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的内涵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11 浏览:9590

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既是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也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精彩篇章,乃至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伟大长征的胜利铸就了充满生机、经久不衰的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忠于理想、坚定信仰的理想和信念;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革命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军民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博大精深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重要的启示,将二者有机融合并不断赋予长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七十四年前,1936年10月10日红二、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历时两年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征锻造了举世闻名、彪炳千秋的长征精神,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的完美体现,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我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的精神财富.同志指出,长征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要发扬光大.”长征精神,是革命前辈用一双双穿着草鞋的脚走出来的,用一条条前赴后继的生命换回来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进程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长征路上,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不断赋予其生动的时代内涵,体现其独特的时代价值和精神魅力.在这种新形势下,面临经济全球化、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冲击,研究长征中的宣传方法、弘扬长征精神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启示.

一、长征精神的形成过程

“古田会议”后,红军在连续四次反“围剿”战斗中均取得了巨大的胜利,1933年10月,调集100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展开了疯狂的第五次军事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和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导致了红一方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的失利.为了保存革命力量,1934年10月党和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率领红军主力及后方机关8万余人开始战略转移――长征.

长征开始于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时刻.长征的胜利与否将决定党和红军、中国革命的生死存亡和前途问题.长征途中,广大红军指战员和战士克服了身体和精神上的疲累同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前所未有的英雄业绩.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吃树根、嚼树皮、四度赤水河、强渡金沙江,最终奇迹般地跨越了千山万水,实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最终胜利.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哈里森兹索尔兹伯里在其书中――《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里热情称赞“长征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本世纪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刻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他还高度评价长征精神“过去时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很热”.长征精神是中国人献给全世界文明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人类.

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意义.正如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所说:“长征时历史上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的胜利顺利实现了革命大本营的伟大战略转移,是中国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征的胜利,是红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红军的生命线”发挥作用和优势的结果,证明了中国工农红军高度的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的胜利,也标志着我当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和革命的问题,在遵义会议上开创性地确立了以为首的党的正确领导,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的统治,也是中国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长征精神的内涵

伟大的长征熔铸了名垂千古的长征精神.在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时,国家领导人同志对长征精神作出了精辟的阐述.他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此基础上,我们不难提炼出长征精神的内涵和要义.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忠于理想、坚定信仰的理想和信念;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革命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军民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的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以忠于理想、坚定信仰为核心的理想和信念是支撑红军战士迎接各种考验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的战略转移、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这一切艰难险阻都没有击垮红军,反而使红军成为了一直击不垮、打不烂的队伍.使长征成为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红军呢正是由于长征精神中所孕育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这种崇高的理想作为毅力的源泉支撑着红军在一切困难危险面前表现出了大公无私的英雄气慨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

乐于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长征中,红军将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表现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气慨和意志.长征的每一步都凝聚着红军将士血与汗的代价,红军战士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长征的艰难历程熔铸出了红军战士之间高度的阶级友爱,在红军战士个人身上则体现为无私奉献的革命品格.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长征的思想指南.长征开始的原因以及初期的失利均归结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和教条主义在党的错误领导,其实质是“本本主义”的盛行脱离了中国革命和前途的实际,违背了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根本原则.遵义会议实现了红军长征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利到踏上胜利道路的转折.中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知道中国革命,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为首的领导,实际上也是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地位.长征的胜利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

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是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红军长征不仅以民族大义为重,同国民党的“围剿”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又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创建工作.同时,红军长征还顾及党内团结.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进行了“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尽力争取团结共同抗日.长征过程中,面临自然环境的残酷无情和敌人的凶残,广大红军指战员和全体战士团结一致,坚信革命一定胜利,互相帮助,共度难关,与天斗,与地斗,最终实现了长征的胜利.

军民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是长征胜利的伟大支撑.红军长征中坚持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优秀传统,所到之处积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仅建立了革命的地方政权,而且与少数民族人民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消除了国民党反动派对的反面宣传所造成的少数民族人民对的敌对情绪,创建了“军民鱼水情”的良好局面.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苦奋斗精神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可靠保证,也是新时期要继承和发扬的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三、长征精神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长征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铸就的长征精神意蕴丰富,不仅是党的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关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饱含着极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胡建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把长征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在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地发扬光大,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路上,长征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源泉,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而且对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具有极大的感召力.

首先,长征精神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蕴含着思想教育的内容,即体现了关于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的问题,对受教育者具有教育塑造价值.长征过程中面对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的错误领导及危害,遵义会议上中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实际,顺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一举措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扭转了党、红军和革命的被动挨打局面,而且在理论上开创了我党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先河.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坚持加强如何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教育,帮助受教育者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提高他们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长征精神的这一内涵体现在帮助受教育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方法、行为方式、价值根基的根本性的教育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长征精神中忠于理想、坚定信仰的理想和信念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对受教育者信仰的确立、人格的形成和价值取向的确定具有鲜明的规范导向作用.长征过程中,广大红军指战员与战士正是坚持了共产主义信仰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在爱国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信仰所产生的巨大精神动力的鼓舞下,一鼓作气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正如所总结的那样:“为什么过去我们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是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是否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不仅是关系到当时长征和革命事业能否胜利并继续向前推进的核心问题,而且是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加强的精神动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要切实加强的核心理念.当前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就是要始终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帮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教育人民更好的理解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再次,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军民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是道德教育中以为人民怎么写作、以社会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的最高体现,理应作为基点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宣传和深化.长征中红军将领和普通战士身上表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体现在高度紧密的阶级友爱之情和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同志方面.同人民群众一道艰苦奋斗形成了无坚不摧的战斗力是保证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宗旨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我党紧密联系群众的法宝.当前面临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法制体系尚不健全带来的个别道德失范现象的严峻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集体主义为导向,不断鼓励人们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并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努力抵制资产阶级腐朽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错误观念的影响.以为人民怎么写作为出发点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活动,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人民观,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艰苦奋斗精神为基点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革命年代带需要艰苦奋斗,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要靠艰苦奋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认识尤其必要.艰苦奋斗精神是政治信仰、政治信念、政治抱负的充分体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最后,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关于心理教育的内容来提高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同志曾经说过:“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红军长征能够胜利,就是靠着这种不怕吃苦,敢于打硬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人类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在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下,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受教育者由于自身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社会经验缺乏容易受到竞争机制强化和变化节奏加快带来的巨大压力的影响,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甚至是现象.因此,要发挥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激励价值,积极引导受教育者缓解压力,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学习红军那种压倒一切、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他们时刻以健康向上的心态、饱满充沛的毅力、战无不胜的勇气、无所畏惧的信心.把个人的奋斗和成长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长征精神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党的传家宝.将长征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有利于发扬和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传承,有利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育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