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9例妊娠妇女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55 浏览:9030

【摘 要 】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859例妊娠妇女及200例正常非妊娠女性的PT、APTT、TT、FIB值,分成早、中、晚及临产妊娠四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正常妊娠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着妊娠时间延长,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PT值呈缩短趋势,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与临产期P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APTT值呈缩短趋势,早期组与中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妊娠期AP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四个时期的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FIB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期FIB值明显升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正常妊娠组的PT、APTT、TT值比非妊娠组明显降低,FIB值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PT、APTT、TT值比正常妊娠组明显降低,FIB值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切监测妊娠妇女的凝血四项变化,对预防血栓栓塞疾病和孕妇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导致急性DIC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凝血功能

妊娠是母体承受胎儿在其体内发育成长的一种正常生理过程,机体常处于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和“生理性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凝血激活更强[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特发疾病,其发生率高达10%左右,发病机理仍不清楚[2].本文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859例妊娠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对妊娠血液状态的指导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妊娠妇女859例,年龄19~43岁,平均27.4岁,均为初次单胎妊娠.根据全国统编教材《妇产科学》第7版的诊断标准可分为早、中、晚及临产妊娠四期[2].其中早期妊娠组228例(13周末前);中期妊娠组213例(14~27周末前);晚期妊娠组201例(28~30周);临产期妊娠组217例.根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及分类可分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154例,正常妊娠组705例.另外选择同期体检正常非妊娠女性2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排除肝、肾、心等系统疾病,无凝血机制障碍、严重贫血及血液系统疾病,无糖尿病史及各类炎性反应性疾病.各组在年龄、孕次、孕周、血小板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抽取1.8 mL静脉血,加入到0.2 mL 109 mmol/L枸橼酸钠的抗凝管中立即混匀,离心后取血浆应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PT、APTT、TT、FIB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分析及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妊娠各期凝血四项水平比较 随着妊娠时间延长,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PT值呈缩短趋势,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与临产期P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APTT值呈缩短趋势,早期组与中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妊娠期AP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四个时期的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FIB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期FIB值明显升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正常妊娠及非妊娠组的凝血四项水平比较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正常妊娠组的PT、APTT、TT值比非妊娠组明显降低,FIB值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PT、APTT、TT值比正常妊娠组明显降低,FIB值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人体内凝血与纤溶系统构成动态平衡,既保证了血液的流体状态,又保证了血管的完整性和血液潜在的可凝固性[3].妊娠一旦发生,肝脏的相关代谢、合成和分泌功能异常,使体内凝血及纤溶系统变化,导致抗凝成分的减少及纤溶活性的降低,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形成高凝状态[4].正常孕期的适度凝血激活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有利于机体止血和维持胎盘的完整性[5].

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凝血状况,其变化主要与血浆中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Ⅴ、Ⅶ、Ⅹ的水平密切相关[6].本研究证实,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PT明显缩短,极可能是由于正常妊娠期凝血因子Ⅶ增加及组织因子表达相对增加造成的[7].APTT是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凝血状况,其变化主要与凝血因子Ⅻ、Ⅷ和Ⅹ的水平有关[8].本研究证实,早期至中期妊娠APTT明显缩短,维持至临产期.在随孕周的递增,凝血因子Ⅻ、Ⅷ和Ⅹ有所增加,但对凝血因子Ⅺ仍至妊娠晚期影响不大,导致整个内源性凝血功能在妊娠晚期后改变不明显[9].TT是反映内外凝血共同途径,其变化主要与FIB转变,以及纤溶和存在抗凝物的情况有关.本研究证实,不同妊娠期TT无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正常妊娠的纤维蛋白原溶解系统的激活增强,以平衡增强的凝血功能.FIB是内、外源性凝血途径最终的共同通路中重要的凝血因子,也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本研究证实,早期至晚期妊娠FIB变化不明显,直到临产期才明显升高. 本研究中正常妊娠组的PT、APTT、TT时间均短于非妊娠组,而FIB值高于非妊娠组,这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1)妊娠过程中生理性合成上调消耗需要;(2)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减少,降低了纤溶活性;(3)维持凝血与纤溶平衡以及在母-胎界面稳定子宫胎盘纤维蛋白样层与子宫蜕膜[10].这些机理将有助于去除子宫螺旋动脉和静脉窦内的血栓,加快子宫内膜再生和修复,维持胎盘的完整性及预防产后出血[11].本研究也进一步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PT、APTT、TT时间也短于正常妊娠组,而FIB值也高于正常妊娠组,说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机体高凝状态进一步发展,凝血与纤溶活性处于一种严重地失衡状态.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妊高征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全身的小动脉血管痉挛,促使其产生FIB继发性增加,常伴有血小板功能亢进、凝血因子活性增加、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纤溶系统低下等,易产生广泛的DIC[12].

总之,监测孕妇的凝血四项的变化,不但有助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的评估,而且辅助诊断高凝状态,对预防血栓栓塞疾病和孕妇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导致急性DIC的发生具有临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