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实验是精髓

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513 浏览:69369

【摘 要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始终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和实验不仅能提供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现象形成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而且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物理理论.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要把它当成整个物理教学的精髓.


【关 键 词 】实验 途径 能力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91-01

一、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验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纽带,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如果引导得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实验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思维,并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形成物理理论的过程.观察是实验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实验数据的收集能力、实验过程的设计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就观察能力的培养而言,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一)围绕实验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定向性,使观察有明确的目的.例如,在做焦耳定律的实验时,要求学生在观察时要注意两个烧瓶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变化,然后按教学内容演示,实验完毕后,让学生认真思考产生高度变化的原因.围绕这个目标,学生的观察有了明确的方向而不是看热闹而已了.

(二)严格操作规程,培养学生观察的有序性.即:实验操作要有一定的顺序,这个顺序的编排首先必须注意到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只有依据前后顺序,顺理成章进行科学的和切实可行的编排,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反之,就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例如:在讲温度时,为了说明不能利用人体感觉来感知温度,必须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道理.在安排的实验时:取三杯温度不同的水让一个同学将左手浸入热水中,右手浸入冷水中,片刻后,将双手同时浸入温水中,他就会感觉左手凉右手热.这就清楚地说明,单凭人体直觉是无法测量温度的.在这个实验中如果将此实验顺序改变,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用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例如:在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就选用对比法.首先,用铜、铁、镍铬合金三种材料连接电路,学生很快就能根据灯泡亮度的不同得到结论:材料不同,其电阻大小也不一样.其次,用同种材料,不同长度和不同横截面积的导体依次连接电路.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知道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总之,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靠在实验中观察获得.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定向性、有序性、敏锐性的培养,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人才素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物理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形成物理理论的桥梁.

物理实验是指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的控制或模拟物理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活动.学生由于受所学知识的限制,在观察事物理解其中内涵时尚处于幼稚阶段,对书本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而实验却能起到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理解知识,获取知识的桥梁作用.

初中物理许多重要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例如光的就反射、光的折射、二力平衡的条件、杠杆平衡的条件、欧姆定律、焦耳定律、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沉浮条件等.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以实验为出发点,作为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桥梁.如果离开了实验而直接讲授物理知识就不容易讲清楚.例如,研究大气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研究机械能的“滚摆”,如果让学生“拉一拉”,“滚一滚”,教师无需花费多少口舌,就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物理实验形象生动,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生最大的老师.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心理素质也不稳定,好奇心强.物理实验形象生动,本身就有很强的趣味性.因此,学生对实验往往比听教师讲课感兴趣得多,几乎所有的学生上课时都希望老师早一点做实验.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巧妙演示,创造一定的情境,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就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热情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大气的压强”一节时,我一进教室就演示实验,在一支大试管中装上水,将另一支口径略小的试管压入大试管中并倒过来,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反而会上升,实验现象妙趣横生,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听课精力特别集中,课堂效果好.象这样的实验有很多,如“压蛋入杯”、“单筷提杯”、“纸盒烧水”等,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这些小实验,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随着实验教学的不断普及,物理实验也愈来愈广泛地被利用、被重视,并在物理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