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的情境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266 浏览:93844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初中语文教材的学习要充满创造性、实践性、自主性的原则,通过开展情境教育,让学生体会到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情境教育确立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在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进行情境教育时,教师不仅要注重“情”,而且要构建“境”. 本文主要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对情境教育进行如下阐述.

一、情境教育的概述

在我国古代“情境教育”就已经出现,如孟母三迁“断织”;孔子树下讲学.在西方,苏格拉底与别人在集市进行辩论;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裴斯泰洛奇的在“爱”的氛围中教学等等.

在我国,李吉林老师从1978年开始对情境教育进行了探索,构建了情境教育操作模式和理论框架.她认为“情境教育”之“情境”,是“活动之境”、“有情之境”,是一个有情有趣、师生互动的网络式空间.她构建的情境教育理论,借鉴了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也可以从哲学上找到相关依据.

二、初中语文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

1.拓展学生活动空间,深化教学资源

体发展需要适宜、开放、宽阔的空间,要拓展学生活动的空间,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校外.情境教育旨在充分控制环境、利用环境,把学生空间中的每一区域构成和谐整体.拓展学生活动空间有三条途径:一是通过课外活动,营造学习愉悦的氛围;二是通过野外活动,丰富课堂认知活动;三是通过大单元教育活动,增强教育效果.

2.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同学、教师的心理距离,形成最佳情绪状态

情境教育是通过创设“智、趣、美”和“乐、助、亲”的学习情境来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同学、教师的心理距离,形成最佳情绪状态共同投入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发展、主动参与的境界,培养学生美好的心境和情感,提高学生与别人交往的心理素质.“学生尽可能地发展”成为个人发展目标;也成为教师育人、育智的目标.情感教育就是通过移情进行教育,既达到培养学生高级情感发展的最终目的,又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讲》是一篇演讲词,表达了惋惜与悲痛的情感,非常适合哀婉、凝重的氛围的创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情绪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悼念玛丽? 居里》也是一篇演讲词,教师可以在课前对玛丽? 居里作一重点介绍,让学生对玛丽? 居里有更深刻的认识,如果条件许可教师可以找一些图片或影音资料让学生学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从而可以很容易开展教学活动.

3.使学生由“被动角色”转化为“主动角色”,强化主体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扮演、充当一些角色,使学生由“被动角色”转化为“主动角色”的目的,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学习的主人,达到自我充分发展.学生扮演的角色有现实中的角色、童话角色、向往的角色、教材中的角色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习惯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其过程就是:学生进入情境———扮演一些角色———充分理解角色———认真体验角色———尽力表现角色———自己与角色浑然一体.这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转变为主动角色,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例如八年级下册《孔乙己》,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扮演小伙计、孔乙己等角色,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体会到文章中人物的不幸.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扮演菲利普夫妇、于勒等具体角色,让学生体会到菲利普夫妇的尖酸和于勒的可怜.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强化了主体意识,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从而得到了自我发展和提高.


4.全面发展学生,情境教育要注重创新、实践

要想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情境教育要强调“着力基础,着眼发展”,要注重创新、实践,“从现在做起,从未来出发”,进行科学有序地操作和系统应用.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情境教育的特有功能,创设有操作价值、带有感彩的情境,拓展教育空间,让学生在创设好的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情境中动口、动手、动脑.例如七年级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做到能够理清思路,理解课文,让学生依据一定的顺序对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介绍,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阐述,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念认真画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示意图.其过程可以概括为:学生认真阅读文章、读懂文章———思路要做到清晰———对课文的理解进行分析讨论———合作画出纪念碑示意图———与课文中的语句对照并进行修改———画纪念碑示意图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讲解.在上述过程中,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在脑海中构建人民英雄纪念碑造型;动手画示意图;通过合作讨论训练表达能力.注重创新、实践体现了情境教育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