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46 浏览:15832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自然段写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第3自然段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文章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课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1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荡漾、屏障、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能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能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设计理念】

1.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含义,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感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2.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多媒体环境教室.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秀美,有秀丽神奇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1.播放桂林山水的风光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文字资料.

设计目的:初步感知体验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唤起阅读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欣赏全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利用字典或词典查找生字、词语的读音、意思,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2.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3.看图学文,理解第一段.

课文开头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学生答:“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桂林山水甲天下,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

下面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桂林山水的秀美.

三、赏析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漓江水的特点

1.出示桂林山水图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己阅读第二自然段,说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板书:静、清、绿)


3.朗读指导.

(1)同桌互相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2)教师引读句子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生合: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3)通过范读、自读、引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4)读了第二自然段,你对漓江的水产生了什么样的印象?概括地说一说.(板书:静、清、绿)

4.分析作者的写作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分组合作讨论:这几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准确描绘出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5.播放音乐伴奏,指导学生背诵.

设计目的:用图片创设优美的情境,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感受、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学生在范读、自读、引读中,感受漓江水的特点,从而生发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