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视域中的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578 浏览:95953

[摘 要 ]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公共选择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至今已经被运用到许多领域,为分析政治、经济现象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文章拟从越来越壮大的私营企业主阶层入手,分析其政治参与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和公共选择理论相结合,它为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提供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一方面从“经济人”角度对政治行为主体进行理性分析,另一方面,公共选择理论的“效用”思考促进政策制定的有效性,为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提供方法论基础,并且更好地发挥政治参与的作用.

[关 键 词 ]公共选择理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

[作者简介]周兴新,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06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广西 南宁 530006

[中图分类号]D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12-0131-03

一、公共选择理论及基本检测设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内容

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伴随着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而形成的一种学术思潮.它正式发端于1957年詹姆斯布坎南和沃伦纳特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创办的“托马斯杰斐逊中心”,其目的是促进以个人自由为基础的社会秩序.由于它所宣扬的宗旨不符合当时主流经济学的原理――对政府行为的无比信任,布坎南等人被迫转到其他大学谋求发展.最终,他们的“公共选择研究中心”在乔治梅森大学设立并延续至今.公共选择理论以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和塔洛克为代表,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叉学科,它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检测设研究政治市场中所有的公共选择者,对非市场决策进行经济学研究.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在经济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和厂商(供给者),他们之间交易的对象是私人物品和怎么写作.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政治家和行政官员,选民和利益集团是政治市场的需求者,政治家和行政官员是政治市场的供给者,他们之间交易的对象是公共物品和怎么写作.在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来选择能够给他们带来最大满足的私人物品和怎么写作;在政治市场上,人们通过来选择能够给他们带来最大利益的公共物品和怎么写作、政治领导者以及制度安排.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与经济不能截然对立,并且试图创立一个使经济学和政治学融合为一体的新政治经济学体系,即市场经济下私人选择活动中适用的理性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政治领域的公共选择活动.也就是说,政府以及政府官员在社会活动和市场交易过程中同样也反映出“经济人”理性的特征.政府及其公务人员也具有自身的利益目标,其中不但包括政府本身应当追求的公共利益,也包括政府内部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此外还有以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为代表的小集团利益等等.

综上所述表明公共选择理论的宗旨是要把市场制度中的人类行为与政治制度中的政府行为纳入同一分析的轨道,即“经济人”模式.从而修正传统经济学把政治制度置于经济分析之外的理论缺陷.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检测设

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逻辑出发于三大理论检测设:一是“经济人”检测设,认为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同一个人不会根据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二是交易政治学,认为政治学是一门交易的科学,市场和国家都是手段,政治是选民、集团、政府之间出于自利的动机而进行的利益交换的交易过程;三是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认为个体是构成团体或组织的基本细胞,个体行为的集合或累加构成集体行为,人类的政治和经济行为都应当从个体的角度去寻找原因.

二、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私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私营企业主队伍已经初具规模,逐步发展成了一个稳定的私营企业主阶层.截止到1999年6月底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主达281万人,注册资本总额8177亿元,雇用员工1503万人,经营各类企业128万家.到2000年,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主达395135万人,拥有注册资本总计133079169亿元,雇用员工2011115万人,经营各类企业176118万家,分别增长了4015%、6217%、3318%、3716%.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私营经济和私营企业主队伍还将以较高的速度迅速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由于有着独特的经济地位和利益要求,私营企业主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社会阶层,已经广泛地参与到政治领域中,表达他们的政治诉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并推动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总体来说呈扩大的趋势,但是,作为一个新崛起的阶层,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去完善,下面,就对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

(一)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呈逐渐扩大的趋势

首先,政治参与的团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有组织的政治参与逐渐成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私营企业主积极参加工商联、妇联、青联等政治性团体.这些团体处于我国决策层的,在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私营企业主在政治参与体制中的影响越来越大,集中表现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的人数增多.一定数量的私营企业主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参加这些机构的日常活动,扩大了政治参与的渠道,提高了政治参与的层次,增强了政治参与的效果.最后,私营企业主要求加入中国并且最终被接纳.

(二)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1 非法性参与时有发生.所谓非法性参与,就是指现行法律和政策所不允许的参与行为.导致非法性政治参与的原因很复杂,或者是没机会通过合法渠道参与政治,或者是合法性参与不能满足其参政的目的,或者是合法性参与成本太高等等.非法性参与对我国政治具有很大的腐蚀作用,必须遏制.

