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与雷达》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749 浏览:12960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的事.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这两个训练项目在本课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落实.

设计理念

教学本文,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中采用了阅读教学的“五疑式”教学法,以疑问为引线,以“自学生疑—尝试排疑—启发释疑—练习释疑—创造释疑”的流程贯穿课堂.五个步骤环环相扣,互相联系,学中生疑,带疑而学,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写十二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蝙蝠、敏锐”等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关 键 词 句;在讨论和探究中掌握文章内容,并了解一些仿生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以及蝙蝠的特殊本领与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学生:看实物,认识荧光屏、蝙蝠、雷达、超声波等事物,收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教师:准备有关仿生学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流程

一、自学生疑

(一)游戏导入,引发兴趣

老师组织学生在课前玩捉迷藏的游戏.(几位学生蒙眼捉人,其他学生在教室的角落潜藏不动.)

老师引导学生谈游戏心得:

(1) 蒙眼后捉人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无法看到物体,蒙眼者易相撞等)

(2) 你有什么好办法快速完成任务?(靠耳听或靠触摸)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教师小结课前游戏: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可以借助灯火或触摸物体在黑暗中行走,但是对在茫茫夜空中飞行的飞机来说,以上的方法就不管用了,那么究竟是谁帮助人类解决了这一难题?

老师为学生的自学提示质疑方向:如何理解课文标题?文中哪些词语、句子难以弄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回答课后的思考题?

(三)自读课文

采用圈、点、划、批的办法,画出疑难点,待下一步排疑.

(四)初学课文,提出疑问

1.文题中的蝙蝠和雷达是什么关系?

2.“灵巧”、“敏锐”是什么意思?“灵巧”、“灵敏”、“敏捷”与“敏锐”是不是近义词?超声波是什么东西?

3.蝙蝠到底是用什么来探路的?

4.雷达是怎样帮助飞机在黑暗中安全飞行的?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生出诸多疑问,这些疑问,无论是按老师的提示而学,还是根据各自的理解而解决,都触到了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下一步的学习竖起了路标,同时使学生进入积极探索的良好状态.

二、尝试排疑

(一)查工具书

让学生利用词典独立翻查“揭开”、“灵巧”、“敏锐”、“横七竖八”等生字新词,比较“揭开”与“揭示”、“灵巧”与“灵敏”、“敏捷”与“敏锐”等词义的异同.

(二)交流资料

说说荧光屏、蝙蝠、雷达、超声波等事物.

(三)再读课文

要求学生用默读、浏览、跳读等方式读课文,并针对课文中的关 键 词 、疑难句、重点句,采用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揣摩大概意思.

(四)展开讨论

学生共同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教师巡视、辅导并及时了解学生排疑的情况,以便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根据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师提供的资料,对遇到的疑难进行思考和讨论,达到排疑解难的目的,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启发释疑

浏览课文,理清层次,弄清文章哪些段落介绍了蝙蝠和雷达的内容.

借助文章中的关键句子,揭示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因为蝙蝠 ,所以科学家模仿 ,发明了 ,使得 .

(一)理清文章脉络

第三到第七自然段介绍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以及科学家揭开秘密的过程.

第八自然段介绍了雷达是怎样帮助飞机在黑夜中安全飞行的.

(二)找出两者的关系

注意引导学生找出表现两者关系的句子.

A. 等原来是人们从蝙蝠的身上得到了启示.

B.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引导概括)因为蝙蝠能利用超声波在夜间飞行,所以科学家模仿它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使得飞机能在夜间飞行.

(三)交流讨论,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

1.为什么蝙蝠会有夜间探路的本领?

2.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夜间探路的本领的?

3.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蝙蝠夜间探路的本领发明雷达的?

4.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夜间探路的本领有什么联系?

(四)重点研读,探究奥秘

1.老师引导学生默读第三至第七自然段,谈谈自己的发现. (1)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2)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学生交流学习内容,并完成板书.

3.老师引导学生展开交流.

(1)蝙蝠夜间探路的秘密: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参照板书,复述课文有关内容.

(2)引导学生尽量用上“因为等所以等”“只要等就等”“如果等就等”等关联词表述科学试验的目的、经过和结果;结合第三至第七自然段,以“蝙蝠的自述”说一段话.

4. 老师小结:(出示雷达图片)蝙蝠的这一特异功能被成功揭秘后,经过研究开发,人类发明了雷达.雷达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科考等各个领域,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个了不起的发明吧!

(五)前后联系,领会原理

1.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一段,自行设计板书,并谈谈自己的发现.

2.老师出示雷达工作情况的图片,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雷达是怎样工作的?

(2) 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夜行的秘密之间有什么具体联系?

3.学生交流板书设计,练习复述.

设计意图:在启发释疑的过程中,教师以疑为主线,在引导学生探究蝙蝠夜间探路的秘密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雷达导航的原理,恰当点拨,达到了释疑的目的,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练习释疑

学生根据板书,理解“模仿”一词,并结合图像资料进行创造性复述:“作为从事蝙蝠和雷达研究的仿生学专家,现在我向大家介绍等”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再读一读.

(1) 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 .

(2)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

(3)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

设计意图:在阅读分析后,老师继续抓住疑问这根线,寓疑于各种习题中,让学生动脑动笔,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疑能力.

五、创造释疑

人们仿造蝙蝠的特点研制出了一种高科技产品,这其实是一门科学,它就是仿生学.(出示资料)

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了解仿生学的知识.

讨论交流:雷达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它被广泛运用在军事、航空、气象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在茫茫的宇宙中,因为有了雷达,人类就犹如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学了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1)学生谈感受,补充仿生学知识.

(2)教师相机出示连线练习.

屁步甲虫 蝇眼摄像机

蛋壳 化学武器

猪 防毒面具

果蝇 穹形屋顶

蜻蜓 直升飞机

响尾蛇 现代夜视仪

车前草 螺旋状排列的楼房

(3)观察身边的动物,想想你能从它身上得到什么启示,然后搞个小发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学生在解疑之后对课文的再思考、质疑,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彰显了文本的示范作用.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本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是让学生领会蝙蝠的特殊本领与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关系.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通过让学生说、练、画工作原理图的方法,设计了板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板书复述,用富有动态的课件对蝙蝠和雷达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肯定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