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地区教育体制改革

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566 浏览:118378

【摘 要 】 民族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先决条件,教育是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机构,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教育也是科技进步的基础.然而现实人们只是重视了一味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资,大量的人才流出深造,很少能成才后回乡反哺家乡,造成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大量流失,经济发展依然缓慢.对这种现象的原因的研究对我们推动民族地区教育改革,民族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 】 教育,民族地区,反哺

一、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决策,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各级政府不断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办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指南.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也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我国教育投入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1997年至2002年,平均每年增幅达16.7%.2002年我国教育总投入达5480亿元,比1977年增长116.44%.

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状况

从改革开放开始,国家就在积极推动文化教育,包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多年来也同样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的帮扶和少数民族自身的努力,一个包括幼儿教育、基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比较完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我国少数民族事业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西部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民族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各级各类学校的兴办,青少年儿童的入学率保持上升趋九和“两基”收效甚大,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的创造发语教学工作有了积极进展,少数民族教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从2001年开始,财政每年拨款1亿元,设立“国家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助学金”专款,全部用于西部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中小学生杂费减免和生活费补助.各民族受教育程度处于快速发展的态势:2005年统计数据分析可知:几十年后,18个少数民族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都超过了8年.2007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5年.若一直按照2005年的教育力度持续发展下去,未来除藏族外,其他17个百万人口以上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情况将超过2007年的全国平均受教育水平.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一直处于发展的态势,进步迅速.


三、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存问题

虽然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上取得了很多成就,使得民族地区的教育有了快速发展,依然有很大一部分的少数民族地区本身的经济发展仍处于很落后的状态.由于少数民族的自然和人文的原因,我国少数民育与内地相比明显落后,教育条件、教育方式和手段等族教育还存在一段差距.一方面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住在条件艰苦,封闭落后的边远地区,信息与交通极不,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少数民族发展历史较短,民族素质较低,少数民族普遍缺乏一种开放意识,对科学文化知识认知和热情,对民族教育不重视.

四、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

(一)建立农村教育补偿机制是解决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民族教育的重要性.目前西部少数名族地区较高素质的人才通过各种方式大量外流,导致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教育的等社会事业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不仅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就是低增长,慢发展也很困难.我们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西部民族地区的情况却十分严峻.改革开放以后,新疆流失各类人才约20万人,其中大量是水平较高,年富力强、各行各业急需的人才.

2.民族教育补偿机制对民族教育的影响.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促使少数民族地区迁移的人才资源能够返回家乡,帮助家乡建设,从而改变目前国家一味像少数民族地区输送教育人才却始终未能快速发展起来的格局.(1)从积极的角度改变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使得对自己家乡情况非常了解的人才主动的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2)可以尽量发展本地特色的教育文化氛围,更好的传承和保护这些独特的文化遗产.

(二)如何建立农村教育补偿机制

(1)国家政府提供支持在当地建立或开发一些不破坏当地环境的项目,然后改善当地生活环境,以此来吸引当地的人才反哺家乡,让他们认为回乡并不会使他们的能力受到制约,反而能安心的发挥自己的长处,并且还能主动的吸引更多外来的投资者.两种资源双管齐下,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2)国家政府制定一些措施,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签订一些计划,允许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去其他地方深造或工作一段时间,国家给予经济支持,然后3~5年后返回家乡帮助家乡建设.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