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防范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00 浏览:23107

摘 要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找寻对策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分析986例老年患者的病情,找出了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提出减少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结果: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及时准确评估患者状况、完善防范措施.结论:通过临床实践,促进了患者康复,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关 键 词老年住院患者 护理安全隐患原因 防范对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退化以及疾病的多发性、复杂性、突发性、猝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其安全,所以老年住院患者是医院风险管理的高危人群.因而对于这一特殊的高风险群体,着重分析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找出影响安全的因素,寻求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的策略.

临床资料

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老年患者(>60岁)986例,男513例,女473例,除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等专科疾病外,合并其他疾病563例.

护理安全隐患和原因分析

跌倒:本组老年患者中3例发生过起床时因体位改变过快,下床站立出现头晕,险些跌倒;1例住3人间患者无家属陪护,单独上卫生间在卫生间摔倒造成肋骨骨折;2例肥胖患者夜间取半坐卧位入睡后,发生坠床.老年人跌倒发生的原因包括:①平衡失调及步态紊乱;②疾病因素;③药物因素;④感觉功能因素;⑤环境因素.

对医嘱依从性较低:本组10例心肌梗死患者、4例急性心衰患者因不适应吸氧,自行取下吸氧导管致氧疗中断,出现缺氧,呼吸困难症状加重,经医护人员反复说服后又吸氧;5例患者在输液过程嫌液体滴数过慢,自行调节滴速.

猝死率较高:当心肌梗死、高血压急危症患者在住院时易发生老年便秘,医护人员反复告知患者用力排便容易诱发心衰、心肌梗死、心脏破裂、脑卒中等并发症,若出现排便困难时一定要告知医护人员,但是未引起患者的重视.本组有4例患者在床上、床旁排便后出现大汗、气憋、呼吸困难,经紧急处置后症状缓解.1例便后心脏骤停死亡.

对 策

准确评估患者状况:老年人跌倒与体位性低血压、饭后低血压、药物相关性低血压有关.老年患者沐浴后容易出现头晕,加上地面湿滑,容易滑倒.因此,结合科室特点,规定对所有新入院65岁以上患者进行入院评估时,护士要注意既往史及陪伴代诉情况,尤其是伴随症状和自护能力,有无视力障碍,蹲起能否自如,有无跌倒危险因素包括平衡失调、步态紊乱等,给予记录并依据风险程度挂出警示牌.行动不便者建议家人陪伴,家人无法陪护,详细说明病情,并签字为证,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加强患者依从性的教育: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应加强与其的沟通,减少患者“违医行为”,患者的“违医行为”是指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不遵医嘱行为造成的安全问题[1].护理安全措施的执行,取决于医患双方的配合,在平时的工作中,护理人员要进行反复有效的安全措施防范宣教.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将各项制度告知,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家属和陪护人员进行讲解,少数民族患者由护理人员用其名族语言进行翻译及讲解,取得他们的谅解和认可,并得到他们的支持,使他们能自觉遵守,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严格执行护理规范性操作流程和给药制度:输液泵可严格控制输入液量和药量,并能对输液过程中的气泡、阻塞等异常情况进行监测与报警,特别适用于输液精度及过程要求较高的心内科患者.

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护理工作具有专科性强、个体差异大及疾病的复杂性等特点,造成在临床工作中,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尽完善,因此护理管理的重点在于发现缺陷和漏洞,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如规定新入院患者护士长当天必须查房;根据老年患者血管情况进行评估与重点患者护理骨干负责制等各项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很好作用,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护理质量.

患者安全是医疗安全的核心目标,是患者及其家属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有关老年人的健康怎么写作摆在了我们面前[2],综合护理、有效护理、安全护理成为针对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护理目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时刻规范护理行为,强化安全意识,做到以患者为中心,防患于未然,从而更好地维护老年患者的合法权益,以利于医院综合护理水平的提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