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下的熟人社会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071 浏览:68198

一个企业家关系网后的“潜规则”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问题,在这里不妨先讲一个故事.大约10年前,我回老家探亲,特意去看望了一位在家乡很有名望的老同学.早就听说,这位老同学办的企业红红火火,赚了几千万元资产.原以为,他一定很风光、很体面.没想到,见面后看到的却是一脸的疲惫和沧桑.我大惑不解.在后面的交谈中,我才逐渐明了其中的原委.据这位老同学介绍,他确实是地方上一位关系活络、人见人熟的企业家.他之所以广结朋友,完全是为了企业的发展.

他说:如果我不结交这些朋友,没有这么多熟人,我的企业就发展不起来.比如说,我不结交政府官员,我的营业执照就拿不到;我不结交工商干部,他们会三天两头来找我的麻烦;我不结交税务干部,我会有交不完的税;我不结交乡镇干部,我的企业会经常有人来骚扰.总之,我要不把方方面面握有权力的机关和人物(熟人)打点好,我的企业就别想平安地办下去.更为恼人的是,我还要不停地去打点这些有权机关和人物(熟人).如果有一段时间不去打点,这些“熟人”就会说,怎么了,把老朋友忘了?一旦他们有了这种感觉,我的企业就会遇到麻烦.我身不由己,要想保住企业,还得继续与这些“熟人”交往下去.这不,搞来搞去我就成了现在这副样子!

结合这个故事,再加上社会上普遍流行的“熟人好办事”的事实,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熟人社会大行其道呢?

潜规则下的熟人社会

熟人社会之所以大行其道,首先是与法治的不健全联系在一起的.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也是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我们知道,法治的社会之所以值得追求,是因为法治的社会是公平公正的社会,也是依法办事的社会,同时是协调有序的社会.因此,只要按法治办事,我们的社会就是真正文明的社会.然而,熟人社会是不需要和法治的.因为一旦按照的程序和法治的原则办事,熟人社会的熟人关系、潜规则等就会成为多余.

熟人社会之所以大行其道,还是与公权私用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事情很清楚,只要公权不被私用,熟人关系就会与公共权力脱钩,成为一种纯粹个人情感的释放和交流.这种纯粹个人情感的释放和交流,可以形成人们通常所说的熟人关系,但不会形成以权谋私的熟人社会.反之,只要公共权力被用来解决私人利益问题,人们就会尽其所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关系,建立起随时可以利用的“熟人”网络,于是,熟人社会就成为了人们追求私人利益的必然产物.可以说,公权私用是熟人社会产生的原因,同时也是熟人社会造成的结果.只要有公权私用的现象,熟人社会就有存在的价值和可能.

熟人社会之所以大行其道,也是与公民权利意识的普遍缺失联系在一起的.从前述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出,我那位同学就是一位权利意识缺失者.如果他有强烈的权利意识,他就会意识到,只要自己是合法经营,政府各部门就应该为他的企业发展怎么写作,而不是设立种种关卡,制约他的企业发展.如果政府和有权者故意设立关卡,他就会去抗争、去维护自己合法的权利,而不会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仅仅寄托在熟人关系上.尽管我国目前公民权利救济的渠道还不很畅通,但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和保护企业家合法经营的基本法规早已制定,他完全可以根据这些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然而,他却没有选择这条途径,而是选择了构建熟人关系网络的途径,虽然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不能不说是权利意识淡漠的表现.

毋庸讳言,在我国政治发展的目前阶段,熟人社会现象似乎不可避免.但是,面对熟人社会的流行,并不是说我们就无能为力.实际上,熟人社会现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正好折射出我国社会文明特别是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从而为我们消除熟人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提供了前提.显然,在目前阶段,要完全消除熟人社会现象是不可能的.但是从推进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针对熟人社会的基本特征,尽量减少熟人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让熟人社会寿终正寝

根据我国现阶段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除了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外,可以考

虑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建立和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在熟人社会里,人们之所以看重公共权力,是因为公共权力可以带来其他力量所不可能带来的利益和财富.于是,人们对于公共权力性质的认识就发生了偏离.这种偏离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认为公共权力可以为所欲为,以权谋私,致使行政行为商品化.二是为那些觊觎通过权钱交易、权情交易达到个人牟利目的人提供机会,自己不断膨胀的私欲也从中得到满足.从历年的官员腐败案的情况看,案件基本集中在经济活动中贪污受贿和执法过程中徇私舞弊两类.其共同的特点是将国家赋予的社会公共权力私有化或借助公共权力牟取私人利益.主观上的原因是个人的贪欲在作祟,但熟人之间的请托,无疑起了牵线搭桥、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就是说,熟人社会与权力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建立和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使公共权力不能也不敢用于处理私人事务和谋取私利,从而在源头上割断熟人社会与公共权力的联系,使熟人社会回归于民间,同时也使公共权力真正用之于处理公共事务.


其二,建立和完善公民权利保障机制.

现代政治文明的内容千头万绪,但基本的无非是、法治和人权三个层面.政治活动是群体性活动,而作为个人,参与政治活动的前提是必须享有一定的资格,这就是权利.没有权利,你不能参加,不能发表意见,不能工作,不能学习,甚至不能吃饭、睡觉.总之,没有权利,你就不能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因此,只要能够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公民权利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全体公民的合法权利,就会从根本上动摇“熟人社会”的根基.

其三,肃清臣民社会意识的消极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农业大国,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制度哺育了中国根深蒂固的臣民文化心理,这种心理集中表现为权力至上、权力崇拜,并进而引发权力追逐心理,外化的行为就是“读书做官”、“学而优则仕”;人们企盼圣人明主、清官好皇帝,把公平、正义寄托在开明君主和清官身上,没有权利本位观念和权利维护观念;社会重视家族、亲情礼法,忽视程序规则,进而演化成至今仍然存在的关系社会、熟人社会;裙带之风盛行,人治大于法治,潜规则重于正式规则,重视编织人际关系网,轻视法制建设,具有强制力的法律制度也可“变通执行”;义务本位而非权利本位,造成人们的消极归属心理,政治冷漠感强,政治参与率低,不是主动参与而是被动参与,迫不得已才扯旗造反,闹它个天翻地覆.上述臣民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明格格不入,必须用现代的公民文化取而代之.

其四,促进公民社会的健康成长.

公民社会是市场经济、法治社会的产物,也是政治和政治文明的社会根基.它的基本单位是具有权利意识、自主意识、程序规则意识的现代公民.近代以来100多年的中国社会进步史表明,公民意识的缺失是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也是近代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文化凋零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来说,现代化的最终完成必然表现为人的现代化,政治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就在于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公民社会里,个人的人格是独立的、健康的,在熟人社会里,个人的人格是依附的、扭曲的.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市场经济、法治社会、有限责任政府、政治文明等等的真正落实和完善,都离不开人的现代化的支撑.因此,呼唤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容忽视的课题,也是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迫切需要.

总之,要通过扎扎实实的政治文明建设工作,逐步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根本转变:一是从熟人信任到制度信任的转变;二是从熟人关系到契约关系的转变;三是从熟人社会到公民社会的转变.从终极意义上讲,可能一个健全、法制完备、公平公正、自主自立、诚实守信、协调有序的公民社会真正建立起来的时候,也就是熟人社会寿终正寝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