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合作学习得失,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益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029 浏览:72694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倡导并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也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益,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展.笔者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和剖析及反思,以期能为进一步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教学参考经验.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误区

1.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内容.很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环节的需要,进行了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比如,简单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分组学习,把班级的学生简单的分成几个小组,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让各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让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回答,然后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答案即认为完成了一次小组合作学习.还有,教师给小组布置的学习任务简单空洞,没有探究思考的价值,如果盲目的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势必耽误了大部分小组成员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合作学习开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小组合作学习随意性大,缺少科学设计.很多数学教师在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做好认真设计,只是简单的罗列了教学提纲,没有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见性的设计.也有的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有计划,只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意的就某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讨论,这样必然不能保证讨论问题的有效价值,小组成员之间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必然低效.出现的结果有两种,一是提出的问题简单,没有思考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虽然大家都笑哈哈,表面上看很热闹,都感到学习的一点成功,其实是一种误导,同时对班级的优秀的学生没有促进意义,浪费了学习的时间;二是提出的问题很难,只有几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思考出来,其他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方向和角度,课堂变成了几个数学成绩优秀学生的舞台,大家只能欣赏他们的“独角戏”,长此以往,则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造成学习心理上的负担.


二、设计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

1.科学规划,设置有效讨论问题.小组活动是高中数学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中能否体现学习主体与情感的互动,关键在于怎样组织小组活动.教师依据班级的基本情况组建小组,一般可以分为6~8个小组.学生不会的问题问组长,组长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组内研讨,研讨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全班研讨.小组成员优等、中等、差等学生搭配原则进行组建.

小组的活动首先由教师或组长提出今天要研讨的主要问题,组内成员也可以提出自己在预习中尚未理解的问题,呈现出来让大家研讨.其次小组内成员各人交流自已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然后组内成员就某种观点或见解的正确性展开讨论,对这个问题提出质疑或提出补充,最后由主持人作总结发言,对小组经过讨论所达成的共识、所产生的分歧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并整理成明确的提纲或文本,以便于在组际交流时放于班级讨论,提出科学问题.

例如,已知圆 ,直线 ,当b为何值时,圆

上恰有3个点到直线l的距离都等于1.

解析:由于圆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1”恰好是圆的半径“2”的一半,根据此条件,画出如下图1.

当直线l通过与l垂直的半径OA(或OB)的中点M(或N)时,满足题意,此时的3个点分别是端点A(或B)和过圆心与l平行的直线与圆的交点C,D,即点(0,0)到直线 的距离为1时,有3个点满足题意,所以 ,解得 .

思考1:若已知圆 ,直线 ,当b为何值时,圆 上恰有4个点到直线l的距离都等于1.

解析:如上图中所示,当直线l分别从M,N平行靠近圆心时,有4个点(直线l与圆有两个交点)满足题意,此时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小于1,故有 ,解得 .

思考2:若已知圆 ,直线 ,当b为何值时,圆 上恰有2个点到直线l的距离都等于1.

解析:当直线l分别从M,N平行背离圆心,直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3时满足题意,此时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大于1且小于3,故有 ,解得 或 .

2.关注细节,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教师尤其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中讨论时,教师不应过多干涉.教师主要组织有序的课堂,在必要时给予提示,巡视全班的讨论情况,有时也可以参与一两个小组活动,了解各组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以便于在点拨时肯定、推广某一小组的有效学习方法.

在小组交流后,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小组之间的互动和探究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及时给予某些小组活动或组际交流中的良好的小组作出表扬,指出他们在各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所研讨交流的知识作出点评.还可以给予适当的习题用以检查和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训练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结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升华和教学目标的深化,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关键环节,是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总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应积极倡导合作交流学习数学的方式,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海英.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J].中学生数理化;2011年第09期

[2]曾若珍.反思小组合作式的中学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年第9期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