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北部榆东地区扶杨油层单砂体的精细刻画

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22 浏览:12088

[摘 要]在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下,由于河道的横向迁移摆动,砂体分布错叠连片.钻井资料显示,松辽盆地榆东地区扶杨油层的河道砂体单层厚度在2-4m间,小于地震调谐厚度,且因埋藏较深以及T2层的“屏蔽”作用,扶杨油层河道砂体识别存在较大难度.本文以钻井资料基础,对油层组进行细分,结合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有效地刻画了3m左右的单砂体.

[关 键 词 ]松辽盆地;地质;扶杨油层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022-01

一、地质概况: 研究区位于松辽盆地坳陷区三肇凹陷东北部,区内大部分区域属于榆树林构造群以及尚家鼻状构造两个构造单元,另外在工区东南角还发育有郝家粉房构造以及朝阳沟阶地内的朝阳沟构造、李家围子构造和毛家围子构造.

扶杨油层属白垩系下统泉四段~泉三段地层,属于下部超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沉积,本区主要受东北部、北部沉积体系控制,另有西南物源与之交汇.北部沉积体系由拜泉-青冈,经安达进入三肇凹陷区,在本区中南部与来自西南的怀德-长春物源交汇后转向东南,汇入盆地浅湖积水区,本区处在盆地水体交汇区滨浅湖附近,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亚相,其中水上分流河道砂是本区主要储层.

二、地震属性分析:本次属性分析和优选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和原则:

(1)对各工区目的层段分别提取振幅、频率、相位等多种地震属性,并将其按照分区块能量加权的方法拼接(图1),结合已知井处砂岩发育情况预测全区的砂体大致展布规律;

(2)对地震属性差异较明显的地方,需要从全区沉积特征的分析并结合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做出取舍,尽量以采集和处理时间较新、覆盖次数较高的资料为准;

(3)通过与井资料岩性组合的对比、分析对地震属性进行精细调整,并优选其中能够反映各油层组沉积规律,且对井符合率较高的地震属性.

从最终的地震属性优选结果来看,符合区域沉积环境下的砂体展布特征,砂体多沿近南北向条带状展布,河道沉积特征比较明显,且对井符合率较高,均达到80%以上.针对重点区域对地震属性进一步精细调整后,多期河道迁移、叠置现象也有较好体现.

三、地震反演: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及近年来三维地震资料反演效果分析,本次解释最终采用Jason软件的StatMod MC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开展储层反演及有利储层预测研究.StatMod MC是地质统计随机反演软件,适合井网较密的工区,具有纵、横向分辨率高的优势,近年来在松辽盆地中浅层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地震反演结果符合本区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下各类型砂体的沉积特征(图2),砂体厚度大于3m且砂层间距离4m以上时,单砂体刻画的精度高,砂体厚度在2.5-3.0m、砂层间距大于4m时的单砂体刻画精度相对较高,砂体厚度小于2m的精度相对较低,且当砂体间距小于4m时,会表现为等效砂体.

四、单砂体识别和刻画:本次岩性预测采取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反演相结合的方法,相互参考和约束,再从全区的沉积特点出发,完成对单层厚度在3m左右的单砂体的识别和刻画.具体思路为:

(1)首先利用优选出的地震属性,大致刻画河道砂体轮廓;

(2)根据砂岩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发育情况,将油层组进行细分,并利用反演资料通过子体检测技术对目的层段进行岩性体立体,可以有效区分油层组不同期次的砂体,再对砂岩厚度在3m左右的砂体进行精细刻画;

(3)将反演得到的砂体,结合地震属性去除河道砂体存在可能性较小的区域,最终得到河道砂体的展布特征.根据以上方法识别的河道砂体形态自然(图2),符合沉积规律,可靠程度高.

五、总结:扶杨油层河道砂体的识别还存在诸多难题,本文从实际生产的角度论述了3m左右单砂体的识别方法,即通过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相互约束和参考,结合钻井资料对可识别范围内的单砂体进行精细刻画.在2013年榆东地区连片地震解释项目中,最终在扶杨油层共识别并优选出220余个河道砂体,有效地支撑了该区储量提交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