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着变化看社会变迁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935 浏览:141360

今天,人们身着的衣裳已从过去“远看一大堆,近看蓝绿灰”惊人一致的政治时尚,演变成犹如鲜花般的万紫千红.隆重时刻中山装,宽松时节休闲装,亲近时分夹克装,晨练时段运动装,婚礼时辰礼仪装,春节时候唐代装等人们的衣着越来越多层面、多选择、多元化.以衣着为视角,梳理我在党的怀抱半个世纪的岁月,从曾经的点滴回忆中,重温党的历史,有着独特的意义.

穿着偏襟装跟着队长闹土改

我出生在吟唱过“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迎来“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东北黑土地上.1947年春末的一天,早晨的太阳照在拉林河畔的上空,火红的朝霞笼罩着金黄的大地.这一天我们村子来了土改工作队.第二天,村农会刘主席喊着乳名把我叫到农会院子里说:“你从今天开始跟着工作队写写算算,做个记录啥的.”我求妈妈把我那身偏襟夹袄胸前的一块破洞补上.其实就一点小小的洞,不补也无妨.好像打个补丁能显示简朴与革命啊!我这个15岁的高小生成了土改工作队唯一穿着偏襟袄的编外未成年人.挨家挨户登记人口和财产,翻山岗过沟河丈量土地做记录等后来知道工作队梳偏分头的李队长,是腰别的地下党,听过传达的“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的讲话.我像条小尾巴紧紧依偎在李队长身后,十分仰慕他.他穿一身灰色列宁服,头戴八角帽.还有一位叫小谢的女干部也是一身列宁装,腰扎皮带,系条白毛巾.唯有我这件偏襟袄显得土里土气,乡土味十足.就凭这身衣着装饰,我对李队长他们也崇拜三分.我默默地想:以后我也能穿上列宁装吗

土改刚刚结束,村里的青年人都抢着报名参军.胸戴大红花,骑着枣红马,全村人在村头敲锣打鼓欢送.我也挤到人群中鼓掌、拍手,眼睛湿了,心里直翻个儿.

回忆土改,翻开《中国历史》第一卷,看到《中国土地法大纲》“向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表明:中国高举反封建的战斗旗帜,为在全国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提供了一个基本纲领”.

如今我为那件唯一没有保存下来的偏襟袄而怨悔.越是久远的东西越是珍爱越是永存记忆.我眷恋偏襟袄,偏襟袄也懂我的心,它让我闻到了农会刘主席分到屯东头那片油黑土地的味道,让我感受到土改工作队李队长几次摸我脸蛋儿的温度等

穿着学生装进入师范读书

我的履历有点朦胧,先当老师后当学生.土改后的1948年在村小学校教书.1949年10月1日聆听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后,1951年组织上选送我到吉林师范学院学习.

杜院长是从“南方北上”的干部.他和夫人都穿着一身灰色列宁装.一天早晨,我跑步从他居住的小院门前路过,看见他没穿外衣,腰间露着一支.我茫然之时产生几分敬重.一天下午在学院礼堂,杜院长给全院师生作形势报告,讲目前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抗美援朝形势.像这样的形势报告半个月要作一次,主讲人都是杜院长.

临近学期末,学校举行一次全院师生共同参加的时事测验.三天后在墙上贴出考试成绩名单,我名列第一.我感到万分愕然,摇头不信.这天晚上班主任郑老师通知我到杜院长办公室去.走到杜院长门外,我上下整理衣服,发现白衬衫长出外衣许多,还有一个纽扣没系上.一进屋杜院长就问我:“你的时事卷子答的怎么这样好”我很茫然地说:“我把院长讲的都做了记录,晚自习时又复习.”杜院长又问我是不是团员我摇摇头,脸也有些发烧.临走时杜院长叮嘱我:“要争取入团哪!”我走出办公室,杜院长的一身中山装,黑边眼镜,南方口音,在我脑海里盘旋.

我向郑老师作了汇报.郑老师告诉我,杜院长和他夫人都是党员.

教音乐的李老师不知怎么选我到街头做宣传.经过排练,我和三名同学演了街头剧《献血》.几天以后班主任郑老师在班会上动员同学献血,说是为了支援抗美援朝志愿军受伤人员.我积极报名,把200毫升血流入援朝血库.团支部开会通过了我的入团申请,我成为一名新主义青年团团员.

