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004 浏览:144301

新课程更多的是提倡自主、合作的素质教育,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新教材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和现代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汉语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种课程改革最大的挑战者就是教师,因为教师是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转化者.面对新课程标准,教师除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养呢?

(1)搜寻信息,博览群书.汉语是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虽然新课程要求教师当好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讲授者,但并不意味着语文课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的要求降低,我认为反而是要求更高了.

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信息灵通,教师必须注重搜寻信息、博览群书,讲课时渗透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当学生对你的教学提出质疑时,教师能够运用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解决各种质疑.走进新课堂,我们要传输的不仅是凝滞不动的知识,而是对知识的再创造和引领.教师的专业素质如何,不仅关系到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问题,更关系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的绩效问题.若老师孤陋寡闻、知识面窄,在教学中就会捉襟见肘、被动应付,就不能应付自如,举一反三.

(2)转变教师观,改变角色.传统的教师观主要体现在“教师中心论”上.“三尺讲台为舞台,一支粉笔为教具”,机械地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心理上,教师认为那些能服从教师的思路、按教师所传授的方法去学习领会的学生是好学生:对学生的探究基本上不顾及,更谈不上如何创新了.

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富有理想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听、说、读、写,兼顾教材,学会在生活中撷取语言.所以,教师应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新课程呼唤语文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照搬教材教学,让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缺乏研究教材、课标、学生、教法甚至学法的素质和能力,这样的语文教学肯定不合格.所以,这种现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而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学的重心由“教”转移到“学”上,引导学生去思考、体会、讨论、探究、获得结论,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性.

(3)高超的教学技能.许多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技能,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让他们因一堂优质课脱颖而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新课程标准提倡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不能包办研究.教师应起到引导、帮助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普通话要标准、清晰、流利,更重要的是声音还应该具有美感,语言还应精炼传神,体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而且把这种美融入教学的情景中.在学生迷惑时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而不是轻易告知他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应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检测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科学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不断的活动中学会探究,在探究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如果说“良好的道德素质”、“自由独立的人格”、“深厚的文化素养”是一位语文教师的“玉”内的话,那么“高超的教学技能”便是语文教师的“金”表,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情感交融,因材施教.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要阵地,是探究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从知识权威逐步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注意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彰显、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了整体的培养,更要因材施教.


新课标实行学分制,有必修课,有选修课.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上好这些选修课对我们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能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对学生有关爱,在教学工作中就会有动力、有办法、有信心、有成绩.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要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把学生和教材联系在一起考虑问题.这样,教师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让学生有所收益.不能一刀切,优生适当增“量”,困难生“吃饱”就行.这样可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教导.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利用课改的有利时机,多动脑筋,勇于探索,让学生在紧张、活泼和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让多才多艺的高素质的教师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