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与审美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371 浏览:153383

摘 要:语言教育是当今文化教育的基础性课程.传统的语言教育主要注重的是语言自身的教育,即只关于语言教育中字、词、语句的理解和表达、运用的学习和理解.虽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理解语言的基础知识,但在当今新的教育要求和教育目的的要求下传统的单语言教育以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现在语言的学习.语言的教学必须结合相应的审美教育,让学生理解语言学习的意境,理解语言的审美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对一种语言的充分把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审美学习是现代语言学习的基础.

关 键 词 :语言研究;审美教学;分析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2-0-01

引言

随着当今文化之间交流的加强,传统的学科界限已经变得模糊.这就必定带动传统教育体系的变革.尤其当今语言和审美教育的结合,将深刻地影响今后的语言教育.语言和审美价值的共同学习教育今后语言教育的趋势.

1.美育教育的由来

语言教育课程因其教育内容的固定性和学习难度的高强度性,往往造成语言教学课程的枯燥.不受当今学生的接受和欢迎.所以,如何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的传达性.提高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兴趣将是当今的语言教育者们值得研究和分析的问题.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只要是学校中的课程,都与美学教育存在密切的关系”[1].其深刻地揭示了传统教学科目与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的课程教育中,文科教育课程尤其是语言教育课程与审美教育的联系最为直接和紧密.因为语言教学主要还是通过中外名著的学习来实现对于语言的教学目的,而一般来说,语言名著的写作都是作者对于生活已经的审美体验.都是作者运用自身对于语言的审美情趣的理解来达到对于文章的创作.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绪抒发往往是通过对于心理、场景、叙事的语言文字描写来实现的.语言教育和审美教育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的有机结合和运用既让学生增加了对于语言教学的兴趣和增加了语言教育中对于审美情趣的理解和把握,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审美学习的文学基础.

2.美学价值和语言教育的结合分析

2.1文字教学与美育的关系

语言是人们记录生活事件的载体,语言是文字形成的基础.人们在对于语言的创造、学习、整理、记录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进行了审美情趣的融合.从我国的文字来看,象形文字的运用就是人们对于现实事物通过审美加工的结果.从古认为遗址中挖掘出来的很多甲骨象形文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后来演变的多种文字字体都是人们对于生活审美的理解和领悟.例如:金文的丰满粗矿、篆书的婉约圆转、隶书的蚕头燕尾、楷书的威严庄重,所有的文字都是人们对于审美情趣的表达[2].

2.2词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文字已经摆脱的传统的只限于事物记载的需求逐渐成为人们一种对艺术的追求,审美的需要.在世界文化中,我国的词汇与教学都是绝无仅有的.在汉语词汇的表达与应用中,古代单音节词语所占的比例十分重大,而后又逐渐转向双音节的反映.在单纯词中,重言辞与连词的审美价值都是最高的.这是由于重言词能模拟失误的形状和声音,有很好的审美意义.如《文心雕龙》中就有对于《诗经》的语言文字论述,重言词的效果主要来自于其对色彩、形状、声音等的独特的审美表达[3].

2.3语法教学与美育的关系

在目前存在的各种语言中,汉语是一种语法形式使用最为广泛与普及的语言之一.汉语的语法存在多种变式,而其中语法的使用往往是汉语词语的使用想结合.所以其组合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多姿多彩.一般为了起到语意强调的作用常常会把宾语前置,实际需要可根据语意而定.例如《春秋》中的“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臆退飞,过宋都.”《公羊传》的理解是:“先言陨而后言石?陨石,记闻,闻其然,视之则六,察之则五.何为先言六而后言益?记见也,视之则石,察之则五.徐而察之,则退之.”按照一般语法规则,“陨石于宋五”正常的写法应该是“五石陨于宋”或是“石五陨于宋”.在古籍中的谓语前置是为了实际叙事的需要[4].这样描述往往更能展现实际情况,能让读者更深刻的体会当时的见闻.在语法规则上视允许的,但是改变几个字的先后顺序即达到了叙事贴切,情感表露的目的,这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以大成就.

3.结论

语言教学的进一度深入是我国文化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日益追求语言规范化的今天往往忽视了文字语言教育与审美情趣的结合.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都是其国家文化的展示,这就要求人们在实际的语言学习中注重对语言审美情趣的把握与整体理解,对于人们来说这是一中帮助深入理解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