穿着人民装公私合营挂牌匾

我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吉林松花江边一所小学当老师.1952年阴差阳错地调入吉林市总工会.我很疑惑:东风劲吹的年代,没有邪风,没有旁门,可为啥偏偏“紫气东来”,把我调到市直机关来了报到那天跟我谈话的李主席一见面就问我:“你在1947年搞过土改吗”我一拍大腿站起来:“您就是土改工作队李队长.”李主席也站起来同我第二次握手.原来是李主席看过我的档案以后决定把我调入的.今天的李主席脱掉了列宁服,穿的是一身藏蓝色中山装.

在兴奋和激动之后我在想:这是不是党的教育、党的培养、党的关怀啊!反正是在1947年土改时对带、地下党的李队长十分仰慕、十分崇敬、十分热爱,因为他听过讲话的传达.

到市总工会我接受的第一项任务,是到吉林市最大的一家私营企业――裕华织染厂搞公私合营.在市委工业部领导下,市经委、工业局和市工会组成工作组进驻裕华.按照的要求“清产核资,安排生产,改组企业,安置人员”.

五一前一天是公私合营吉林裕华织染厂挂牌日.松花江堤垂柳吐放嫩绿.坐落在松花江畔的裕华织染厂,有绿树映衬,更有红旗飘扬.与我同行的市工会私营企业部汤部长,这一天穿戴三新:新上衣、新裤子、新帽子.是因为挂牌,还是另有缘由,我有些恍惚.

厂里厂外彩旗招展,锣鼓震天,人头攒动.接待以李主席为首的市总工会人员的是厂工会陈主席.她是巾帼豪杰,省劳动模范,是裕华员工公认的一枝独秀的“厂花”,合营前夕满票当选的厂工会主席.这一天她的穿戴也格外靓丽.

在主席台上,市委工业部张部长和市总工会李主席,都穿着一色一式的蓝色中山装.私方厂长也脱下西装,解下领带,穿上一身中山装,头戴鸭舌帽,脚穿浅圆口黑布鞋,从头到脚换了行头.他的夫人――工厂会计师身穿蓝旗袍、脚蹬高跟鞋,很是显眼.从衣装上预示着夫妻二人也是“公私合营”.主席台上这两个阵营也凸显了服装的新旧共存.

穿着干部装“一五”计划高声唱

1956年市工会李主席找我谈话,说《江城日报》抽调我,问我乐意去报社还是继续做工会工作我坦率地表示可以从事新闻事业.到报社不久浙江人民出版社给报社来了一封约稿信.报社把这篇约稿任务交给我.

吉林冶炼厂张总工程师,原来是浙江省一个县的县委书记.抽调一批干部到“一五”计划的156项重点T程和苏联援建的厂矿工作.张总工程师就在其中.他先去苏联一家冶炼厂实习.回国后担任了吉林冶炼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是从外行变内行走党的又红又专道路的典范.我问他:“你钻研技术的力量源泉何在”他说:“第一个是党,第二个是党,第三个还是党!”我采写的《从县委书记到总T程师》一文,在《江城日报》刊登以后,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红与专丛书”――《从县委书记到总T程师》.

回忆“一五”时期,查阅《中国历史》第二卷:“1953年元旦,党和政府通过《人民日报》社论向全国人民宣布,我国开始执行同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等”“在1951年1()月便决定抽调3000名县处级和县处级以上的干部到国营工作部门工作”.“为苏联援助的重点厂矿选调的领导干部就有3000多名.”“党号召无论是老十部,还是新干部,都要认真钻研工业建设的业务,把自己从外行变为内行,以适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建设现代化国防的新情况、新任务的要求.”

