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文化差异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227 浏览:119194

【摘 要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常把英汉文化等同,忽略了文化的差异,在理解方面造成了许多误区,阻碍了外语水平的提高,影响了教学效果.语言、文化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而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传播工具,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丰富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英语语言的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 键 词 】英语教学;文化;方法

文化是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称,是在一个社会漫长的形成演变中产生和发展的产物;而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传播工具.因此要真正学会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此语言的精髓.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渗透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与把握.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因此,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对方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

下面先来看一个对白:一个外国人称赞一个中国人Your wife is beautiful , 中国人用wherewhere ( 哪里 哪里) 来回答,于是外国人说:From head to toe (从头到脚都美) ,中国人又谦虚地说:Not to be seen ,not to be seen (不见得,不见得) .这样的对话显然是由于说话方对中西方社会习俗差异的不了解而引起的.在美国,称赞对方或对方的家人是很重要的一种社交习惯,被人们称赞时,要表示乐于接受并愉快地感谢,不要急于否认或自贬,也不应表现得扭捏不安.而在中国,听到别人的赞美总要谦虚一下,因为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因此如果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中西文化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就会产生误解和歧义,不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以致闹出了笑话.

就文化差异的内容来说,涉及面非常广,从中西方的文学、音乐、美术、雕塑、建筑风格和人们的衣、食、住、交友、娱乐、节日等风土人情到日常见面问候、称赞、致谢、道歉等生活习惯,还有中西方各自独特的委婉语、禁忌语乃至体态语言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时对待同一个词汇、同一个手势、同一句话,英美人与中国人的理解就大不一样.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几乎是从第一天起就开始接触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通常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如ambition(野心)一词,本身具有褒贬两种含义.我们常用其贬义表示“野心勃勃”,而美国人却常取褒义表示“有雄心壮志”;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中国人在待人接物,举止言行总考虑温文尔雅,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对隐私的界定差异: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称谓上的差异;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同样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张医生”、“王护士”称为Doctor Zhang,Nurse Wang.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Mrs.等.如 :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在美国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会里,老人们养成了坚持独立的习惯.所以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elderly people),在美国都用“年长的公民”(senior 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指代老人.


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以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于别人所送的礼物,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欣然道谢. ( Thank you , I really appreciate it) .在讲英语的国家,谈天气是很保险的搭话方式,如:——Lovely weather, isn’t it 又如:中国人也喜欢用“去哪啊?”打招呼,如果和你的外国朋友说“Where are you going”大部分人会不太高兴,有甚者会说“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还有禁忌话题: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最明显的禁忌话题要数“How old are you?”.对于中国人来讲可能觉得很正常,可是对于说英语的国家人来讲他们更注重“个人隐私”,因此多半情况下,他们会告诉你“It’s a secret.”

由此可见,文化差异的确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更进一步说,在我们进行英语教学时,学生好比是整个建筑,文化是建筑风格,语言是建筑实体,而老师就是建筑设计师.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程度,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自如得体地运用英语的能力.而且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因素,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赋予语言以情感色彩,使学生带着趣味情感学习,这样学生对所学语言材料的印象就会深刻而牢固,理解也会透彻而容易,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笔者认为: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课本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和习惯用语.例如red 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红色象征着.但在英语中的红色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 (引人生气的事) .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 、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在课堂上,同学们可以交流与角色表演,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如画报、杂志、图片等,研究不同国家人民的服饰、装饰、发型等,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课外活动的形式更是多样化,可以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诵读英文诗歌,排练英文短剧.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