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林漫步的智者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890 浏览:14367

摘 要 :宗白华是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诗人,他对新诗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著名的意境论,情绪论和小诗在新诗史上永远铭刻.

关 键 词 :情绪,意境,小诗

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09)-16-0088-01

宗白华(1897-1986),原名宗之,字伯华.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小南门,祖籍为江苏常熟虞山镇.在安庆长至8岁后到南京上小学,1916年入同济大学医科预科学习.1919年被五四时期很有影响的文化团体少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议员,并成为《少年中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同年8月受聘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任编辑、主编.将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的新鲜血液注入《学灯》,使之成为“五四”时期著名四大副刊之一.就在此时,他发现和扶植了诗人郭沫若.1920年赴德国留学,在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哲学 、美学等课程.1925年回国后在南京、北京等地大学任教.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事.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著有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199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宗白华全集》.宗白华于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这里主要谈谈宗白华先生的诗论.

他在《新诗略谈》里给诗做了定义,“用一种美的文字,音律的绘画的文字,表写人的情绪中的意境.”,诗应该表写人的情绪中的意境的观点对新诗的发展非常重要.当时,胡适正在筹备出版《尝试集》,新诗已安然度过了“讨论期”(胡适语),慢慢确立了自己在诗坛的地位,新诗的发展品格开始提上议事日程.但指导新诗创作的理论仍是早期新诗理论家提出的“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说话要清楚明白”“须用具体的做法”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新诗对情绪和想像的继续忽视.所以,宗白华在此时提出的新诗要表写人的情绪中的意境的理论显得尤为重要,抓住了诗之为诗的根本,也抓准了当时新诗发展的症候,为新诗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宗白华在《新诗略谈》里进一步指出“这能表写的适当的文字就是诗的形,那所表写的意境就是诗的质.换句话说:诗的形就是诗中的音节和词句的构造,诗的质就是诗人的感想情绪.”所以他认为要写出好诗真诗,就不得不在两方面注意.一方面要做诗人人格的涵养,养成优美的情绪,高尚的思想,精深的学识,一方面要做诗的艺术的训练,写出自然优美的音节,协和适当的词句.这也还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情绪.宗白华的这种对“情绪”的张扬是五四时期呼唤个性解放个性觉醒的社会思潮在新诗领域的反映.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的导言中指出“五四运动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现在的人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我若无何有乎君,道之不适于我者还算什么道,父母是我的父母,若没有我,则社会,国家,宗族等哪里会有.”五四时期,受西方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人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宗白华正是这一社会思潮的弄潮儿.一方面,他生性敏锐,多愁善感,对人类、社会、自然具有非常的同情心,另一方面,他既熟谙西方的哲学,歌德的主情主义,康德的唯心主义,柏格森的生命创作论,又对中国传统一脉相承的主情论诗学有精深独到的见解.所以,在新诗发展初期,宗白华就能一针见血,洞察出新诗应该表写人的情绪,表写那种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情绪.

宗白华最著名的诗歌理论还是他的意境论.

他在《中国艺术境界之诞生》中表述了境界“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玩赏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

如何进行意境化人格的涵养宗白华在《新诗略谈》中以诗人人格的涵养为例,对艺术家的意境化人格的涵养做了总结:第一,研究哲理.通过多读书而实现.第二,在自然中活动.直接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感觉自然的呼吸,窥测自然的神秘,听自然的音调,观自然的图画.第三,在社会中活动.人性的最真切的表示,莫过于在社会中活动,人性的真相只能在行为中表示,所以艺术家要描写人类人性的真相,必须自己加入社会活动,直接的内省与外观,以窥看人性纯真的表现.这样方能养成“优美的情绪、高尚的思想、精深的学识”的意境化的心灵人格.

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在新诗史上赫赫有名,是他诗歌理论的实践.所谓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多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刹那间的情绪和感触,寄寓人生的哲理和思想,并执着于意境的追求,引起读者的联想,具有言简意赅的效果.小诗的形式从外国输入,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或俳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1921~1925年之间小诗运动盛行一时.《流云》出版于1923年12月,小诗数量虽只有48首但是它以精纯洗练的语言唱出了五四退潮期一部分知识分子对前途的期待和悲抑的情绪,对生命、人生、自然、宇宙发出的渴慕与赞美的哲理情思.小诗的出现和兴盛说明了诗人对于诗歌形式多方面探索的努力,也体现了新诗开始向更广阔的艺术天地为自己寻找和创造新的发展机制,在新诗的发展史上开始由外部客观世界的描绘转向内心主体精神的表现,具有过渡性的意义.大约到1925年以后,小诗逐渐衰落.小诗运动的冷却,一方面是因为小诗文体特征之局限性所致.小诗多以简洁含蓄的白话表现“刹那的感兴”,寄寓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形式短小 ,多以三五行为一首,容量较小,难以承载更广泛的题材,并且与中国20世纪中期再次出现的革命产生了不协调.另一方面是由于小诗盛极一时,仿作者甚众,粗率成章者甚多,以致小诗泛滥成灾,过分忽视诗歌的形式美,沾染了以理为主调的风气,往往理胜于情,出现了大批粗制滥造的作品,影响了接受者的胃口.因此,而被另一种新兴的创作热所取代.

综上,宗白华在诗歌理论方面的成就丝毫不逊于他在美学和哲学上的建树,难怪被称为散步的智者,而智者的身影就是我们在无涯学海中的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