)

[1] 黄民兴. 中东国家通史·伊拉克卷[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342.

[2] 刘月琴. 伊拉克[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11.

[3] 杨俊. 新选举法为伊拉克大选扫清最后障碍[N/OL]. 人民日报,2009-11-10(13). http://paper.people../rmrb//2009-11/10/content_379482.

[4] 伊拉克公布大选率为62%[EB/OL]. [2010-03-09]. http://news.xinhua./world/2010-03/09/content_13128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