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信息2007年第11期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776 浏览:32289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冯友兰随笔理想人生》冯友兰是哲学大师、思想家,他的哲学体系是以人为中心的,理想的人生是他最为关注的主题.他的人生观一度风靡中国.冯友兰的随笔,被称为“冯氏哲理随笔”,质朴的文笔寓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为普通读者所喜爱.冯友兰一生坎坷,他的精神极为乐观,适应能力极强,活出了人生的“境界”,他的随笔也是对自己人生感悟的总结和反思.这本随笔集是第一部“冯氏哲理随笔”的结集,讲人生、讲哲理、讲精神、讲境界,内容是大众关心的,形式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冯友兰著,2007年9月版,31.00元)

《人口论》托马斯-马尔萨斯(1766-1833)是英国人口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1788年毕业于剑桥大学耶稣学院.1798年因发表《人口论》而成为世界知名学者.《人口论》是一部引起了二百多年热烈争论的著作,并且对它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马尔萨斯认为存在两个不变法则:1、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2、间的是必然的.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加,人口增长必然超过生活资料增长.人口自然法则要求二者保持平衡,因此必然发生冲突,从而使人口的增加受到抑制,这种冲突就是贫穷与罪恶的根源.因此,失业和贫困不是社会制度造成的,而是人口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财产私有制使人们不致因纵欲而生育过多子女,因而是发展人类能力和智慧,培养和提高人类德性的最良好制度.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工人i的生活要随工人人口增减而升降.(【英】托马斯马尔萨斯著,郭大力译,2007年9月版,33.00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分裂之家危机:对林肯一道格拉斯论辩中诸问题的阐释》《分裂之家演说》是林肯在1858年竞选总统期间与道格拉斯进行论辩时的精彩演讲,所谓分裂之家危机,是指当时美国南部脱离联邦,引发内战之前美国社会的精神危机.该演说与《葛底斯堡演说》构成了林肯政治思想的枢纽.本书作者雅法教授是施特劳斯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把柏拉图《王制》中苏格拉底与忒拉绪马霍斯的论辩设定为基本的参照框架,以“政治哲学”的路向来研究“林肯一道格拉斯”论辩,通过解析历史上的事件研究林肯的政治哲学,进而探究什么是良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德性.(【美】雅法著,韩锐译,2007年9月版,39.80元)

《施米特与政治的现代性》 卡尔施米特是二十世纪德国著名的法学家,也是二十世纪颇有争议、极富激发性的政治思想家.近年来,我国学界陆续翻译了施米特的原著,读者有了直接阅读施米特作品的机会.但是要把握施米特作品的思想脉络实非易事.为促进对施米特思想的研究,刘小枫教授选编了这个文集,以与另一本文集《施米特与政治法学》(2007年增订本)相呼应.本文集除提供了两篇难得的重要文献(施米特晚年涉及中国现代性问题的访谈和他与科耶夫的通信)外,尤其注重选译解读施米特政治论著的文章,以全面展现、解析施米特对政治现代性的理解.(刘小枫编,2007年9月版,29.80元)


《逻辑与罪》本书研究的是维特根斯坦生活和思想中最富于魅力的一个侧面,即维特根斯坦对与宗教问题的专注,而这一侧面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通过集中深入的研究,作者有力论述了,对于维特根斯坦而言,道德上和智力上的双重义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书是西方英语学界第一本正面探讨维特根斯坦宗教思想的专著,分析细致、材料翔实,值得关注.(【美】谢尔兹著,黄敏译,2007年9月版,20.00元)

《西洋哲学史》本书是在英美各大学均被采用为教本.此书主要分为三部分:希腊哲学、中古哲学和近代哲学.其中"1860年后欧美哲学的发展”部分为哈佛大学柏雷教授的续笔,原书只写到叔本华为止.全书的行文饱满厚重,语言浅显易懂,上下文衔接自然流畅,全书渗透着作者本人对历史上的哲学家及其思想的深邃理解.本书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西方哲学传统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德】艾尔弗雷德韦伯著,詹文浒译,2007年9月版,48.00元)

商务印书馆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史》本书全面且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弗洛伊德以来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发展的历史,内容涵盖了现代精神分析思想所有的主要分支,如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人际精神分析、克莱因学派、英国客体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等,对各学派的缘起、流变作了清晰的阐述,同时介绍了不同的流派之间在理论和临床技术上存在的争论.作者在阐明各学派的主要观点时,常常结合案例,且行文生动活泼,使原本抽象的概念、理论更容易理解.(【美】斯蒂芬-A.米切尔,玛格丽特J.布莱克著,陈祉妍等译,2007年9月版,34.00元)

《从阅读到批评――“日内瓦学派”的批评方法论初探》“日内瓦学派”又称现象学文学批评或意识批评.被认为属于该学派的批评家们一致认为,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意识现象,文学批评是一种关于意识的意识,是一种对作品进行的“创造性的阐释”,是一种“阅读的艺术”,是阅读的延续和升华.但在文学批评的理论依据等问题上,“日内瓦学派”的批评家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保持着鲜明的个人风格.(郭宏安著,2007年9月版,2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