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应具有的科学权力观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16 浏览:18679

摘 要: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领导者要掌好权用好权,就要有科学的权力观,包括权力的人民观、权力的责任观、权力的怎么写作观、权力的法制观和权力的效能观.

关 键 词 :领导者 科学 权力观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039-02

任何领导者都执掌着一定的权力,其领导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权力观指导下行使权力的过程.因而,领导者的权力观直接影响其领导行为的科学性.树立科学的权力观,是领导者正确使用权力,做好领导工作的前提.领导者应具有以下科学的权力观:

一、权力的人民观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根本属性.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人民,怎么写作于人民,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这是每一名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权力观.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是人民授予的,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努力为人民怎么写作.当然,权力直接表现为少数领导者的意志和行为支配多数人的意志和行为,但这决不表明权力就是为个人或少数人所有.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才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而权力必须属于人民,一切权力私有、依仗权力压迫剥削人民的现象,都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而难以长久的.至于现实社会中各项事业只能由少数领导者掌权,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群众素质条件限制,人民还没有能力和条件直接行使权力而把权力委托给能代表自己的有觉悟的少数领导者执掌.但是,人民仍是权力的终极主体,领导者只是受人民之托行使权力,其行使权力的目的也只能是更有效地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的共同利益.再从权力的内在机制看,权力以服从为前提,更大的权力来源于更多人的服从.因此,从根本上说,权力的力量源泉和形成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权力作用的发挥必须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和自愿服从为基础.而要达到这一点,其前提就是权力的执掌者必须经人民群众的选举产生而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领导者对权力的运用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否则,一切背离人民利益的权力,都必然要遭到人民的反对,并最终被人民剥夺和制裁.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中国执政权力的取得和巩固,就是人民真诚拥护的结果.而人民之所以把权力委托给党及其领导的各级领导者,是因为它在成立之初就确立并始终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宗旨,并领导人民取得了新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证明中国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忠实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成为被人民选择的政治领导者.因此,各级领导者必须牢固树立权力的人民观.尤其是在当前,一方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任务伟大而艰巨,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来领导,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奋斗,另一方面,种种腐朽没落的思想沉渣泛起,容易使少数领导者助长权力至上意识,认为有权就能随心所欲而滥用权力,改变权力的人民属性,还有少数领导者权力私有观念恶性膨胀,认为权力是个人奋斗的结果,因而跑官要官、以权谋私,骄横,严重损害了人民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党能否担负起历史重任,关键在于各级领导者是否对权力的人民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坚持权为民用,处处怎么写作群众,依靠群众,真正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行使权力的最高标准.

二、权力的责任观

掌权向人民负责,是党为人民怎么写作宗旨在领导活动中的体现,也是权力人民观的基本要求.权力应责任而来,是履行责任的手段.一定的权力必须承担与之相应的责任,因而要以责任制约权力.人民之所以授予权力,就是为了使各级领导者能充分履行为人民谋利益的责任.权力与责任都是人民授予的,二者统一于人民的利益.因此,人民服从领导权力的本质实际上是通过服从领导责任而服从于自己的共同利益.正如列宁指出:“保持领导不是靠权力,而是靠威信、毅力、丰富的经验、各方面的工作以及卓越的才能承担起领导责任.”①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应有离开领导责任的领导权力,不存在只享有权力不承担责任的“皇帝”.任何离开领导责任的权力,对人民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甚至是损害人民利益的,其实质就是一种权力腐败.

因此,领导者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恪尽职守,充分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尽到工作责任.这种责任是在符合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前提下,认真履行党和国家政策法规和努力完成本职工作的统一.而目前在一些领导者中既存在责任意识淡化的情况,也有责任观念偏颇的现象.表现为:有些领导者本位主义严重,只顾本单位眼前利益而不管是否符合党和国家政策法规,不惜损害全局利益,有的领导者被一些群众的狭隘要求所影响,借口对人民负责而不执行党的政策,有些领导者一味只顾迎合讨好上级领导,而全然不顾群众利益受到侵害,还有些领导者为追求自己任职届内的片面政绩而搞短期行为,甚至弄虚作检测.这其中一些做法也许在某一方面某一时期对某些群众有利,但从长远和全局来看却于人民无益.因此各级领导者既要勇于负责,又要善于负责,在履行职责的领导实践中不断强化责任观的科学性.一是要坚持对人民负责与对党和国家负责的统一.从根本上说,党和国家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能更科学地反映人民的整体利益,任何领导者都必须服从党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把坚持对人民负责与对党和国家负责统一起来.二是要坚持对群众负责与对上级领导负责的统一.相对于某一级领导者而言,上级是由一定更大范围的群众推选出来,或是由代表一定更大范围群众的组织委任,代表了更大范围全局的群众,因而不能借口维护本单位群众利益而不服从上级领导,但本单位群众也是上级领导所负责的群众的有机部分,因而上级领导以种种理由损害本单位群众利益的做法也是不允许的,必须抵制.三是要坚持对职能工作负责和对政治负责的统一.每个领导者都只负责某个方面职能的工作,他必须精通业务,做好本职工作,但每个领导者又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必须对政治大局负责,为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而掌权,从政治上保证权力的人民属性.四是要坚持对本单位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统一.领导者首先要抓好本单位的工作,为本单位群众谋取利益,向本单位负责,但领导者又要有全局意识,顾全大局,善于从全局的角度考虑本单位问题,在与全局共进退中发展本单位的事业.决不能以牺牲社会公益或损害其他单位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本单位的发展.


