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734 浏览:10487

地理学案比较常见的包括课前、课上、课后三部分.课前教师编写地理学案,学生预习教材后填写学案;课上学生讨论探究,教师引导总结;课后学生反思和训练,教师批阅学案.使用地理学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实践,并有所收获.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一种动力,稳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观察更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效率明显提高.

每年的11月,高一学生在学习第二单元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时,课前,我会在学案中设置表格,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让学生记录、回忆、感知苏州最近的天气变化情况;课上让学生展示学案上的图表内容,分析表格中气温、天气、风等要素的变化,探究冷风在过境前、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情况;课后在学案中提供下表信息,设置具体问题,或者让学生DIY,扮演天气预报员.地理学案为学生提供展示丰富的图表、翔实的资料、鲜活的案例、多样的信息,不仅能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原来地理就在身边,还能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过的知识全部遗忘之后还能剩下的东西”.要使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保持稳定持久,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使用地理学案,就能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上、课后都会主动地学习地理,培养其形成良好的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热力环流前,我在学案中设置“基础知识回顾”,重点复习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对流层大气中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等相关知识及其原因,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养成温故而知新的学习习惯.

我也经常在学案中设置“学习反思”环节,要求学生写下疑难问题、学习得失、心得体会等.还让学生自拟试题,要求学生理解考点要求,把握学习重点和难点,试图从命题者的视角掌握相关知识.通过学习反思,总结学习得失,养成良好的习惯:既低头拉车,又抬头看路;既展望未来,又反思过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不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还能知道怎么考,怎么答.

图表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查阅地图、学好用好地图是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之一.读图的良好习惯是:先读图名,再读图例,后读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等.做地理读图填充题时的习惯是:先从文字、图表中获取重要的地理信息,再经过分析加工处理后组织具体答案,后对照文字、图表检查核对信息是否有遗漏,答案是否完整精确.

习惯是学习地理的金钥匙,也是地理学习事半功倍的前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习惯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要在学生过河时搭桥;在学生攀登遇阻时架梯;在学生感到迷茫时指路;在学生感到黑暗时点灯即可.

三、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能力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读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用地理学案,能从多方面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能力.

1.在课前预习中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阅读是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基本环节.学生要先阅读教材上相关的文字和图表,后填写地理学案上的空白内容.遇到不会填写的部分,学生会主动再次阅读相关内容,完成地理学案.在课前预习中,通过填写地理学案,提高学生主动获取教材信息、把握教材重点、自觉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2.在课堂探究中

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而教师在学案中设置探究问题时要有梯度,采用相应的策略,为不同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在进行课堂探究时,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主动学习的成果,从中获得主动学习的体验,在成功中收获喜悦,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如在学习“分析农业的区位条件”时,我将2013年第3期《中国国家地理》中有关菊花的内容编入地理学案,要求学生探究菊花的生产条件.学生根据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学会辩证地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掌握分析农业区位条件的一般规律.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致用,从而更好地学习地理.

3.在课后反思中

课后练习是地理学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精选练习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知识的强化内化和规律的总结归纳,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学生通过学案会反思得失、查漏补缺,从而全面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课前,地理学案可以引导学生开启主动学习之旅;课上,地理学案会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载体;课后,地理学案又会引导学生主动反思.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使用地理学案的角度来看,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习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能力.

〔责任编辑:李锦雯〕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