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938 浏览:129917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

[摘 要 ]文化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文化传承创新、价值导引、以人为本等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价值维度.确立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意识、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提升文化育人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3)04-0102-04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对于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文化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确立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意识、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提升文化育人的实效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教育是通过文化使个体社会化,促使个体具有一定的社会感悟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德国文化教育的代表人物普斯格朗说过:“所谓教育就是有意识的文化活动.也就是借助自身的真正力量,去把握并形成人类所能达到的文化世界的意蕴和道德内涵的、有目的的、有助于个体发展的援助.”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今天的高素质人才,要具有创新精神、全球意识、国际竞争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革社会的需要.但从根本上看,现代人才最需要具备的,仍然是高尚的道德境界和良好的文化品位,能以精神的力量对社会形成深切的感悟力和公共关怀,成为“社会的良知”.而现代教育要造就优秀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感悟到文化育人背后的道德意义;取决于社会能否从文化中感受到崇高人格与道德品质;取决于教育对象能否意识到科学背后的道德意义;取决于我们的大学生能否从现实世界接受似乎与自己的专业全然无关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并内化为自身的体悟.从这个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文化属性,文化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价值的研究,也就是对人才成长之道德基础与价值意义的探问.

思想政治教育是实施对人的品行教育引导的主要方面,其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培养人才,而是要全面承担起培养人才、形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育人与文化传承创新等更能引领社会前进的历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不等同于一般的教育,应当说,教育给人以知识和智慧,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多地赋予人以精神、思想和灵魂.思想政治教育所承担的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主要通过造就人才来实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类文化应该具有深刻的联系.正是因为文化的力量,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正形成一种无形而深厚的力量,得以全面熏陶人、感染人、鼓舞人、塑造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步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在承担引领社会前进的历史责任中,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育人必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使命.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内涵

列宁指出:“应当不断宣传这样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务必要能提高文化水平.”思想政治教育经过长期发展,积淀和创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这种文化底蕴造就了与之相应的文化传承、文化研究、文化融合与文化创新等功能.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积淀和创新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对文化的传承,并以文化的传承与综合实现创新教育、培养人才.

1.文化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选择.

“接受一定的文化,就往往会引起心理和感情的向往,理性的认同.凡是来自这种文化氛围的东西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文化作为对人持久有效的精神驱动与思想引领,不仅可以作为确保人的价值追求的可靠的激励方式,不断促进和完善人的精神世界,而且也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路径.由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科门类不断增多,严密的专业分工日趋细化,于是专业教育的思想和模式应运而生,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专业化和实用主义的倾向.教育之本在于对人的理性的开发和健康人格的养成,教育的设计不能背离以人为本,它要培养的应该是有情感、有思想、高素质、创新型、全面发展的人才.

2.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导引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基础.

对作为教育对象的人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性不仅在于特有的思想品德培养,更在于着眼开发人的潜力、促进人的发展、提升人的境界、扩大人的生命内涵,为人的一生奠基.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以人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坚持对人的价值导向和理想追求的至上地位.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文化育人体现着对人类最高境界的价值追求,体现出人对于超越功利的人生价值的诉求.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境界,使人才不致于被功利主义限制人生.坚持文化育人,培育人才之科学的价值导向,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从根本上说,一切科学都是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人类怎么写作和帮助人类认识、改造客观世界.而科学价值观能够引导人们对人类的命运有着更深切的把握和关怀,对人类问题抱有高度的敏感和清醒的认识.因此,对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使他们能对专业问题有一定的敏感性,更要使他们对社会问题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人才,只有遵循科学的价值导引,对人类和社会的命运有深切的把握与休戚与共的连接,才能在具体的研究中赋予那些公式、计算和设想以活生生的社会意义,进而形成推动人生发展、事业进步的文化基础与价值导向.

3.文化资源是一种可以转化的、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一是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精神力量.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然把人的思想、信念、价值观等隐性文化中表现出的精神形态作为自己所要塑造和激励的对象,即在文化中关注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转化的意义在于强调育人与精神文化之间内在的、互动的关系.文化资源通过对人的精神形态的作用,来彰显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形态力被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普遍可能和持久进行的基本途径.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比如,诚实守信之于交易行为,勤劳节俭之于资本积累,团队精神之于企业的组织和发展,社会道义和人文精神之于经济管理,等等,对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资源性的基础作用.即使我们今天还不能精确地证实文化能够给社会经济增加了多少价值,但至少已经可以证明文化能够给社会经济活动减少了什么.比如说,普遍的社会信任可以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和“外交易成本”.文化所蕴含的思想的这种“减少”效应,实际上也就是一种经济上的“增长”效益.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能够通过引导人们挖掘“意义”和回归人本身,进而将文化与精神转化为统一向上的社会心理和科学信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在引导人们对生活“意义”追寻的同时,把关注人的主体性作为努力的方向.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对社会形成辐射,在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层面形成向上的社会心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在这一过程中也更加体现它的文化意义,借此来进一步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路径

1.注重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力.

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所具有的文化传承、文化整合、文化创新与文化熔铸的特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潜在的文化力.这种文化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积淀与发展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一种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文化力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和“力”结合起来,从育人的角度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力,才更加能够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的功能和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和利用,便能释放出更多的、对人的精神层面的“规范价值力”和“意义内驱力”.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力,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与职能的必然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2.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一是注重信仰与价值体系的建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空前活跃、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多元取向的时代,只有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不断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推动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要站在时代潮流前面,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变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引导社会思潮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是注重传道.道是道路、方向与目标,道也是灵魂、信心与责任.教育者应该传什么“道”,简单地说,教育者所传之“道”,是学生未来正确的前进道路与奋斗目标.当代社会,多元化思想冲击着学生的头脑,功利主义侵蚀着学生的心灵,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似乎变得过时,为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而读书的价值追求似乎变得陌生.只有明确了为谁学习,才能使学习成为自觉行动,取得预期目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水平,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要始终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立大志,做大事,成大器,为中华崛起而学习,使学习成为内心的文化自觉,以“继往圣、开来学”之胸怀,自觉肩负起民族振兴与国家富强的责任.

三是不仅要强调“文”,更要强调“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基础工作是普及文化知识,但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提升人文精神,最终把文化知识转变为支撑学生自觉行动的动力.文化育人的形式是“文”,本质在“化”.要想真正实现由“文”入“化”,发挥文化育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教育工作者要率先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标准,以自己的榜样力量引领学生.如果教育者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只是停留在文化育人的表层,没有深入其本质,就不会收获到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者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厚的学术功底引领学生,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真正地实现文化育人.

[责任编辑 李文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