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872 浏览:55910

摘 要 :既要保持经济增长又要避免通货膨胀,就要采用合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当社会总需求明显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就要采取松的政策措施,扩大社会总需求;当社会总需求明显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就要采取紧的政策措施,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关 键 词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配合必要性;配合方式

中图分类号:F8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0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合理配合使用,才能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本人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是国家为了调节总需求变动及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关系,而调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具体来说,就是国家利用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同总需求波动、总需求与总供给关系的内在联系,调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使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形成一定的对比关系,通过这种对比关系调节总需求变动及及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的平衡.财政政策是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是国家经济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政策体系.它对国民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直接性.即财政政策是由国家直接掌握和控制的,国家可以通过它直接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和各种活动,这是政策、货币政策不具备的.二是强制性.财政政策一般是通过立法形式制定和颁布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一旦制定,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执行,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活动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方面.所以,财政政策就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在市场经济下财政功能的正常发挥,主要取决于财政政策的适当运用.财政政策运用得恰当,就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财政政策运用不当,就会引起经济的失衡和波动.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主要是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来调节经济的运行.也就是说,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丰富了财政政策的内容,而且增加了财政政策运用的难度.货币政策是国家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基本方针及相应措施.也是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货币政策是由国家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传导等内容.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调节经济的宏观政策和经济工具.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共同点和统一性,但也有一定的区别.两者的统一性在于:第一,这两大政策的调控目标是统一的,都属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第二,两者都是需求管理政策;第三,从经济运行的统一性来看,财政、信贷和货币发行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方面的变化,最终会引起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所以,如果这两个政策目标不统一协调,就会形成政策效应相悖,造成宏观经济运行失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虽然都能对社会的总需求和总共给进行调节,但二者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形成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并且它们的作用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它们的不同点是:第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及调节范围不同.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是税种、税率、预算收支、公债、财政补贴、财政贴息等.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贷款限额、存贷款利率、汇率等.财政政策的调节范围不仅包括经济领域,而且包括非经济领域.货币政策的调节范围基本上限于经济领域,其它领域居于次要地位;第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分配所起的作用不同.财政直接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并对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所以,财政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形成.当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体确定下来,财政收支的规模也大体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单位及个人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也就大体确定了.银行是再分配货币资金的主要渠道,这种对货币资金的再分配,除了收取利息外,并不直接参加GDP的分配,只是在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分配的基础上的一种再分配.信贷资金是以有偿的方式集中使用的,主要是在资金盈余部门和资金短缺部门之间进行余缺调剂.这就决定了银行信贷主要是通过信贷规模的伸缩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形成;第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需求调节的作用方向不同.从消费需求的形成来看,包括社会消费和个人消费.社会消费需求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形成的,财政在社会消费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如果财政在支出中对社会消费性支出进行适当压缩,就会减少社会集团的购写力,社会消费需求的紧缩就可立竿见影.但是,银行信贷在这方面就无能为力.财政、信贷两方面影响消费需求的形成.财政通过个人所得税制度直接影响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而银行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只是间接影响.由于居民的储蓄存款可以随时提取,导致银行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弱于财政.从投资需求的形成看,虽然财政和银行都向社会再生产供应资金,但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固定资产的投资主要由财政承承担,流动资金投资主要由银行供应.随着银行信贷资金来源的不断扩大,银行也发放一部分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但银行重点是供应流动资金.所以,财政对形成投资需求的作用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和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而银行对形成投资需求的作用主要是调整总量和产品结构.第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扩大和紧缩需求的作用不同.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并不具有直接创造需求即“创造”货币的能力,唯一能创造需求、“创造”货币的是银行信贷.所以,财政的扩张和紧缩效应需要通过信贷机制的传导才能发生.如财政发生赤字或盈余时,银行压缩或扩大信贷规模,完全可以抵消财政的扩张或紧缩效应.只有,财政发生赤字或盈余时,银行也同时扩大或收缩信贷规模,财政才会发挥其扩张或紧缩的作用.从而可以说,银行信贷是扩张或紧缩需求的总闸门.第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滞性不同.由于财政政策措施要通过立法机构,经过立法程序,从确定到实施,过程比较复杂,决策时滞较长;而货币政策可以由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直接影响货币数量,决策时滞较短.财政政策措施在通过立法滞后,由有关单位具体实施;而货币政策在银行决策之后,可以立即付诸实施.所以,财政政策的执行时滞一般比货币政策长.从效果时滞来看,财政政策要优于货币政策.这主要是由于财政政策工具直接影响社会的有效需求,能使经济活动发生有力的反应.而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利率水平的变化,引导经济活动的改变,不直接影响社会的有效需求.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这些方面的作用不同,所以财政政策要与货币政策配合运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否则,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行其是,政策之间就会发生摩擦和碰撞,彼此抵消作用,从而减弱了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效应和力度,这就难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预期目标.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就是各种类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即膨胀性(松的)、紧缩性(紧的)和中性三种类型的不同组合.一般情况下,当社会总需求明显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就要采取松的政策措施,扩大社会总需求;当社会总需求明显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就要采取紧的政策措施,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至于到底是要采取何种政策搭配,主要决定于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及其要达到的政策目标.

(一)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即“双松”政策.这种配合形式适用于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扩大就业.但如果配合不好,或放松幅度不适当,会导致通货膨胀.

(二)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相配合,即“双紧”政策.这种政策组合可以有效地抑制需求膨胀和通货膨胀,适用于严重通货膨胀时期.但如果控制力度过大,就会导致经济衰退、失业人数增加.

(三)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这种政策配合适用于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但消费偏旺而投资不足时.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同时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

(四)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相配合.这种政策组合适用于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但消费不足而投资过旺时.可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同时避免通货膨胀.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