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视角的会计信息查重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94 浏览:21494

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了一些提供会计信息的主体不充分揭示其所掌握的会计信息甚至提供虚检测的会计信息,从而为一些不法会计主体提供了会计信息查重的环境条件.

新世纪伊始,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不断减速,各种诚信危机暴露的日益明显.美国500强中排名第七位的能源巨头“安然公司”轰然倒塌,爱尔兰联合银行出现了与巴林银行一样的巨额舞弊案件,中国的银广夏事件、郑百文事件等事件充分证明了现实市场中由于会计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会计信息查重现象的普遍存在.本文基于博弈分析的基本原理,试图对会计查重与防范治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会计信息生产者与监管者之间的博弈

会计信息生产者与监管者之间的博弈是一个混合策略博弈问题,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是指这样的混合策略组合,这时谁都无法通过改变自己的混合策略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收益.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是稳定的,它是博弈各方通过博弈所应该达到的结果.检测设单位违规的概率和监管者监管的概率分别为U,V;U,V∈[0,1];监管者监管所需的成本,单位违规给政府带来的损失, 罚款收入,单位违规收益,单位违规损失分别设为A1,A2,A3,A4,A5.则双方的混合战略对策矩阵可用下表表示:

会计信息生产者与监管者的混合策略博弈

如果给定了单位的违规概率, 则监管者选择监管(即V等于1时)和不监管(即V等于0时)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E(1,U)等于(A3-A2-A1)×U+(- A2)×(1- U)等于 A3U-A2U-A1

E(0,U)等于-A2×U+0×(1- U)等于-A2U

令E(1,U)等于E(0,U),得U等于A1/A3

根据此计算结果,可以推知监管者的策略如下:如果单位查重的概率U小于A1/A3,监管者的最优选择是不监管;如果单位查重的概率U大于A1/A3,监管者的最优选择是监管,如果单位查重的概率等于A1/A3 ,监管者进行监管或不监管是等效益的,即单位既可以选择监管也可以选择不监管.换句话说:如果A1/A3 的值越小,则单位查重的概率就越小.即:A1要在不影响监管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小,要降低监管者的监管成本;A3要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的大,要加大惩罚力度,提高震慑力.

二、从博弈角度对消除会计信息查重现象的建议

第一,会计信息查重对查重者的预期收益模型.会计信息查重对查重者的预期收益表现为经济利益和非经济利益的获得.其公式为:预期收益(A) 等于会计信息查重带来的利益(B) × P 其中: P为会计信息查重者查重行为未被发现的预期概率.P的高低取决于监管者的监管力度, 监管力度越大, P的值就越低.会计信息查重给查重者带来的利益在军事单位中主要表现为:单位负责人因“优秀业绩”拓宽了其“在职消费”的空间和物质报酬、职位的提高以及查重单位争取到更多的经费等.

第二,会计信息查重对查重者的预期成本模型.会计信息查重对查重者的预期成本表现为查重费用的支出(C)和受到的惩罚(D).其成本公式为:预期成本(A′) 等于费用( C) +处罚(D) ×(1-P) 其中: 费用( C) 等于会计信息查重所产生的各种支出; 处罚(D)包括:警告、处分、降职降衔、判刑等处罚手段给会计信息查重者带来的经济和非经济的损失.

因此,会计信息查重对查重者的预期净收益预就是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之差, 即:预期净收益(E) 等于预期收益- 预期成本等于 A – A′.设会计信息查重的数量函数为D (Q) , 则D (Q) 是预期净收益函数.则有:

D (Q) 等于 f (E) 等于 f { A ,A′}

在给定P的情况下, 预期收益A越高, 会计信息查重的数量就越大, 会计信息查重的数量与其预期收益A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在给定P的情况下, 预期成本A′越低, 会计信息查重的数量也就越大.因此, 对于会计信息查重者而言, 只要会计信息查重的预期收益A高于预期成本A′,即预期净收益E大于零, 查重者就有“博弈”的动机.

我们通过以上博弈分析均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会计信息查重者与监管者之所以在(查重,查重)这样一个状态达到均衡,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会计信息查重者的预期收益大于查重的预期成本,使得会计信息查重者有利可图.基于这个结论,我提出如下消除会计信息查重的建议:即加大惩处力度,提高查重成本,使得查重成本大于查重获得的额外收益.


打检测的过程,就是查重与不查重的博弈过程.会计信息不查重只有在跟查重的博弈中获得胜利,人们才不会随波逐流地“顺应形势”,屈服于不公平、不合理、低效益的会计信息查重的队伍.

(作者单位:65141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