穿着工人装学习雷锋好榜样

1963年主席发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吉林市委作出决定:“向雷锋式工人李国才学习”.报社指定我采写李国才的先进事迹.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管道工人李国才,搞了300多项技术革新,提高工效上百倍,为国家创造了巨大财富,被评为吉林省特等劳模.我到李国才小组,吃、住在车间,参加劳动体验生活,撰写了长篇通讯《雷锋式工人李国才》,报纸用两块版面刊登.不久,化工部向全国化工企业发出号召,向李国才学习.为此,市委决定把我的人事关系和党的关系调到李国才小组,专职为李国才写新事迹,写发言稿,接待参观者.自此,我穿上了一身吉化工人服.吉化公司党委曾存吉化广场召开学习雷锋式工人李国才大会.上千名工人都穿着带“吉化”二字的工作服.远看监海洋,近看蓝“士林(布)”.江城“士林”贵,蓝色进万家.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同学习解放军的群众性比学赶帮活动轰轰烈烈地展开.1964年全国石油化工企业学大庆会议在大庆举行.李国才作为排列工铁人之后的“二号人物”,在会上发了言.

我回顾这段经历,反复学习党史,开拓视野,提升理念.“从1956年9月党的八大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的十年.”“石油工业的发展更是取得特别突出的成就.”“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建设起我国最大的石油基地――大庆油田,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3.”“在这十年中,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量可歌可泣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人物.党中人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焕发出更大的热情和力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战胜重重困难后逐步地重新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1976年李国才出任石油化工部副部长,我也随同进京.

穿着中山装光荣铁人又再现

1991年总书记视察新疆时指出:“王光荣同志的事迹非常感人,我们的新闻、文艺部门应该好好地宣传像王光荣同志这样的各条战线上的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去教育、鼓舞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全总抽调三人让我带领到新疆油田体验生活.深入油田、农村、部队调查采访百余人.王光荣务过农,当过兵,做过工,在石油战线18个春秋,踏遍巴山蜀水,转战天山南北.在身患绝症的危难时刻,他仍然坚持在塔里木搞石油会战,在“死亡之海”与死神搏斗,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

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了报告文学《新时期铁人王光荣》.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李沛瑶作序指出:“通过宣传王光荣同志,进一步在工业战线发扬铁人精神,弘扬正气,树立新风,形成一个人人学英雄做贡献的生动局面,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这本书出版发行以后,一些油田职工在读书活动中,积极阅读《新时期铁人王光荣》.石油工人们感到很亲切,写的是油田的事,说的是石油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正如《中国历史》第二卷作出的论断:“中国人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是十分可贵的.”

穿着西式装走进改革开放

一曲《春天的故事》亿万人民耳熟能详.“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等”听着《春天的故事》之后的20年,我们全总机关离退休党委,组织离休干部到深圳参观.我把尘封40多年的西服翻腾出来,选了我感觉最洋气的一套,系上红领带,穿上长兄出国送给我还未曾穿过的那双意大利皮鞋.

那是一个深秋的季节.讲春天的故事,收获秋天的果实.透过大巴车玻璃窗,椰子树、芭蕉树、紫荆花飞驰而过.一颗镶嵌在花园式高科技城的璀璨明珠――威创电子公司到了.讲解员说,高清数字技术已应用到政府、军事、电信等30多个领域,远销美、日、韩等国家,成为国际和国内“第一工程”、“第一屏”.我的骄傲感、自豪情油然而生.在大厅看见总书记“卓越威创”的题词,“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攀登科技高峰,源于“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永葆企业青春,归于“深圳效率”.深圳卷烟厂是深圳效率的缩影.这个20多年的老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创利税20多亿,成为深圳纳税大户之一.财富来自何方厂党委钟书记书写楹联道:“心与中华齐奋进,业随时代共腾飞.”


“昔日旧貌换新颜,而今迈步从头越.”深圳卷烟厂生产的“好日子”是出口产品.我问党委瘳副书记:“先有‘好日子’烟,还是先有‘好日子’歌”廖书记说:“当然是烟在前歌在后了.”廖书记是深圳书法家协会会员.我冒昧地向她求字,她不愧老朽之心,一幅“天天都是好日子”赐与我.

在参观归来的街心广场,挥手的巨幅画像映入眼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14个大字,定格在我心里.

现在,我穿着质地舒适的休闲服,生活在环境优美的社区里.缕缕阳光洒在我这八旬老叟身上.记得当年我穿着干部装为“一五”计划的156项之一的重点工程唱过赞歌,而今我的喉咙虽有些嘶哑,却痴心追寻聆听歌唱家的歌唱,尤为爱听《旗帜颂》:“我在你心里,你在我心上,祖国更富强,我们的生命伴随你升腾飞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