三、权力的怎么写作观

权力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怎么写作,权力的行使过程应该是自觉的怎么写作过程.这种怎么写作性,要求领导者在履行职责的同时,必须树立内涵丰富而深刻的怎么写作观念,克服官僚主义和老爷作风,把自己的工作切实转移到为发展生产和基层怎么写作、为国家繁荣和人民的富裕幸福怎么写作的轨道上来.这是领导者的应有品德,是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本质要求.

权力的怎么写作观表现为:第一,领导者行权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领导者应意识到,他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着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履行职责只是为人民怎么写作宗旨对领导者的基本要求,不是领导工作的终止和权力归宿,领导者的职责虽然是明确而有限的,但其领导怎么写作却是无限的,凡是群众的合理要求,凡是有益于人民的事情,都应是领导者思考和工作的范围,领导者应合理而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权力的影响,尽可能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多办实事,多做好事,而不能被狭隘的权力责任意识所束缚,满足于做好本职工作或借口权力所限对群众的呼声置之不理,要将手中的有限权力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怎么写作中,以达到领导者最高的境界.第二,领导者行权要采取怎么写作式的方式.虽然权力具有强制性、支配性,群众要服从和执行领导者的意志.但归根到底,领导角色实质是“公仆”的怎么写作角色,领导者的意志必须集中体现人民的意志.领导者权力及作用的实现不能依靠简单粗暴、强行支配、消极控制或命令主义,而是通过引导式的怎么写作,教育启发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从而激发群众服从领导的自觉性、积极性,组织群众为自己的事业奋斗.因此,领导者不能因为有了权力,承担着为人民负责的重任,就可以对人民指手画脚,盛气凌人,领导提供怎么写作不是“主人”对“奴仆”的施舍恩赐,也不是“父母官”对“子民”的包办照顾,而恰恰是公仆为人民尽的义务.这就要求,领导者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必须摆正与人民的关系,不仅要有出色的领导能力和正确的工作方法,还必须有与人民血肉相连的真挚情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怎么写作精神,有耐心周到、谦虚谨慎的怎么写作态度,有尊重群众和悉心听取群众意见的领导作风.只有这样,领导的权力才能赢得更广泛、更彻底的支持和服从.第三,领导者行权要保证领导任务的完成.权力不是以服从为最终目的,权力的行使不仅要使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为被领导者施行,还必须保证它们能被圆满完成.因此,权力决不应使领导成为官僚,浮在上面,坐而论道,沉缅于布置任务和下达指示.而是要求领导者深入基层检查督促,为基层提供各方面的怎么写作保障,促进各项任务的完成,要求领导者少说空话,多办实事,深入细致地搞调查研究,实实在在地帮助基层解决现实问题.第四,领导者行权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权力作为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是上层建设的核心内容,其怎么写作性还体现为必须为经济基础的巩固完善以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怎么写作,必须服从经济发展性质和水平等方面的客观要求.各级领导者,无论其权力、责任如何,都必须为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怎么写作,领导者行使权力的观念、方式等,都必须遵循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规律.

四、权力的法制观

权力具有支配性、强制性,因而它容易使掌权者无所顾忌,滥用职权.但是权力的力量源泉并非权力本身,也不是领导者个人能力的化身,而是源于法的力量.权力因有法律的确认和支持而有力,同时又受到法律的制约和限制,权力依法行使才是有效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权与法的冲突常常伴随于领导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少数领导者由于政治觉悟、党性观念、守法意识及道德文化水准等原因,把权力的力量无限扩大,从而屡屡出现用权压法、以权代法、仗权违法等现象.因此,依法用权,以法制权,是各级领导者迫切需要努力培养的权力观念.

