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入门的关键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10 浏览:19782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有不少人认为计算已不再重要,数的教学可以放松了,但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的数学――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是紧接小学数学学习的,作为初中阶级数学的基础;从第二章的整式的加减到第三章的解方程以及以后的二元一次方程的求根和函数的有关计算都离不开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中有关定义概念也是以后学习数学的理论基础.因此由小学进入初中的第一章有理数,必须教好学好,不光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要求掌握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加强学生能力的训练.

培养学生有理数的运算能力,是有理数一章中教学的主要目的,正确、合理且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计算,是检验学习质量的主要标准.为此,在教学中注意深入浅出地讲清有理数运算的知识,使学生容易懂、理解深.

一、让学生从具体形象中认识、理解概念

培养学生有理数运算的能力,必须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要理解有理数运算的法则和运算律,关键在于使学生理解有关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刚入初一的学生对定义、概念不注意、不习惯,理解困难,讲解概念时,就要联系实际,运用图示,示以实例,要使学生理解得透彻,接受就容易些,记忆也牢固些.

如在讲正负数的概念时,因为具有相反意义和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客观存在的,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温度表中零上5度和零下5度,在算术中的数字表示方法.为了清楚地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数字中就运用“+”和“-”这两种符号来表示,同样如运进、运出、上升、下降、收入、盈余等等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相量,都可以用“+”与“-”表示,零上5摄氏度记为+5℃,零下5摄氏度记为-5℃.

在正负数概念形成后,如何认识“零”也有必要的运用实例,重新形成零的概念.在小学教学中“零”表示没有,在学生的印象中“零”是一个最小的数,为了改变学生对“零”的认识,进一步阐述零的意义,我们直观地选用温度计,告诉学生,“零”是正负数的分界线,是唯一真正的中性数,改变学生印象中的零.

在讲了数轴后,就要充分利用数轴,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讲解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等概念,做到具体直观,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记忆.

二、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要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

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一些概念的基础上,就可以讲解有理数运算所依据的法则和运算律.对于这些法则和运算律,如果直接给出,学生不理解、不消化.如果光是教师讲道理,学生印象不深,知识不巩固,在运算过程中只会死搬硬套,而且会大大降低运算速度,更谈不上能力的训练.因此,对于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总结,加深对运算法则的记忆.


如讲两个负数相乘得正数的法则,用实例:

火车从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由东向西行驶,中午经过甲车站,问午前3小时火车在车站的哪一边?离甲站几千米?接着让学生找算式,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时间是-3小时,东边180千米是+180千米,应得算式为:

(-60)×(-3)等于180(千米)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结论,使他们形成较深的印象.

又如,在讲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时,可以先通过式的计算,然后比较结果,找出计算式中的规律,让学生自己归纳定律,认识并能正确使用它们.

三、对于运算的步骤要让学生自己说得清

在学生理解了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后,要培养学生使用算律法则,正确、合理、迅速地进行运算的能力,而运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要多练,还要重视运算的正确步骤,要让学生能讲清每一步的道理,说出理由.

例如计算:(-4.5)-(+3.25)+(-2.14)

要求学生写出以下两步:

原式等于-4.5-3.25-2.14

等于-9.89

要求学生说明道理,第一步是根据减法法则,并写成代数和的形式;第二步是运用同号加法法则把三个负数加起来.对待运算的方法,要求合理、灵活.让学生在运算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归纳,并自己选择运算方法和运算的步骤,只要做到合理、简便都应认为是正确的.

总之,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只重视理解能力、思维发展,不注重甚至放弃计算能力的培养.应从细微入手,稳扎稳打,扎扎实实地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运用能力,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提升理解、思维及综合运用能力.

?S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