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落后地区法律怎么写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517 浏览:73158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农民维权难的主要根源及带来的社会问题,提出了突破农村法律困境,改善农村法律环境的对策.要加大对农村的法律宣传力度,向贫困落后地区倾斜法律资源,加大投入、简化程序、实现快捷的法律援助.

【关 键 词 】农村贫困地区;法律怎么写作;建设;法律援助;必要性

一、引言

春节来临,在外打工的村民陆陆续续回家,就在这个时候,李家媳妇耿氏得到了一个让她意想不到的消息――有人看见她失踪了20多年的丈夫.

20年前丈夫出门打工,一去便杳无音讯.丢下耿氏在村里,拉扯着三个孩子,可算是吃尽了苦头.如今苦日子终于熬出头,孩子们都长大成家立业.可这个时候有了老李的消息,耿氏心里五味杂陈.20多年丈夫为什么不回家?为什么一直不回来看看她和孩子们,就连他的父母亲也不闻不问.一定是丈夫在外面组建了新家庭.想想这些,耿氏难以控制自己心中的愤怒,她决定要跟丈夫脱离夫妻关系.可是同村的村民只是跟丈夫打了个招呼,并不知道他的落脚点,茫茫人海去哪里找呢?耿氏打听了一番,决定通过法律手段,申请法院以丈夫失踪的理由判决离婚.

耿氏到了县城法院,法院的办案人员告知她要写上诉文书,如自己写不了,可请法律工作者如何写.耿氏好不容易出钱让人写好了诉状,办案人员又说还需要到户口管辖地开证明.耿氏回到乡政府,乡政府办事人员又告知“失踪证明”由局出具.到了局,又要让她先到派出所看看.耿氏来来回回跑了五六趟,事情总是办不成.她又急又气,不知如何是好.


如同耿氏一样,想通过法律维权,却又难以维权的农民不计其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民维权之难?维权难又带来哪些不和谐和不稳定?

二、农民维权难的主要根源

1.在贫困落后地区,法律机构不健全,法律怎么写作形同虚设,农民无处维权

地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法律工作普及不平衡,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法制建设硬软件条件较为优越,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但是在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法律援助工作举步艰难.法律怎么写作机构稀少,在县城也就寥寥几个,更何况农村.即使有也只是挂着一个牌子,成为一些人的“职位”而不是“职业”.由于法律机构缺乏,农民在他们的生活圈内,无法找到维权途径,又面临不堪负重的经济承受力,无力出门到外讨公道,因此,对于他们来说,维权只是遥远的梦.

2.在贫困落后地区,法律宣传缺失,法律教育短腿,农民在法律面前苍白无力、无所适从

法律机构遥不可及,必然造成法律宣传、法律教育、法律怎么写作跟不上.我们知道农村的生活水准较差,经济落后,农民整体的科学素养、文化程度、精神境界、思想觉悟、环境状态等较为低下,原本对生硬的法律条文难理解、难接受,而贫困农村恰恰更是缺乏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专门工作,农民得不到必要的宣传教育,也没有耳闻目染的环境场所,法律知识是一片空白.即使有些人想靠法律武器维权,但在现实中,农民表达力差,与法律工作人员沟通有障碍,有理说不清,这样就给一些司法腐败分子钻了空子,人为地将法律这标志公正的天平倾斜,对待当事人态度冷漠,不答不理,歧视农民见识短、不懂法,做出一些敷衍、草率、不合理、甚至违法的处理和判决,致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如耿氏这样的案例,当事者跑来跑去,经过几次碰壁后,信心丧失,不得不将维权活动放弃.

