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113 浏览:95617

作者简介:牛妞(1987-),女,河北省石家庄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育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潘姝凝(1989-),女,辽宁省盘锦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党史专业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摘 要 :高职高专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办出职业特色,关键是要建设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但也相应的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从传统与现代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 键 词 :职业;高职高专;教师队伍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在教师数量上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在建设方向上,努力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已经成为共识,并显示了实际效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高职高专教育师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教师相应的级别标准不明

我国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共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四个级别,现在的高职教师也是沿用(或套用)这一分级制度.但是,由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师资评聘标准是注重理论学术学科方面的素质和成绩,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评聘标准应注重理论与实践技能兼有的素质与成绩,其教师的级别标准应当是有区别的.高职教师的各个级别应在考核其学科理论水平的同时,重点考核其实践教学能力.

(二)教师队伍的来源单一,渠道运行不畅

高职教师师资来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直接任教,缺乏有实际经验的教师.另外,有计划的培养,培训教师是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虽然教育部建立了很多培训基地,但培训制度不健全,规模小,随机性等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实践技能培训仍然是一个难点;而且各个高职高专的培训政策也不尽一致,培训工作还未进入有序、规范的状态.

(三)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不足,实践能力不强

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未接受过高职教育的专业训练,在课堂教学上往往以当学生时的经验或观察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或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理论教学方法来教学;在教学中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自然衔接,更不能达到演示教学,因而使实训课变成走马观花的参观,失去应有的意义,大多数教师缺乏在生产、建设、管理,怎么写作一线工作经历与经验,总体上实践能力不强.

(四)结构不够合理

据不完全统计,从职务结构上看,高职专任教师教授仅占2.4%,副教授占31.8%,讲师占46.1%,助教占19.7%.从学历结构上看,博士生仅占0.4%,硕士生占8.4%,本科生占85.1%.专科及以上者占6.1%.从年龄结构上看,30以上者占20.8%,31―40岁占43.6%,41―50岁占21.1%.可见,高职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都相对偏低,教师队伍年轻化的态势良好,但是还是迫切需要培养提高.

(五)政策不够配套

高职高专教师师资评审更具师资特点和办学特色.现行高校教师职务评聘标准偏重于学术水平和科技能力,影响了高职教师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利于高职教师的稳定.教育部也制定了一些政策来适应高职教师的特点,但此项工作进度仍进度缓慢.

二、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传统高职高专教师的师资培训体系建设

1.利用各级教研部门和职业教育学会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教学比赛、新教材培训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2、利用现有的54个国家级和125个省级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对骨干教师进行各类短期培训.

3.高师院校和其他各类大学组织的以提高学历为主的培训.

4.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

(二)现代高职高专教师的师资培训体系建设

现在的职业教育已经走向了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因需而变,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的新时期.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接受培训和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胜任力.

1.明确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制定出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则.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应根据学院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并从师资队伍的实际出发,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素质、较强实践能力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梯队人才.

2.改善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1)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形成合理的职称结构.职称结构也是影响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要想改善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师资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可以采取以下办法:外部引进――以优惠的条件吸引高职称人才;继续聘用――继续聘用校内外刚退休高职称人员;内部培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科学引导和培育青年教师.现有的师资大多数直接来自高校毕业生,缺乏工作经历与实践经验,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了解并熟悉企业的生产实际;二是采取“导师制”,在专业教研室内部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一老带新,培育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3)实施学历提升工程,改善教师的学历结构.针对学历结构相对偏低的问题,可以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在引进方面,各院校要出台超常规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尽快补充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在培训方面,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鼓励现有教师攻读硕士及以上学位;二是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内有关院校进行短期培训;三是送到国外进行短期研修.

3.建立培养“双师型”人才的资格认证体系.所谓“双师型”,是指既要具有普通高等教育资格和理论基础,也要具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格和实际经验.“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操作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突出“双师型”素质培养,应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并从教学内容上明确规定“双师”素质的要求,淡化专业教师和实践导师的界限.

4.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或开展国际间高职师资培训.鼓励教师进修深造,改善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学历结构.鼓励已经达到一定学历层次的高职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取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与国外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合作培养师资也是一条快捷的途径.

5.采取学校与企业、事业单位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和锻炼高职师资队伍.把新教师放到企、事业单位继续进行专业技能的深造,或者在企业中选拔具有一定技术操作水平的员工,通过强化学历教育、师范教育转为教师.还可将学校的科研工作同教师培养结合起来,动员其参加工程实践、技术开发、技术怎么写作、科技推广等,使之从中学到知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6.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教师是能够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有较强实践能力或较高教学水平的校外专家,不仅是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的补充,而且能带来生产一线最新的动态、成果和经验,对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对“双师型”队伍建设都是不可缺少的.积极从企业单位聘请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是改革学校的师资结构,适应专业编号的要求,实现教学与生产、科研工作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有力措施.(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