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769 浏览:120861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上,明确指出:“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通过历史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学生历史学习中存在的历史思维问题,在历史课堂教育教学中,笔者有针对性作一些探讨.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历史,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应以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包含了前人一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正是历史学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因此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科学地使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基础,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前提.在学习中学生始终充满问题并处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则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发挥的具体表现,是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真正体现.因此,教师的教学不应该仅仅使用讲授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消极状态,而应该是检测设式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让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和信息,亲自去发现应该得出的历史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使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主体参与并获得知识的过程.


二、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具体方法是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如出示阅读提纲应是本节或本段的重点内容.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可告诉学生规律,如一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例如二战影响,每一段的第一句就是重点句,它概括了整段文章的内容,另外阅读时要理解重点词的含义,如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是重点词,应理解,否则无法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除了这些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内容讲的是什么,然后自己组织语言表达,当然,老师要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如提问、讨论、演讲、编演历史小品等.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须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作理论基础

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历史思维的理论依据,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钥匙”.辩证唯物主义中原因与结果(内因与外因)共性与个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方面)与次要矛盾(方面)、继承与发展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与阶级斗争、人民与英雄等原理,常被用于历史思维过程中.利用好这把“钥匙”学习历史,进行历史思维,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社会现象,都能从背景、根源、特点、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得到正确结论.

要培养学生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历史人物、制度、思想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并坚持不懈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以公正地、辩证地思维方式,评价不同时期的不同事件、人物等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如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洋务运动”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有意识地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曾国藩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评价,使学生们认识到他有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消极一面,也有办洋务的积极一面.理由是由于洋务运中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西方经济扩张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经过这样的分析,使同学们对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有一个辩证的立体认识.善于把事件和人物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思维习惯.每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对事件或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进行评价时,一定不要用今天的标准去评价古人,而要看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人是否顺应了历史潮流,是否比他们的前人提供了新的、有进步意义的东西;评价以往历史事件,看它是推动了还是阻碍了历史的进步,这是评阶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是非的唯物史观,也是良好的历史思维品质.

四、多给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说到底,还是学生自己具有发现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必要把所有理由都给出答案,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设置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情景和理由,鼓励学生大胆设疑,积极讨论,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一些无法通过教材解决的问题,这就给我们教师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提供了机会.除了让学生自己独立深思、解决问题之外,还可以督促学生利用书店、图书室等传统资源搜集资料,也可以让他们利用互联网资源,整理材料和答案,回来后和同学们一块儿分享、交流,得出认识,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例如讲《等待戈多》时,作者贝克特因这部剧作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评语是“使现代人以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我想讲到这里,所有的同学肯定都会产生一种疑问:如此荒诞的戏剧,怎么还会使人得到振奋呢?这时候,教师完全可以抛出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

思维能力在人的诸多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按照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提高学生历史思维的品格,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并把它作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