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882 浏览:93980

【摘 要】柔性管理顺应了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是现代教育管理发展模式中的一个新的热门话题,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管理模式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也是我国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提高我国教育事业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教学管理 柔性管理 时代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053-01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界的改革也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进行着,以便培养符合时代需求和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现代的柔性管理相对于教育界传统的“刚性管理”而言更符合时代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教育界中的“刚性管理”是一种依靠一定的组织职权和规章制度,凭借奖励规则、纪律监督和制度制约来对学校事务进行管理,是主要依靠外力的制约来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制度,仅以提高工作效率为主要目标;而“柔性管理”是一种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的一种非常人性化的管理,是一种在稳定化着的新的管理方式.

一、柔性管理的管理特征

柔性管理主要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个性解放中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和创造力,摆脱外部条件的束缚.柔性管理这种新型管理方式的提出大大改善了学校管理的管理效果,柔性管理的基本特征也就决定了它更加适合大学的管理制度.柔性管理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1)柔性管理在管理决策上的柔性化.在以往的刚性管理制度上,更多的决策都是在自上而下的管理制度下制定的,由指挥层和决策层来决定,往往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而柔性管理更多的将决策权下放到底层,很多问题都是由底层人员共同决定,这样使得决策更具柔性.(2)科学化的组织激励.激励是对团队人员的一种肯定、信任和尊重,它提供的是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管理.(3)网络化和扁平化的结构组织.在柔性管理中提倡的是组织结构扁平化,将组织精简、权力下放,使成员之间都能够参与到问题的处理当中,给成员提供创造力的发挥机会.由此可知,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将调动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与实践性为重点,引导学校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分析柔性管理在大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1.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点,柔性管理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人、理解人和尊重人为目的和内容的,把人放在学校发展的中心地位.在大学教育当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通过相关的活动来激励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实现教学目标.把教师的自我发展和利益都放在最高价值目标上,提供和谐的工作环境,建设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平台.让“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深入到每一个人的意识中,并在大学教学中得以实践.

2.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大学教育管理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培养出的学生要符合社会的标准.所以,大学教育管理制度在制定时,一定要将学生作为发展的核心,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选择课程时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促进学生的个性解放和创造力的发展.学校要按照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和需求来增添相应的设备,优化教育资源和教学元素,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大学教育中的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是实践柔性管理的基础.

3.实行管理

管理是大学教学中推广柔性管理的具体方法,让师生共同参与决策,提高管理意识,增加管理的自主性和透明性,使得学生和教师更加认同学校的管理制度,从而增加师生的归属感和信任感.决策主要体现在师生共同参与学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改革方法的制定上,建立的管理平台是师生对学校的相关事务行使知情权、参与权以及决策权的有效途径.所以,当学生和教师的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了,才能将柔性管理融入到大学教学管理中.

4.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校园文化的核心就是价值观,所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增加学校的向心力、持久力和内聚力,推动学校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基础,也是学校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三、柔性管理模式在教学中的意义

柔性管理在高校中的实行是高校管理模式的一次革新,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柔性管理注重实践性,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大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知识;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为大学生打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另外,柔性管理将人的发展作为管理的重点,充分地开发人的潜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四、结束语

柔性管理是时代经济发展下的产物,这种先进的管理机制是教育事业的一次改革.在这样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有一种管理机制来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实现我国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目标,才能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