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敲”细“打”的“十二五”就业

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850 浏览:932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日趋发展,把就业“打造”成为备受民生关注的要点和热点.而如今,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俨然成了政府必须精“敲”细“打”的“瓷器活”.总书记于是强调,“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在“十一五”期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但是在面对“十二五”时期就业总量持续加大的压力,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的严峻形势之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已经迫在眉睫.党和政府只有在扩大就业规模的同时不断地提升就业质量,才能保障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在面对老百姓“翘首企盼的眼神”时,才能给予他们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新华网2012年2月8日消息,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部门制定,本文简称“《规划》”),这是我国首部由国务院批转的促进就业的国家级专业规划.

而在2月20日下午,总书记在主持政治局就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也强调,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继续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坚持不懈做好就业工作,努力实现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失业风险有效控制的目标,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划》在总结“十一五”就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判断“十二五”就业形势,明确了“十二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未来就业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做好“十二五”时期就业工作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促进就业职责的重要依据,是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要支撑,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优先”有了硬约束

《规划》的一大亮点是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国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明确“就业优先”.在指导思想上,《规划》强调要紧密结合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切实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以此来谋划未来五年就业事业的发展;在基本原则上,《规划》确定了促进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促进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促进相结合、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劳动者权益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推进就业工作发展;在发展目标上,综合考虑未来就业发展趋势和条件,《规划》围绕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有效控制失业,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就业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市场,保障劳动者权益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多项具体量化指标.主要有: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6800万人等,以此来持续扩大就业规模,有效控制失业,逐渐提高城镇就业比重,促进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值得一提的是,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等重点指标完成情况都将纳入政府综合考核体系.这意味着“就业优先”有了硬约束.

其中,对推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统筹做好城乡、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城乡和区域就业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规划》指出,要适应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趋势,加快建设小城镇,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为农业富余劳动力开辟更多的生产和就业门路,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完善并落实创业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规划》还强调,要消除流动就业的制度壁垒,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怎么写作、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推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和稳定转移.坚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积极稳妥地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转为城镇居民.而就在前不久,民政部也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描绘了农民工参与社区生活的“路线图”.

增加收入成为关键点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合理较快增长,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到“十二五”末,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将达到90%,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0%.

相对于“十一五”时期的增长速度,“十二五”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和过去以保就业增长为优先目标之下,如今政府的中长期政策目标更多地放在了就业和收入增长两个关键点上.如此看来,增加收入已经成为政策目标的关键点.

可是,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长,能否对我们经济整体的扩内需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对此,专家指出,“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加确实会带来一定的内需的扩大,但要注意这里只是规定了最低的工资标准的增长目标,像中等收入人群、高收入人群等其他群体,他们的收入情况更多的要根据市场的情况来决定.而从消费的主体人群来讲,中间阶层是主要的,他们的消费力是最强的,而且人数比较大,而低收入阶层更多增加的消费是一些基本的消费的需求,所以如果要看整个内需的扩大的话,可能还要看整体的居民的年均收入的增长情况.”而从2011年的情况来看,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反而慢于农村人口,所以接下来城市居民的总体的收入的增长除了工资,包括税收的改革,还有其他一些财政收入的增加,恐怕都是需要有一个整体的统筹.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保障政策.公共财政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小型微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倾斜,财政支出逐步向民生倾斜,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规划》强调,“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实行支持和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怎么写作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完善和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的税收政策.

此外,将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金融支持政策.积极发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为实体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金融环境;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怎么写作业、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和自主创业,落实促进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财税支持政策.

就业先行,质量护航

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即使是人口流动频繁的农村,其失业问题也不严重.但是,高就业率并不意味着高就业质量.

所谓的就业质量,意味着更稳定的工作岗位、更好的工作环境、更优厚的社会保障和更高的福利水平等.它能够带给劳动者更高的生活水准、更多的社会尊重.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提高就业质量和实现体面就业有共通之处.而实现体面就业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促进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以及开展政府、企业组织和工会三方的协商对话,来保证广大劳动者在自由、公正、安全和有尊严的条件下工作.

而从相关调查分析来看,我国就业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劳动者工资水平不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就业歧视问题严重,就业岗位不稳定、跳槽现象频繁,工作环境差、工伤事故率高,社会保障不全面,保障水平不高等六个方面.

在我国,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低素质劳动力群体,高素质劳动力群体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的困扰.比如由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导致他们的就业质量急剧下降,不少大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接合部,形成一群群“蚁族”.即使是有令人羡慕工作岗位的白领阶层,也普遍存在着工作压力巨大、生活负担沉重的现实困难,成为一个个“亚健康”人.

就业质量不高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害是多种多样的.据调查得知,劳动力素质低下是就业质量不高的重要体现.同时,就业质量不高还容易引发劳资关系紧张,加剧劳资冲突.劳动争议当期案件受理数逐年上升,员工罢工、跳楼等事件的发生,也频频向低就业质量的现状敲响了警钟.

就业质量不高是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而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又会抑制就业质量的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走出这种恶性循环,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将提高就业质量纳入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就业质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良性循环.而“十二五”期间,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在这种背景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从过去单纯强调扩大就业数量向扩大就业数量和提高就业质量并重转变,并把提高就业质量放到特殊重要的地位,是实现包容性增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必然之举.

所以,在扩大就业规模的同时还要提升就业质量.而作为我国首部促进就业国家级专项规划,《规划》在谋划今后就业工作方面的特点突出体现在“三个结合”上.

首先是促进就业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规划》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紧密结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推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和鼓励创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使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又以扩大就业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其次是解决现实就业问题与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相结合.《规划》既注重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解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就业领域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同时又注重与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长远目标相衔接,提出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并着力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完成这一阶段性目标,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重要基础.

此外,《规划》特别注重扩大就业规模与提高就业质量相结合.《规划》坚持扩大就业与稳定就业并重,在广开就业门路的同时注重提高就业质量、改善就业环境,通过统筹城乡、群体就业促进就业公平和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通过预防和调控失业降低失业风险、增强就业稳定性,通过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关系、收入分配、监察执法、争议调处等体制机制加强就业保障,推动实现促进就业发展与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统一、扩大就业规模与提升就业质量的统一.

总书记在主持政治局就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对如何做好“十二五”期间就业问题时便总结性地强调,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切实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要更加注重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转变为就业拉动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把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转变为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使促进就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部进程,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贸易、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发挥好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采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二是切实支持劳动者多渠道就业.要加强就业政策与有关经济政策的协调,与教育培训、社会保障及其他社会政策的有机结合,使各种政策措施相互协调配套,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体系,鼓励和支持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落实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的有关扶持政策,推进失业保险、社会救助与促进就业工作有机结合,建立失业预警制度,防范和缓解失业风险.三是切实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要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怎么写作,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解决好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问题,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做好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就业工作,加强妇女、少数民族群众、残疾人等就业工作.四是切实加强就业怎么写作和管理.要综合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加强职业培训制度和能力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怎么写作体系和人才怎么写作体系,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办法,健全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和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