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43 浏览:16739

近代中国被动追求现代化的曲折历史

自战争开始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充满曲折和艰难.长期闭关锁国的清朝政府在与西方列强的一系列对峙中失败,无论从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上,传统的王朝都难以应对新型国家的各种挑战.传统的中国社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近代中国最具有完整维新思想的理论家郑观应(1842─1921)出生在第一次战争失败的1842年,去世在中国成立的1921年.早在1880年,郑观应就编辑发行了反映其改良主义思想的《易言》一书.在书中,他提出了一系列以富国强兵为中心的内政改革措施.在一个长期“士农工商”的传统社会,郑观应主张发展机器工业,加快工商业发展,鼓励民间投资,通过新办开矿、造船、修建铁路等产业来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在《易言》中,他还大力宣扬西方议会制度,力主中国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1894年甲午战争的战败,更是深深刺痛了像郑观应这类先进思想的中国人,在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定的背景下,一部体现他成熟而完整变革思想的《盛世危言》终于完成.《盛世危言》贯穿了郑观应对近代中国如何摆脱积贫积弱的痛苦思考.如何实现“富强救国”的理想,他开出的药方是改革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教育.通过发展教育,培养掌握现代知识的新式人才;通过发展经济实现“制西人以自强”的目标.少年在读了《盛世危言》后,深受启发,并对他走上救国之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化进程中诞生的政党组织

战争以后的中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终于发生了100年前的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并没有使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代.国家的富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幸福仍然是中国人未完成的目标.袁世凯“君主立宪”也在举国的反对中失败.如何才能实现中国人的百年期盼,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外有帝国主义压迫,内有传统专制统治的国家实现民族和国家的解放?时代要求新的政党组织、新的政治和社会力量的诞生.

中国是应时代变更而诞生的新型政党组织.陈独秀成为中国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他扮演的不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者的角色.1915年9月,他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举起与科学的旗帜,传播与科学思想,启蒙了几代中国青年.在与科学思想影响下,1921年7月,在近代中国发展得最快的现代都市上海,中国诞生了.或许谁也没有想到,仅仅在28年以后,这个成立时仅有50多位党员的政党会开启中华民族新的历史篇章.

作为新型政治组织的中国,是一个按照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现代政党.成立以后的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意识形态,动员民众,整合各种力量,迅速凝聚起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国社会.在此后90年的时间内,中国根本改变了几千年不变的古老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以来,执政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发展之路,初步完成了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梦想.正如美国学者李侃如指出的,“由于有了中国,中国保持了对于一个有着如此规模和如此多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确是令人惊叹的强大的行政能力.”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迁.

中国促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在社会学中,社会变迁这一概念比社会发展、社会进化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包括一切方面和各种意义上的变化.任何社会在运行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系列变迁.自近代政党政治产生以来,社会的变迁便离不开代表一定阶级和阶层利益的政党主导.

社会变迁既包含社会的进步和退步,又包括社会的整合和解体.中国成立90年的历史,就是传统中国社会既不断解体又不断整合的历史.90年来,中国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90年的中国历史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前进的历史,尽管这一历程充满曲折和艰难.

在60多年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中国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着自己成立时的理想和宗旨,使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迁.特别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执政党通过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继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努力在发展还很不平衡的国家,通过不断发展生产力,来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现代化主题.也正是在这一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加深了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和实践.

中国的社会变迁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表现在广大民众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中国人从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农社会,变成了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中生存的社会.今天中国已经有超过50%的人口,离开了世代生活的乡土社会,开始了他们在都市的全新生活.他们的生存方式、交往方式发生的变化是革命性的.仅以通讯方式的变化为例,2010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就已经超过8亿,计算机上网的网民也超过4亿.而微博也正在改变中国这个巨型社会.

不仅是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引起世人的关注,更使世人关注的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的“两阶级、一阶层”.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和分化,使中国社会日益阶层化.2002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完成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将当代中国社会分化为十个阶层,报告认为,标志中国现代社会结构雏形的基本形成.

2004年“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推出了又一部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指出,未来8至10年,中国的社会中间阶层将有一个跳跃式扩大.报告的核心发现是,现有的社会阶层结构,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对于将现代化作为自己追求和实现目标的现代政党组织而言,当前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还只是现代化国家的雏形.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其名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提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进程则滋生着动乱”.社会的稳定需要有一个追求稳定的中产阶层,而一个维护社会稳定的中产阶层在中国还远远没有形成,努力创造条件以形成一个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是中国仍然面临着的一个巨大挑战.


当代中国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时代,所有的变化都使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了贫富差距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利益分配不均衡、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件激增等一系列发展中问题.如何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执政党仍然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不适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旧发展观与发展模式,以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思路、新的路径积极回应和解决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对中国的执政基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强调:“支撑中国新社会长治久安最重要、最微妙也是最关键的支柱就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力量的平衡.这是中国稳定的关键,也是理解中国独特的政治理念的关键”.2011年6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标志着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这对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险,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当中国高举起公平正义首要价值的旗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的时候,当中国开始将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放在和经济工作一样重要位置的时候,当推进政治、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怎么写作,完善社会管理已经成为一个有着近8000万党员,世界上最大执政党的工作目标和责任的时候,我们应该坚信,在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国家,一定能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结语

中国成立90年以来的社会变迁反映在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中国的社会变迁仍在继续,中国剧烈的社会变迁对执政的中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已经进入风险时代的现代社会,中国唯有充分认识和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断转变自己的执政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才能领导发展中的中国走向一个更有希望的未来.

编辑:董晓菊dxj50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