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564 浏览:120967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2-0115-01

摘 要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如不注意根据由小学到中学这个过渡时期的特点来制定相宜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丧失,成绩就会下降.因此,教师平时应多与小学教学多联系,多探讨,教学时,多注意与小学所学知识多对比,多比较,平时多指导学生预复习,指导学生总结好的学习方法,尽快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提高学习成绩.

关 键 词 :试论 中小学 数学 教学 衔接 工作学生从小学升入到初中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多数学生都会不适应.进入初中后,最大的变化就是科目增多,老师增加,他们习惯小学班主任一个人管理,如今面对七、八位任课教师,他们感到不知所措,少数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由自负变为自卑,由积极变为消极.从而导致有些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初中学习,成绩不稳定,甚至过去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下降很厉害.如何使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能很好地接受初中数学教学,是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希望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小学与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这里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七年级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清初中数学内容的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中数学的学法.开学初,一是通过进行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基础,二是认真学习和比较小学与初中课标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行分层教学

七年级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绝对值、有效数学等,对七年级新生来讲确实困难太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同时还要重视以下几点:

1.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联系旧知识,特别注意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探新的效果.

2.要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初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3.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初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

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反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反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三、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小学生刚升入初中,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该继续保持.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积极举手发言等,这些都是初中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对于数学课而言同样很重要.一个思维活跃、善于动脑、踊跃发言的学生,学起数学来定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通过多年初中教学,我认为进入初中的学生应养成几个习惯:

1.养成提前预习、主动自学的习惯.预习是自学的开始,小学阶段往往不那么重视.因此,到了初中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是将教材内容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因此,我们应多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后,再布置一些数学概念、法则的题目,再过渡到不布置预习提纲学生便能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

2.养成专心听讲,乐于思考的习惯.我们在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从启迪学生思维这一基点出发,要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多种感官都参与教学活动,无论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字斟句酌地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公理、定理和法则的理解.

3.规范作业,强化训练.就书面练习来看小学生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进入初中后,虽然独立意识日趋提高,但并未成熟,突出表现在部分学生的作业不能独立思考、解题格式不规范、步骤混乱等不良现象.为此,必须强化以下两点:一是要以身作则,即教师在解题规范上做好示范;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予以纠正,养成自觉订正的好习惯.


4.教会学生记笔记,也不失为培养学生复习能力的一种办法.笔记包括三方面:记问题.记课上未听懂的问题,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记疑点.对老师的讲解有疑问,及时记下,便于课后与老师商讨.记思路和方法.勤记老师解题思路和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思路大有好处.

四、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和习惯

刚走出小学校门进入初中的学生,其认知能力还是幼稚的.在数学学习中还以“模仿学”为主,缺乏主动性,分析、引伸能力还不够.比如,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就不知道再能做什么了,自修课更是无所适从;听课不会摘笔记,老师讲的例题开始“听懂”了,但还需要一个过程来真正理解,这时找不到复习内容了;某个问题不懂问老师时,只会说“这道题不会做”而不知问题的关键在那里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和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涉及到小学与初中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上的衔接,要做好小学阶段“手把手”教学、“套公式计算”,与初中“放手自学”、“独立思考”之间的衔接问题.

总之,中小学数学衔接工作势在必行,我们要重视中小数学教学的衔接,尽快让学生适应中小学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