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课教学探析

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17 浏览:14140

摘 要:工学结合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深刻影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主动适应这一新的育人模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文章从授课的内容组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网络利用以及考评体系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工学结合是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和实践形式.工学结合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应对市场需求,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怎么写作、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教育改革.[1]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为思政课)的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工学结合的实施使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教学安排的挑战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更侧重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育.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许多高职院校为加大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工作力度,往往缩短了思政课等基础课的教学课时;同时,在思政课的教学安排上,也要求注重实践教学,强调理论教学以职业岗位要求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逻辑严密性,突出与职业岗位紧密联系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职业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这些给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教学方式的挑战

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教学的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往往需要离开学校到社会,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各专业各班的实习有些是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有些则是临时安排的,实习的时间有长,也有短,学生实习的地点较为分散.这使得采取合班集中教学的思政课授课进度难以保持一致,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

(三)教学环境的挑战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都是在校园里实现的,学生所接触的教学环境比较单一,容易管理、教育和引导,即使碰到问题也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具有可控性.然而,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入社会和企业,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可控性.面对这样的教学环境,如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因而,教学环境的挑战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思政课老师时刻需要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

二、工学结合的实施给思政课教学带来难得的机遇

(一)有利于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落实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有被泛化和虚化的情况,思政课老师多数只能从主观能动性出发,用活用足课堂实践教学(采取课堂演讲、辩论交流、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而工学结合的实施,为思政课教学实践提供了平台.有的职业院校探索出与学生顶岗实习、实训重合的方式,将之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叠加教学”.[2]因而,工学结合为思政课提供了一条便捷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实践教学发展之路.


(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既有赖于思政课的理论灌输和教师的教育引导,也有赖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规章制度往往能够直接规范和约束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这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职业素质的养成、能力的提高、行为的规范等方面都具有潜移默化的约束和规范作用[3];也使学生提前明白社会对自身的要求,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其教育效果往往超出课堂的教育效果.

(三)有利于促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怎么写作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思政课和专业课都有育人的功能,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从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方面培养,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为什么做”、“为谁做”的问题,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实现的是“育人”的教育目标;而后者侧重于专业知识与动手能力的技能培养,解决的是“能做”的问题,教会学生“做事”的能力,实现的是“育才”的教育目标.思政课“育人”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专业课的“技能”培养;而专业课“育才”目标的实现,也离不开思政课“做人”教育的正确引导.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的教学既解决了为什么而学的问题,也让学生在顶岗实习(实训)过程中,学会求真求实,克服困难,勇于创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好地促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探索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育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要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课程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寻找教学的新途径和新举措.

(一)调整课程的教学计划,整合、创新教育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以及就业导向的驱动性,使不少高职院校往往片面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思政课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地位不高,课时被削减、大班授课、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投入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思政课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有力的支持.面对困难和阻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主动适应工学结合的职业化育人发展趋势,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压缩超越高职生接受能力的抽象理论内容,不断整合、创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从学生日常生活及未来职业所需要的思想道德要求出发,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用性,在以全国统一教材为参考依据的基础上,以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着力探寻思政课教学与就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能力培养教育得到有机的结合,突出其就业的导向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