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州笔记四题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04 浏览:12590

蒋宏岩

陈州城东街,有个名叫博古斋的铺面,店堂不大,除了陈设有掸瓶、磁佛、玉器、古钱等,二面墙壁上全是悬挂着书画轴幅.店主姓蒋,字子伦,名宏岩.他不但经营别人的书画,也经营自己的.他擅画老虎,造型奇绝,姿态各异,威势逼真.颇为人喜爱,故而畅销中原一带.

蒋宏岩是陈州东关人,自幼酷爱美术,从陈州师范毕业后,于各地充当小学教员,一直想在绘画上进行深造,后得到家族众兄弟资助,于1926年只身去到上海,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图书系,两年修业之后,转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图画系学习,由著名画家张善子亲自教授.张善子是张大千的弟弟,所画《五牛图》、《八骏图》等作品虽然很有名气,但仍以擅长画虎著称画坛.

为能向张善子先生学到画虎的绝技,蒋宏岩特意登门拜师.一天,他按照陈州风俗选购了一条大鲤鱼,拎到张先生家,从窗外见到张善子正聚精会神地作画,未敢惊动,立在门外等候.尽管外面细雨绵绵.淋湿了衣衫,但他一直耐心等候.直等到张先生要到外泼水,偶一开门才发现他.惊奇地问:“你怎么不进屋呀”蒋宏岩说:“我怕扰乱先生作画的思路,就在外面等一会儿.”张先生很受感动,随即告诉他,以后来时尽管敲门好了.当看到蒋宏岩手里提着鲤鱼,好奇地问:“你这是做什么”蒋宏岩面色一红,不好意思地说:“区区薄礼,请先生笑纳.”张先生一听,哈哈大笑道:“我们南方人送礼是不捉鱼的!”笑过了又说:“想学画虎可以,我今天就收下你这名陈州弟子,可以后再不许带什么礼品了!”蒋宏岩高兴地立即跪地拜师.从此,张善子作画时,他便给先生研墨抻纸,同时细心观察其作画的技巧.张先生见他很用心,有时则让他代描画稿,并详细讲解如何动笔、泼墨、渲染等诀窍,使蒋宏岩深受教益.

1931年,蒋宏岩由昌明美专毕业后,被分配到陈州师范任美术教员.教学之余,为以文会友,他又在城东街开了个博古斋,又卖古玩又卖画,眼见就要在画坛拥有一席之地时,不想就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陈州虎痴甘剑秋.

甘剑秋也画虎,与蒋宏岩不同的是,甘剑秋画虎是“偷画”.也就是说,甘剑秋练习画虎时没人知晓,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其实,蒋宏岩和甘剑秋早就认识.因为甘剑秋在北关开了个装裱店.蒋宏岩经常拿出去装裱,但他却不知道甘剑秋会画虎.后来方知,这甘剑秋不但画虎,也养虎,每日观察,画了上百幅速写,熟虎于心,所以画得极活.这样“隐藏”了十几年,直到有一天.他将精心画的一批老虎拿到上海去找张善子,一下子就得到了张善子的赏识.张善子助人为乐,在上海帮他搞了一次画展,使得他一举成名,被画坛誉为“陈州虎痴”.甘剑秋在上海一夜成名的消息很快反馈到陈州,在陈州画坛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当然,受打击最大的自然要数蒋宏岩.与甘剑秋相比,蒋宏岩只是张善子的学生,而甘剑秋却能与张善子称兄道弟,从辈分上就先差了一截儿.另外,甘剑秋埋头苦画一直封闭消息,成名不成名皆有后路,而蒋宏岩却是“山雨未来风满楼”,还不会作画时就已喊得人人皆知,自己把自己逼上梁山,不成名落人笑柄,成了名也不会令人惊奇.现在甘剑秋是“看虎画虎”,而蒋宏岩则是“看画画虎”――可以说,甘剑秋是用心画虎,而蒋宏岩只是用技画虎,不在一个档次上.

蒋宏岩虽然认识甘剑秋已久,但真正“认识”甘剑秋,是知道他画虎以后.而那时候,甘剑秋已在上海被誉为“张善子第二”了.为此,蒋宏岩深感震惊,震惊之后是不可抗拒的嫉妒和沮丧.他原想在陈州一带以画虎之长打出自己的旗帜,又有“张善子高足”这块牌子做后盾,一定会成为地方名流.不想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一下把他打入了冷宫.与甘剑秋相比,首先就在目标上输了一着.人家双目盯的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画坛,而自己只求当个“陈州名人”.取法乎下,何谈其中现在可好,人家甘剑秋画的老虎就如同一座高山,给自己艺术上造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也就是说,陈州有了甘剑秋.蒋宏岩再想坐画坛头把交椅就极其困难了.于是,蒋宏岩就有了思想包袱,再也没有了画虎的兴致.

慢慢地,蒋宏岩就颓废了下去,时常喝得酩酊大醉,显得很潦倒.

为此,陈州人极其惋惜,本该成为一代画家的蒋宏岩,却因突然出了个甘剑秋使上进的心受到打击,从而变成了庸才.人生有许多机遇和关口.专在那儿等着似的.如果甘剑秋晚出山五年,蒋宏岩很可能已经功成名就,只可惜,正当他艺术上突飞猛进之时,甘剑秋的出山却给了他个“卡脖旱”,无形中竟成了他的灾星.

这好像是没办法的事情.

其实,是人们错误地估计了蒋宏岩.有头脑的蒋宏岩不因此沉沦,他只是大病了一场,借此机会把自己继续画虎的事儿隐藏了起来.他忍着病痛,偷偷写了只小老虎,关在笼里,天天逗虎画虎,决心二度出山时,再一举压倒甘剑秋.

