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活用课文

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426 浏览:80277

摘 要 :七年级,是初中的初始阶段,如何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 “立足教材,活用课文”,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七年级上册课本中的文章,大多精致短小,写作特色鲜明,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善用教材,活用课文,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让学生学以致用,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 键 词 :活用课文;一事一议;描写人物;写景抒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057-02

七年级,是初中的初始阶段,如何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我尝试了多种方法,其中,“立足教材,活用课文”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七年级上册课本中的文章,大多精致短小,写作特色鲜明.我在作文教学中,利用这些文章进行写作指导,让学生学以致用,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下面就是我利用七年级上册教材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几个教学案例.

一、一事一议类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七年级上册的第2课,这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整体上采用了先叙事、后议论的结构,线条简洁明了,行文干净利落,是一篇适宜学生学习、借鉴的范文.

在写作中,叙事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在教学中,首先,我让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在班内进行叙述.在学生叙述的过程中,我着力引导学生感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让学生学会关注事件的细节,对事件进行细节的描绘,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

接着,我让学生思考:文章最后一段和其它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学生纷纷回答,文章最后一段是议论,而其它段落则是记叙、描写.我进一步引导明确:这是一篇典型的先叙后议的文章,作者先详细叙写事件,然后议论,谈自己的感悟、体验,或从故事中得出的启发;叙事是引发议论的基础,议论是对叙事的深化升华,议论使文章有了思想,有了厚度和深度.

然后,我又提出问题: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并引导学生把本文的写作顺序和《羚羊木雕》《斑羚飞渡》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本文采用了倒叙的写作顺序,而《羚羊木雕》采用插叙的写作顺序,《斑羚飞渡》采用顺序来写.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归纳三种写作顺序各自的特点及作用: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就是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而插叙,就是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在写作中,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写作顺序.

当然,以叙事为主的文章也离不开人物.我又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的形象以及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在写作中还应注意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最后,我以“我最 的一件事”为题目,让学生写一篇一事一议的文章,学生绝大多数能模仿课文的模式来写,所写的文章,叙事具体充分,写作思路清晰,主题集中鲜明,具有学生的个性特点,体现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二、描写人物类

七年级上册第22课选的是张之路的《羚羊木雕》.《羚羊木雕》这篇文章中写了多个人物:妈妈、爸爸、奶奶、万芳和“我”,人物性格各异但个个栩栩如生,是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一篇好文章.

在作文指导中,我着力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妈妈和“我”的形象以及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的方法.我要求学生找出描写妈妈和“我”的语句,并分析这些语句分别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学生分析明确:文章主要采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来塑造妈妈的形象,体现了妈妈严厉、重财轻义、不理解尊重孩子之间的友谊的形象,除了这些正面描写之外,还通过奶奶的劝说来反面衬托母亲的形象;写“我”主要采用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体现了“我”重视友情、轻视财物的性格,同时,还通过景物描写来侧面烘托“我” 对朋友失信后的痛苦、难过的心理.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描写人物的方法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大类,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就是通过其它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或通过环境描写来侧面烘托主人公的形象.《羚羊木雕》一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随后,我以“我最 的一个人”为题目,让学生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学生所写的作文,大多能够有意识的采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塑造人物,所写的人物形象颇为形象、鲜明.


三、写景抒情类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写景抒情单元,写作的话题是“感受自然”.我要求学生以《秋天来了》为题写作,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许多思路清楚,结构完整,但篇幅短小,内容空洞,语言干涩,难以引起人阅读的兴趣.怎么办?我想到朱自清的《春》.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经典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抒发了热

爱春天、憧憬未来的美好情感,语言生动形象,清新传神,非常适合用它来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我带着学生再次赏析《春》.我先提出一个问题:文章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例子,并分析它的表达效果.学生对修辞手法比较熟悉,纷纷发言.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充满美感,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我又适时提出第二个问题:使文章的语言有感染力,不仅在于修辞手法的使用,还在于作者炼字炼词的功夫,文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请以小组为单位,举例赏析.各小组思考交流后,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文中许多动词用得好,如一个“钻”字,显示出了小草生命力的旺盛、强大;一个“逼”字,将雨中小草的颜色、光泽描写得逼真传神,让人感同身受;“卖弄”贬词褒用,写出了鸟儿在春风中兴致勃勃尽情欢叫的情态.

接着,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文章采用了哪些写法?有何表达效果?教师提示: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多角度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衬托、白描等.要求学生小组合作,从文中找出具体句段,并说明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何表达效果.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总之,作者采用多种写法,把景物的特点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让人陶醉其中回味无穷.

然后,我又提出第四个问题:我们在读文章时,时时被作者的情感感染,为什么?师生总结明确:因为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王国维《人间词话》曰:“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字之中,自然能产生打动人心、感染人心的力量.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

最后,我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修改后在小组内朗读,小组成员一起再修改.结果,学生改后的作文,文笔有了极大的提升,学生能有意识的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写作的能力,一定会快速地提高.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