在社会主义社会,权与法的关系应是高度统一的,依法行权,行权以维法,两者相互依存.而且权应从属于法,权力的人民性、责任性及其怎么写作性集中体现在权力的法制性上.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在广泛发扬的基础上,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是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强制性和普遍的约束性,任何人都不允许有凌驾于法律之上或超于法律之外的特权.因此,权力的法制观念,非常重要地表现为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任何领导者,不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必须意识到自己首先是社会主义公民,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法律上、人格上完全平等,既享有法定的权利,又都必须履行法定的义务,执法与守法是统一的.并且权力本身就是人民群众或代表人民群众的上级领导机关依据法的精神,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法律程序授予的,是为领导职务配置而不是给个人的,只能限于履行领导职务时使用.有关授权机构在授权的同时,也以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权力的范围及应承担的相应义务和责任,除了规定必须遵守宪法和政策、法令法规外,对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各级领导权力都有不同的规范要求和条文制约,明确规定领导者在领导活动和社会交往中,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滥用权力不履行义务而带来不良后果应承担什么责任等.因此,在领导工作中,领导者必须树立“法治”意识,要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具体的法律条文规范,与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相一致,绝不能凭自己好恶和主观想象用权.否则,无论其动机如何,任何违背法律的行权行为都是违背人民意志的,不仅得不到法律的支持,还要受到法律制裁.而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则会受到法律的有力保护.从这个意义上说,权力的支配性、强制性是由法律的支配性、强制性决定的.领导者不仅要有“守法”意识,还应有“用法”意识,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领导权力,提高领导效率.

五、权力的效能观

为领导岗位配置权力是为了使各级领导能充分利用权力的力量,提高领导效能,以更好地开展领导工作,带领群众完成组织任务.没有效能就没有高质量的权力怎么写作,权力的一切责任和法制要求都会落空,权力的种种人民性目标也都无法实现.从本质上说,领导者行权的领导活动就是领导者依仗权力和自身的威信和号召力影响他人完成组织任务的过程.在这里,权力的效能必须通过领导者的运用才能发挥出来.而领导者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其政治品德、才能和情感等无论优劣强弱都必然体现在对权力的运用中,形成一定的非权力影响力.这样,权力或更确切地说是运权活动的效能就借助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而得到放大.因此,权力的效能不仅来自权力本身的威力,更来自其运用者的非权力影响力,来自于领导者的威信和号召力.领导者必须树立科学的权力效能观,更好地掌握权力的特点,把握权力的运行规律,除了利用权力的影响力外,更注意增强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科学有效地使用权力.

首先要善于利用权力的影响力支配他人完成组织任务.权力影响力来自权力的威力,以被领导者的绝对服从为基础,是组织赋予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硬性强制力量,包括组织的推动力、行政的制约力和法律的惩戒力三方面力量,具有法定性、权威性和强制性等特点.领导者应把握好权力影响力的本质和特征,善于利用各种强制手段,通过行使权力,调动组织的力量去支配他人完成任务.一是以组织的名义发布命令,对被行权人提出任务要求,并在必要时动用组织的人员督促检查,二是通过行政命令调动和操控人财物等一切可掌控的资源,推动被行权人顺利完成任务,限制其不利于任务完成的行动,三是通过制度、纪律和法律等手段,规范被行权人的行为,震慑其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确保其按时按质完成任务.总之,在通过行政命令行使权力的整个过程中,领导者都应贯穿权力影响力的法定性、权威性和强制性要求,克服各种私人恩怨和儿女情长,坚持发布命令的严肃性、执行命令的严格性和惩处违令者的严厉性,维护权力的权威.

其次要更注重增强非权力影响力,靠自身的优良素质领导群众.非权力影响力是由领导者自身素质所引发的一种感化力.它凭借感化的力量影响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使得执行领导任务完全建立在被领导者对领导者崇敬和信服的基础上,具有自觉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的优点.非权力影响力包括由世界观、信仰、道德品质等政治素质引发的感召力,它能使人产生仰慕感而认同你,真心跟你走,由决策、组织、协调等才能素质引发的信服力,它能使人产生佩服感而服从你,为你努力工作,由心境、感情、情趣等情感素质引发的亲和力,它能使人产生亲切感而亲近你,与你密切合作.作为对人民负有重任的领导者,必须注重增强非权力影响力,主要靠自身的优良素质赢得人心,领导群众自觉自愿地为共同的利益奋斗.一是要以崇高的品德赢得群众的信服,以德取威.领导者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工作中,忠于职守,公正无私,率先垂范,在生活上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从而以崇高的品德赢得人心,以德取威.二是要以良好的才能素养赢得群众钦佩,以才取威.领导者要具备广博的学识,掌握与本职相关的知识,在博学多识的基础上,精通领导业务,具备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等方面的能力,成为内行领导,要能在工作中勇于开拓,真抓实干,善于出主意、想办法,带领群众屡创佳绩,以自己的聪明才干和优秀业绩赢得群众的佩服.三是要与群众建立真挚情感,以情取威.领导者要平等待人,视群众为知心朋友,经常和他们交心谈心,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要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帮他们之所需,解他们之所难,在点点滴滴的关爱中同群众建立深厚感情,以情取威.

注释:

①《列宁选集》第6卷,第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