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科学实验课的尝试》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721 浏览:94247

中图分类号:G4

科学实验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严谨的科学性.通过预测、实验、分析综合解释科学现象,总结出科学结论,揭示科学规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这门学课的老师,应该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逐步了解科学、了解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养成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学教学也是教师们普遍感到比较吃力的教学活动.

现我将科学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一、认真阅读和钻研教材,整体把握知识结构.

在讲解之前细心备课,认真研究教材知识体系,总体把握课程知识思路,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实验计划和实验报告单,目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自身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在实验现象和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培养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溶解"时,先让学生分组观察高锰酸钾,自主描述并在实验单上填写观察到的颜色、形状,然后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几颗,观察描述并填写溶解过程,总结出水溶解物质的特点,完成实验报告单,自主揭示溶解规律.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肯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新课程倡导学生个性的自主发展,科学实验课更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应大胆地尝试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创新.如三年级学生自主收集树叶,在实验中自主选择自己想要描述的叶子进行有顺序地观察,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描述(画图、口述、手势比划).五年级同学自主选择实验控制的条件(光、水、温度),使他们更加喜欢做自己选择的项目,从而提高了实验的效果,总结出光、水分、温度适宜下种子发芽较快的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想象和预测实验数据的大小及结果,肯定学生提出的种子在土壤环境中的生长情况,并让他们大胆尝试,通过操作使学生分析总结预测的结果.

三、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

科学来源于自然现象,自然界中处处有科学.离开教室在社会生活中让学生观察、寻找、体验科学,在这里才有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回归自然,亲身经历,自身体验,自主探索,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更透彻地认识自然现象,揭示生命规律.如在《观察大树活动》中我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树林里,分好组,分配观察任务,发给记录单,准备观察记录.同学们满怀热情地进行观察大树及周围的生物,把树干、枝叶及树皮上的苔藓、树干上爬动的蚂蚁和树下草丛中的昆虫、蘑菇、野花都做了记录,并且让每个小组都做了一张树皮拓片.通过实际操作,亲身经历,调动了学生观察大树的积极性,激发了热爱生命的感情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体验生命的勃勃生机,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

四、以探究为核心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和中心环节,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在探究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结果、制定计划、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总之,在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动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学中不是教师对结果的完全解释、说明,更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亲手操作,亲历过程,在实践中获得科学的结论,揭示科学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