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追求高效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22 浏览:11512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结合小学科学学科和小学生的特点,在科学课堂中追求有效、高效教学.

1.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由于学习者的认知基础、智力水平和情感态度不完全一样,因此确定教学目标应该因人而异,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跳一跳摘到“最近发展区”的果子.全国特级教师李玉宇老师在一次点评中指出,评价一节课堂的有效性有三个特点:整体设计是否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本堂课教学期望目标是否达到所确定的三维目标;原有教学期望目标达到的过程是否清晰、合理.

2.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如教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时要将蜡油涂在铁片上做学具,请学生与我一起进行教学准备.第二天收到的铁片大多数与我的一样——蜡油滴得斑斑点点,薄厚不匀,既不美观又浪费.突然我看到一张铁片上的蜡油整齐美观,就像一笔一笔刷上去的一样,于是问:“这是谁加工的?”是一个不起眼的女孩子,平时课上很少能感到她的存在.她介绍道:先和家长一起用蜡油滴,但是总不能做到薄层均匀,家长帮着出了个主意,即滴满蜡油后,将铁片放在燃气灶上烤一烤,待蜡油化开再将铁片摇一摇,这时蜡油可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我表扬了她一番,并请她代我向家长致谢.从那以后,每节课她都非常认真积极参与活动.可见这样一件小事使她对科学课越来越有兴趣.种子埋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我们要做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他(她)建立信心,增强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3.具有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增强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4.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所以在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在科学课堂上,学生经常会提出自相矛盾的问题,这其实是孩子思维过程的表现.老师要善于抓住和利用这些矛盾,让孩子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如在学习《磁铁的力量》一课时,学生拿着磁铁兴致勃勃地靠近不同的物品,填写实验表格.在汇报的时候,学生毫不客气地争论起来:原来有的学生发现硬币可以被磁铁吸引,但有的学生却发现不行.我没有急于给学生答案,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比较轻重等方式来判断这两种硬币的质地是否一样,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论.这时,学生不再像刚才那样急躁,而是饶有兴趣地认真对比和思考,后来,他们得出结论:它们的质地不同,所以有的可以被磁铁吸引,有的则不行.我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在这次小风波中,你们有什么收获或思考?学生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并要多观察,多思考.还有的学生对磁铁的问题十分感兴趣,表示在课后要继续做实验.这样,一方面学生发现科学活动的许多材料都能从生活中获得,“科学从生活中来”,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科学,科学素材随处可见,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5.如何评价学生

5.1提高认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育都取决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努力,取决于学生是否参与整个教育评价过程、怎样参与及参与了多少.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发展.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而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者.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逐年加快,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知识源,更不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裁判员.优秀的教师会很好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他应该是学生科学学习中的伙伴、参与者、激励者,同时又是课堂教学的调控者.明确了这样一种教师角色的定位后,我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学生,把评价的目标指向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上课时不再是背写好的教案,不再是关心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是提出了“让教案跟着学生走”的响亮口号.

5.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评价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在过去的评价中,教师一直是评价者,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在这种评价活动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很难发挥其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因此,评价对他们的激励作用也很难体现.教育评价的操作定义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在对信息与标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因此,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要完成这样一种价值判断,单靠教师的力量是无法全面、准确达成的,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学生本身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个性群体,同样一个评价,对某人可能产生激励作用,对另外一个人所起的作用就可能微乎其微,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可见,在评价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差异是必要的.


6.鼓励学生敢问

教师首先应更新教育观念,采取更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表达,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大家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就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