3.在贫困落后地区,法律工作经费紧缺,法律援助活动开展步履维艰

我国《律师法》规定律师有履行法律援助的义务.虽然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法律的逐步认识了解,维权意识在加强,有许多法律工作者遵守法律道德和义务,深入农村一线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做出一些成绩,但法律经费不足是制约农村法律援助的一大难题.进行法律援助,特别是困难户,往往路途遥远,没有手机,法律工作者进行调查取证、文书还要复印资料等等都是不小的开销.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挫伤了援助工作者的积极性,他们面对法律知识严重缺乏,又对法律工作开展难以配合的农民,办一件案子费尽周折不讨好,往往使他们的兴致大打折扣,知难而退.必然也会造成法律援助怎么写作质量不高,敷衍了事,对政府交代的任务走走形式而已,难以真正意义上实现法律工作效果.

三、农民维权难带来的社会问题

农村法律体系不健全,必然在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中带来不公正、不公平的局面.农民维权难、难维权,只好采取想当然的感情用事,在客观上形成依靠家族势力主宰自己命运的行为,由此引发一连串的社会问题:一是由于一部分人的无奈,在忍气吞声中助长了不法者的猖狂气焰,他们采取非法手段去维护自身权益,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例如宅基地不经审批,乱占抢占;集体土地、矿产、山林被大胆的人随意侵吞;在农户之间发生矛盾纠纷时,大打出手,使矛盾激化,造成邻里不和、家族对抗等.二是由于法律途径不畅,一部分人产生了“找法律部门不如找黑社会”的念头,因为黑恶势力解气解恨,速战速决,虽然化一点钱财,但比“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人难请”的政法衙门痛快来劲,无意中为恶霸势力提供了需求市场.黑恶势力发威后,又因山高皇帝远,鞭长莫及,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无异产生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力,使正义不敢抬头,使非法暴力活动冠冕堂皇,使恐怖阴影长期笼罩在广大群众心中,正不压邪.三是由于强者为王,弱肉强食的现实所在,农民把“多子多福”、“大家族大势力”的思维,灌输到方方面面,因此千方百计超生男娃,一旦家丁兴旺,就无所顾忌,滋长出种种不良行为,横行乡里.四是由于农民对法律漠视,及对政府缺乏信任, 延伸到对国家、对社会、对上层建筑产生不满情绪,偶遇风吹草动就铤而走险,违法乱纪.这些问题长期积累、恶性循环,一加一大于二,必然对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带来诸多不利.

四、突破农村法律困境,改善农村法律环境的对策

我国幅源辽阔,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的违法行为又占很大比例,要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加强农村法律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加大对农村的法律宣传力度

真正意义地普及农民法律知识,提高法律公信力.以多渠道、多方位、快捷、方便、直观的方法,加大力度宣律,并且采取直接提供法律援助的方式,让农民知道如何寻找维权途径.同时,政府加强基层法律怎么写作工作者的素质培养,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并且选择适当的工作手段,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只有让农民深切感受到法在保护他们的切身利益,才会愿意去“知法、懂法”更会去主动接受法律和学习法律.

2.法律资源要向贫困落后地区倾斜

法律资源要大力向贫困落后地区倾斜,特别是具有潜在力量的人才资源.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各高校响应政策培养了许多法律专业人才.组织带动法学专业的学生深入农村进行援助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经验,脱离“书本与现实两张皮”的困惑,而且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感染农民.另外大学生村官制度可以选拔一些法学高校人才担任职务,只有法学大学毕业生才能更专业、更系统、更全面的讲解法律知识.

3.加大投入,简化程序,实现快捷援助

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办法和制度,一方面加大对法律援助的投入,另一方面避免 “公费”浪费,最好定为“小片区大怎么写作”,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用复合型人才,综合收集,分门解决农民的各种需求.在贫困农村地区,设置法律援助站,建立网格化管理,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写作技巧等怎么写作,让农民不再出现“请不起律师、打不起官司”的难题,用程序简化、怎么写作周到、方便快捷的机制,推进农村法制化建设,从“法律扶贫”的高度,彻底扭转农村落后地区的法律弱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抢占先机.【作者简介】

刘雨昕(1990-)女,山西省晋中市人,德州学院政法系2012级学生,主要从事民商法学研究.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