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中的教与学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960 浏览:43152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的教与学是丰富多彩的,课堂中的教应该将地理知识生活化,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去寻找自己的学习方法,以自己的方法去掌握知识、获取知识,最后达到学以致用.

关 键 词 :地理课堂;生活化;学习方法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提到“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些都在强调地理课堂需要与生活相联系.以前的地理教学中基本上是教师照本宣科,很少有生活案例,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笔者认为教师在地理课堂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体会地理知识的内涵

高中地理必修课中的“城市化”一节中涉及到了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我先让学生自学教材并勾画出城市化的含义及标志,然后让学生进行记忆,但是在第二节课的提问中,大部分学生都记不住.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发现原来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的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知识内涵的讲解,学生在课堂中理解了知识的内涵,才能正确认识地理知识的意义,才能以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角度去挖掘所学知识的意义,使所学地理知识怎么写作于生活.

很多地理知识具有区域性特点,通过对区域地理知识内涵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并使他们从气候、地形等自然方面和人口、语言、饮食等社会方面去理解各区域的文化差异,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对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学习,学生认识了锡林郭勒盟,认识到了该地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缺水严重,不能满足当地发展的用水需要,严重制约了当地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样学生就会发出疑问: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因此,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内涵的理解,他们就不会被动地等待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是主动地在生活中去探索知识.

二、选择适合的课堂教学方式

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在课堂学习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虽然能解决试卷上的部分试题,但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不知所措,而新课程对地理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因此,地理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发展他们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让他们多角度地认识地理问题,养成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地理问题的学习习惯.

例如,我在讲“水循环”一节时,以黄河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让学生思考“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形成原因”,学生经过思考和教师的引导后,逐步明白是水循环引起了地上悬河的形成.之后教师让学生联系大气环流知识,分析我国梅雨的形成,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这样把初高中所学知识有机整合,不但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运用,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我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都是很难掌握的.新课程理念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一)学会听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都应当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教师只是为他们创造学习的条件,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应该掌握科学的听课方法,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1.做好课前预习,明确目标,找出难点,在课堂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2.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集中注意力,不能左顾右盼,或似听非听,要抓住主要内容,边听边思考,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

3.做好笔记,要求学生记要点、记盲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记详略.

(二)学会自学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学提纲,避免学生的盲目学习,其次让学生对照提纲,认真自学教材,易懂的内容略读,重难点精读,前后内容对比读,读书时要眼、口、心、手相互配合,边读、边圈点、边思考,最后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或疑难问题列出来.例如,我在进行“城市化”教学中,由学生自学第二部分内容,他们很快就能找到一些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对比,总结出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会延伸

1.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在课堂中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更多的知识应该从课外汲取.学生从课堂与课本中获取知识只是一种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体现在课外,也就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些知识应该是对实际生活中地理现象的解释.如在进行“气象灾害”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诸如寒潮、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其次让学生带着疑惑在课本中找出这些灾害的形成、特点、危害等内容,最后再让学生用课本中的理论去解释这些现象,这种联系实际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去分析思考、归纳总结,使他们变为了乐于接受知识的主体.


2.对比学习.对比能力是应当掌握的学习能力,在地理学习中,学生应当有能力通过对两个或更多相近或相反的地理原理、问题等知识进行对比,分辨出它们之间的异同或内在联系.如在进行“农业地域类型一”的教学中,学习了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后,我指导学生思考和对比其他国家的农业情况,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归纳总结、举一反三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将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地理事件和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引到课堂中,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乐趣,可以让课堂回归到生活中.同时地理课堂生活化,也是每位地理教师开展地理教育的主旨.因此,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