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差异指导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097 浏览:35005

【摘 要 】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注重个体差异,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是小学生自主发展的关键. 不懂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指导自主学习应充分运用个性差异,来实现个性思维的碰撞,有效地指导学法,实现自主学习由“扶”到“放”的过程.

【关 键 词 】 个性差异;指导学法;扶;放;自主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前主席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因此,发掘潜能,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自学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当前的教学现状:在教学改革发展的今天,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个话题教师们并不陌生,一提到自主学习,不可避免地提到了导学提纲的设计,有的老师在导学提纲上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把导学提纲设计得过于详细,要求学生根据提纲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无形中牵着学生用统一的思考模式朝着老师预设的同一方向前行,这样的课堂就不会有许多精彩的意外生成.

笔者认为这种过于详细设计的导学提纲与之前师问生答的传统接受学习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把原来师问生答的模式从课堂移到了课前,并附给它一个新代名词――导学提纲,这种导学提纲如何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如何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能充分地将这种个体差异转为宝贵的学习资源?更为重要的它是限制了学生许多大胆的猜想及对教材一些独到的见解. 本人认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学会自学,让他们带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走进教室,与同学交流、探讨,实现个性思维的碰撞,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下面笔者将从“运用个性差异,实现思维碰撞;注重学法指导,实现从‘扶’到‘放’”这两方面来阐述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一、运用个性差异,实现个性思维碰撞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不同的孩子解读相同的教材文本,得到不同的答案,就是因为这种个性的差异,才有学生交流、探讨的必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因此,笔者在学生自主自学时,就向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1)你学到了什么?(2)你有什么疑问?(3)你发现了什么?

“你学到了什么?”是让每个孩子明白,通过自己的解读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并且在交流、探讨时让学生有所比较,有所发现,原来从书本上还能得到这样的信息,提醒自己今后也要往这方面思考.

“你有什么疑问?”在自主教学的全过程中,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为学生的质疑创造机会,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孩子们在交流、探讨中相互帮助,相互解答,不仅提升各自的学习能力,而且享受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深厚的友情,形成良好的学风.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课前让孩子自学这部分教材,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孩子就会提出:为什么书上一定要强调等底等高时,V锥 等于 V柱?如果不等底等高会怎么样?而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学这部分时就会懂得去动手操作一下等高不等底或等底不等高时,圆锥的体积会不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有的学生还会运用举例说明来推出当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时,它们并不一定是等底等高. 由于这种个体的差异,产生了对教材文本的不同解读,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讨中实现个性思维的碰撞,从而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这节课时,其中有个问题是: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出现这种错误解法:6 × 9 ÷ .这种解法到底行不行引起了学生的争议. 我们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解法,变“错”为“宝”. 由于理解有偏差、知识的局限性、思维不够深刻、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错误. 教师应利用这个因思维的差异而产生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剖析错误,从而更加全面理解知识点,让“错误”成就精彩.

“你发现了什么?”让每个孩子在自己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能扩展自己的思维,增加数学的课外知识. 让孩子分享不同的发现,有的发现就以孩子的名字命名,更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正比例的量”这一课时,学生在交流正比例的图像时,就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发现:当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时,它的图像是呈一条直线,但并不是图像呈一条直线的两个量一定就成正比例关系. 当时学生还举出了具体的例子(一堆稻谷,已用的量与剩下的量,并将他自己画在阅卡上的图像展示给所有的学生看),赢得班上同学的阵阵掌声.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漂亮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的行程. ”正因为没有给学生限定思考的方向、线路,才能使每个孩子个性化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思维上的差异也让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反省自己的自学方法、思考模式与其他同学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好的方式方法可以学习借鉴,可以说这些差异也是一种“互补”的资源.

二、指导学法,实现从“扶”到“放”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站在一旁,把课堂完完全全地交给学生. 笔者认为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应在学生交流、分享时教会如何让会的孩子为有疑问的孩子解答、分析,从而解决问题;而且在学生交流、探讨完知识内容时,引导学生对学习这一内容的方法及思考模式进行一个总结.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既离不开自身的体验积累,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学会”过渡到“会学”,教师也实现了从“扶”到“放”的一个指导过程.

例如:在学习完“正比例的量”这一课,在总结时,教师的引导就是画龙点睛之笔.

师:通过这节课的交流、学习,回顾一下,我们从哪些方面来研究“正比例的量”?(这个回顾不是单纯针对数学知识上的收获,更是对学习方式、思考问题模式上的一个小结)

生1:如何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正比例.

生2:成正比例的两个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及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

生3:成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师:你们是怎样学到这些的知识呢?等

师:大家是从这几个方面学习了“正比例的量”,那能不能也从这些方面来自学一下“反比例的量”,并思考一下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教师在学完“正比例的量”时的总结既是对本课知识与学习方法的回顾,又对下一课的自学进行了指导. 这样对于学习中下的孩子就懂得模仿“正比例的量”的学习方式来自学“反比例的量”,并且针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比较,找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且养成对两个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比较的学习模式. 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个不断实现从“扶”到“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自学能力的提高,个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 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自主学习还应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孩子们快乐地在知识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这种能力内化为学生本身的一种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薛湘惠. 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数学能力[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4).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