2 政治参与的组织性不强.从参与主体的角度来说,政治参与可分为个体参与和组织参与.目前我国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主要是个体参与,其活动基本上没有组织化行为,尚处于散乱和单独行动的状态.他们大多只是以个人身份参与政治,并不代表本阶层的群体利益,往往只是围绕着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表达意见,所试图影响的也多限于某一政府官员的意向或政府对某一具体问题的处理,一般很少触及方向性、战略性的大政方针.


3 政治参与的目的层次较低.当前我国私营企业主的政治义务感并不强,其参与政治活动的动机层次不高,并没有把参与政治看作是自己责无旁贷的任务,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和维护自身的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

4 政治参与强度不高.政治参与强度是指公民的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系统的程度和持续性,以及它对政治系统的重要性”.它反映的是政治参与的实质.大量事实表明,公民的许多政治参与活动并不一定就能够带来实质性的结果.当前我国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强度相当弱,对政治系统的实际影响力很小.

三、公共选择理论为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提供经济学分析方法

(一)政治行为主体的理性分析

在公共选择理论的视野之内,政府官员在现实社会中和企业家、消费者一样扮演“经济人”的角色,即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主体.这样,公共选择学派便把在市场经济下私人选择活动中适用的理性原则,应用到政治领域的公共选择活动中.所谓理性,就是效用函数最大化.影响效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商品、收入、财富、社会地位、权力等利己主义因素,也可以是慈善、友谊、和平、社会进步等利他主义因素.本文中要讨论的政治行为的主体即私营企业主.但是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又必须涉及到政府.私营企业主追求效用函数最大化是不需要多加讨论了,主要看政府是否理性.无论是现实主义理论还是新现实主义理论,“国家行为是理性的”这一命题都是核心检测定之一.政府是实现国家目标最为基本的手段,是国家的主权代表和具体形态,国家理性是由政府理性来表现的,那么政府是理性的.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效用”思考促进政策制定的有效性

公共选择理论在检测设和方法上有些走极端,它的一些理论还有待检验和证实,而且经济人检测设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差异性,把政治行为简单化,过于看重经济动机和强调个人功利性,而忽视了政治行为本身的特性和人的利他主义的一面.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这是出于对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转型的发展中国家,国家的法律体系还有待完善,各项政策、制度的制定也是在探索中进行.由于经济人检测设把人设想成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为了防止个人利用权力或以不正当的手段损害他人利益,才需要设计出约束人的行为的法律和制度.好的或有效率的政策并不是产生于政治家的英明,而是产生于有效率的公共选择机制.二是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形成有其特殊性,目前仍未形成统一的阶层意识,政治参与水平有较大差距.而且,很多私营企业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起来,或本质仍是家族企业,公司制度还不完善,往往企业主一人的言行就能决定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所以,一个企业与政府的沟通很可能会演变成为该企业的企业主与政府甚至某政府官员的直接沟通,这样复杂的政治活动也就变成了经济活动,政策的受益者也从集体转为个人.公共选择理论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正是把个人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根据个人来解释社会和政治.公共选择理论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有关经济和政治这两个市场上的个人行为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个人是最终的决策者,是最高的评判者.只有个人自己能够判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这个模型的出发点是,政府不是一个抽象的实体,不是超个人的决策机构,这种机构是不能与个人相分离的,集体行动是由许多独立的个人行动所组成的,政府为了个人才作出决策,而我国目前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这种独立的个人行动所占比例更为突出.因此,分析参加政府决策过程的个人的政治行为,有助于将复杂的活动变为可以控制的活动,变为可以论述的问题.

四、结语

私营企业主愿意为获得政治参与的机会投入多少成本,这取决于他对自己政治参与机会的效用评价.就像其他消费者一样,私营企业主也希望用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政治参与效益.但是,私营企业主参政机会的获得不一定能够立即带来效益的回报,这不是简单的写卖关系,而是一种长效收益的过程,所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无形中增加企业效益.反之,如果企业通过政治参与能够提升知名度,节省对外宣传成本,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就会得到相当的回报率,这进一步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公共选择理论以“经济人”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作为分析公民个人行为取舍的基本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政治参与行为发生的动力来源,以及人们行为的背后隐藏着物质利益的动因,并在剖析方面采用了更精细的计量分析模型.这有助于我们对经济人在非市场领域的政治行为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为政府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引导私营企业主阶层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提供理论建议,使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更加规范、有序,并真正为政治活动注入新的血液.

[责任编辑:周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