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应用的利弊其完善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85 浏览:17979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和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从公允价值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更加符合决策有用性目标、更能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保全、符合会计配比的要求方面分析了应用公允价值的优势.从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公允价值可操作性差、容易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净收益的计量失去逻辑一致性方面分析了公允价值应用的弊端,最后对完善公允价值的应用提出了措施.

关 键 词 :公允价值;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一、公允价值概述

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应用由来已久,会计上正式提出公允价值的概念是1953年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的第43号会计研究公报.在理论界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也层出不穷,其中2006年F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又一次做出修改,修改后的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销售一项资产将要收到或转让一项负债将要支付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2003年在IAS39《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上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独立交易中,熟悉情况的、自愿的当事人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公平性.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形成的,所谓公平的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不存在特殊关系是非关联方,公允价值是由理性双方自愿而非被迫达成的交易,是非特定的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所达成共识的市场交易,它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而非特定主体对资产或负债真实价值的评价.

2.动态性.公允价值在会计反映观上坚持动态反映,摒弃历史成本的静态反映.它不断反映交易完成以后的各个后续报告时点上的现实价值.不同时点下的资产或负债的供求关系不同,市场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评价也不同,因此,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将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动态性.

3.虚拟性.历史成本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为前提的,以可核查的原始凭据为依据,而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本身并不是建立在己发生的交易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双方愿意交换的虚拟交易上,是在交易或事项尚未发生时,对市场上的价值进行的估计.

二、应用公允价值的优势

(一)公允价值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相关性通常由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三个因素组成.历史成本是一个静态指标,它只反映资产或负债过去的价值,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公允价值作为一种面向现在和未来的计量属性能及时反映各个时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变动,并以此为基础调整账面价值,保证账面价值与实际相符,从而更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因此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更具有及时性、预测性和反馈性,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二)公允价值更能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新型金融工具、创新金融产品,如以合约形式出现的衍生金融工具,由于它们不具有实物形态和货币型态加之交易和事项大多并未实际发生,原有的历史成本显然无法对其进行会计处理.而公允价值却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确定并不取决于业务是否发生,只要交易双方存在,交易合乎公允就可以确定资产的价值.

(三)公允价值符合会计配比的要求

收入、成本和费用在计量的单位方面是配比的,都是采用货币计量单位.但是在计量的属性方面却不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确实按历史成本计量.相互之间的计量基础并不一致.由此所得的利润既包括日常经营产生的收益也包括物价上涨带来的资本利得.因此为了使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就有必要在会计核算中引入公允价值,对会计要素不但要进行初始确认还要进行后续计量.

三、应用公允价值的弊端

(一)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定,公允价值计量应分三个级次.第一,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由此我们看出,第一、第二级次的公允价值采用市价法确定.公允价值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认定.各类不同职业人员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参照标准,导致同一商品会出现不一样的公允价值,因此公允价值的取得存在着复杂性、不确定性等因素,公允性判断难度较大,确定的主观性较强.

(二)公允价值容易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我国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之间的交易非常普遍,尤其是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这些特定主体出于特定目的,在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等时,交易往往有失公平.2001年1月财政部对《债务重组》《投资》和《非货币易》准则进行修订,虽然保留了公允价值的定义,但明确回避了公允价值运用而改为按账面价值为入账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2006财政部年颁布的新准则中规定将债务重组收益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又出现一些高负债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利用这一规定,通过债务重组包装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现象.

(三)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净收益的计量失去逻辑一致性

净利润作为一个期间计量指标,属于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而公允价值作为一个时间点的价值计量,反映资产或负债对未来各期流量的贴现,其中包含多项复杂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却并不对依靠期间概念的收益和费用计量造成影响.公允价值的变动代表未来预期收益的变化,往往缺乏相应的流量.将未实现损益与加到已实现的损益上,就产生了一个不匹配的缺乏逻辑统一性的结果.

四、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措施

(一)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得以合理运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存在一个活跃、健全的市场,而活跃的市场的存在需要成熟的市场经济.所以我们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与完善的过程中建立于之相适应的市场体制.通过改善经济环境,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交易市场,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公开化,使公允价值有一个更为客观的来源,从而会计人员能够最大限度的使用从资产或负债的有效市场得来的数据,最小限度的依赖自己的判断,增强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二)建立市场信息数据库

目前我国市场体系尚不成熟,相关的数据信息还不能通过一个公开的平台进行披露,这样无法给公允价值提供系统、公平的标准.因此需要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加快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建立行业数据库,由固定的专业机构按期发布公允市价、相应行业参考指数、参数等,并且该报价不得人为随意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允价值变得及时、客观和可靠.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

由于公允价值是面向现在和未来的,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熟悉企业自身的情况还要能够把握企业的外部信息,合理的估计流量并确定折现率.为此我们应加大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投入,展开公允价值评估教育,使得会计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公允价值计量,从而提高会计人员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复杂判断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于公允价值的确定包含许多会计人员自身的判断,所以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着恶意误用问题.(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