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古代“房中术”

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907 浏览:155337

20世纪中期,世界性学权威玛斯特斯和约翰逊提出“性生活四周期”,意为完美的性生活应经历四个阶段:兴奋期,双方都要激起兴奋来才能开始;持续期,插入后通过连续不断地摩擦以积累快感;性期,双方达到最大的性愉悦;消退期,双方达到性后,还要经过爱抚逐渐归于平静.

当时,这些理论的出现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重视.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我国古代,许多哲人就已经提出这些观点.

源远流长的房中术

我国古代的理论被称为“房中术”,它的理论不仅有满足性的需要、获得性快乐的一面,还包括节制,而这一切都围绕着养生长寿.人类的性行为有三个功能:快乐、健康和生育.古代房中术更侧重于健康的功能,性要服从于养生,为了养生,有一套特殊的交合方法,有时要尽欢,有时又要节欲,所以又可称之为“房事养生学”.

古代房中术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追溯到很远.史载黄帝就和十位老人一起讨论过房中术.素女、玄女、广成子、容成子、彭祖等,都是一些传说中的房中术专家,他们很讲究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即所谓“仙道”“仙术”.有人考证晚周时的“仙术”有三:一是行气,即气功导引;二是服食,即饮食滋补;三是房中,即技巧.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大学问家在其论述中都曾涉及性问题,如老子就曾论述过“牝牡之合”(即男女)和儿童的性.从春秋、战国直到唐代,都是房中术的兴旺发达时期,出现了《》、《素女方》、《洞玄子》等一批性学古籍,从东汉直至魏、晋,经过道家的总结、推广,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可是,从宋朝中期推行程、朱理学以后,性禁锢日益严酷,中国古代房中术就逐渐走向衰败,已经很难公开地打出自己的旗号,并且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而只是寄身于医学,在“子嗣篇”“女科”之中求得一些发展了.


古“性”为今用

总的来说,古人对性还是有比较全面的看法,他们认为性生活是人的正常生活所需,如果阴阳不交,就会影响健康.

古人很早就开始探寻人类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规律,研究男女的性发育,了解女子阴户的结构.对于男子的,居然还出现了《大小长短论》这样的文章.有的男子为自己的小了一些、短了一些而担心,对此,《大小长短论》引用素女的话说:“赋形不同,大小长短异形者外观也,取之接快美者内情也.先以爱敬系之,以真情按之,何论大小长短哉!”这一段叙述男女的性快乐主要在于情,而不在于的大小和长短.人的性心理满足要远比单纯的性生理满足重要,这是多么精辟的见解!现代性科学认为,夫妻的性满足并不一定要靠来得到,感情的交流应该占据相当比例.然而,古人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明白这个道理了.

古代房中术还提倡“男女同头”,这是指在性生活过程中,男女要同时得到性快乐,男方不能不顾女方.在男权社会中,能认识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甚至于有些现代人还做不到这一点.

古人同样很重视“性前戏”,注意性反应,而且讲究的不同体位和方法.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竹简《合阴阳》中就提出,“虽欲勿为,作相吻相抱,以恣戏道”,“戏道”就是指前的亲热爱抚动作.清代沈金鳌的《妇科玉尺》中更具体地提出男女交合前要相互激发性欲;性生活时,可根据对方的一些反应,和女子不同的呼吸和喘气声来了解其性兴奋的程度.这种理论和玛斯特斯和约翰逊研究的人类性反应相比,并不逊色.

古人还提出了许多的不同体位和方法,认为这能提高“性”趣,而且能适合于不同的体质、疾病和怀孕等情况,有利于维护健康.古人的“天人合一观”使方法合乎自然,用动物的名称或动作来称呼它.例如《》中提出“九法”,即龙翻、虎步、猿搏、蝉附、龟腾、凤翔、兔吮毫、鱼接鳞和鹤交颈.在《合阴阳》中提出了“十节”,在《洞玄子》中提出了“三十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不同的意义与功能,可惜后人缺乏总结研究.

此外,古代房中术在性功能康复治疗和求子等方面都有许多研究.

中国古代房中术是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有不少精华需要汲取,也有一些糟粕需要扬弃.例如“采阴补阳”、“御女多多益善”以及求子术中的重男轻女等,浸透着在男权社会中男子把女子看成是性工具的思想,是应该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