论说,这种艺术上争高低的事司空见惯.只是几年以后,正当蒋宏岩身体康复且卧薪尝胆功夫练就要出山小试之时.不想甘剑秋突然遭人了.蒋宏岩闻知消息,如炸雷击顶,大吐一口鲜血,仰天呐喊:天灭我也!

果然不出蒋宏岩所料,由于一时找不到凶手,陈州人皆疑是蒋宏岩因妒嫉而雇人杀了甘剑秋.蒋宏岩有口无处辩,只好把重新练得的画技一直隐藏着,单等甘剑秋一案侦破之后,再出山不迟.岂料县府无能.甘剑秋的案子一直破不了.蒋宏岩先是耐心等待,怎奈等来等去竟没人问了.蒋宏岩急得火烧火燎,有心想雇寻找凶手,但又怕落下个“贼喊捉贼”的名声,万般无奈,他只好耐心等下去.好好一个人,偷练一身硬本领,急于出名,条件又不允许,整日苦受煎熬,时间长了,受不住折磨,终于精神崩溃――蒋宏岩疯了.

蒋宏岩为什么会是这种下场说不了.

孤皮袍

曲仲景,字陶然,陈州人,兄弟二人,居二.由于书法很好,被人尊称为曲老陶.

曲老陶自幼喜爱书法,立志自学苦练.由于家境不济,购不起笔墨纸张,便用麻刷蘸黄胶泥水在石碑上练习写字.严寒酷暑,从不间断.经过多年苦练.其所书颜体别具一格,颇负盛名.

由于曲仲景书法有了名声,军界政界纷纷邀其出山.从1917年到1922年,他先后在开封任过省厅第三科科长、山东曹县写作技巧县长.后来还到河南第八行政区署察专员公署当过什么主任.1922年,河南督军冯玉祥,曾邀其在开封相国寺门楣上题字.他登架写就“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颇招冯玉祥赞赏,遂赠其500块银元以及两件狐子皮袍,而陶然先生拒金不纳,只收两件皮袄,说是要送母亲表孝心.

那时候,曲仲景的老母亲已年过古稀.寡妇熬儿,终于有了出头之日,被人尊称为老太太.儿子送回两件狐子皮袍,在陈州小城已属罕物.老太太舍不得一人独占,决定送人一件.这送的人,也必得是儿子有身份的老太太.纵观陈州城内,有身份的当属三家.一家姓白,儿子是京官,只可惜家中只剩老爹而无了老娘,自然送不得.一家姓赵,儿子现在军队里当团长.一家姓吴,儿子是商务会会长,属陈州首富.赵、吴两家的母亲还健在.于是就让曲老太太作了难.若送赵家,吴家属地方豪绅,得罪不起:若送吴家,赵家少爷年纪轻轻就混到团长,前途无量,日后若再腾达,怕是巴结都来不及.思来想去,最后决定连自己那一件也不穿了,干脆赵、吴两家母亲一人一件,不偏不倚,一样看待,要踩路就踩个光明正大,省得落下隐患.

于是,曲老太太就派人把两件狐子皮袍分别送给了赵老太太和吴老太太.

不久,曲仲景回陈州省亲.那时候已临近春节,他见母亲没穿狐子皮袍,很是奇怪,便问:“娘,天这么冷.孩儿让人捎回的皮袍您老咋不穿”曲老太太笑了笑说:“我舍不得!”曲仲景说:“那不是两件吗穿一件放一件,岂不更好”最后问得急了,母亲才向儿子道了实情.曲仲景一听母亲把皮袍送了人,半天没言语,更没抱怨,只说送过了就算了!我明白娘的好心,是想为孩儿踩路哩!但话说回来,自己的路还主要靠自己!

不久,曲仲景荣升为河南省第九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因为当时的第九行署在潢川,距陈州只有二百里,消息很快反馈过来,陈州城有名人物全去曲家道喜祝贺.曲老太太坐在客厅里,红光满面,从早应酬到黑,只是出乎她意料的是赵家和吴家却一直未前来道喜.其实,道不道喜曲老太太倒不在乎,只是令她气愤的是,儿子升迁不到三天,从赵府里就传出谣言,说是曲家儿子升了专员,算是陈州大户了!两年前,曲家老太太还拿着狐皮袍子来俺们府上巴结俺们家老太太哩!曲老太太很生气,正要去赵府与赵老太太论理,赶巧曲仲景派人来接母亲到潢川住几日,曲老太太便坐车去了潢川.

到了潢川,老太太仍气不休,便向儿子诉说了一遍.曲仲景听后笑笑,好一时才问:“那吴家怎么说”曲老太太说:“吴家没去道喜,但也没胡说!唯有那老赵婆子不是个东西!”曲仲景劝娘说:“赵家诋毁我们,是嫉妒.如果他儿子升为军长,就不会有此种心态!吴家老太太若当初接了你的袍子又返回同等的礼品,他们一定去道喜.那时候他们只收礼不还礼,是小瞧了我们,所以现在他们很害怕.你老不要为此气伤了身子,等过几天你回陈州,一切由我安排!”

几天以后,曲老太太从潢川回到陈州,她遵照儿子的吩嘱,把从潢川拿回的特产一分两份儿,一份儿送给赵家,一份儿送给了吴家.果然不出儿子所料,吴家人感激涕零,第二天就由吴老板亲自到曲府慰问,带去很厚的礼品,其中最珍贵的是一件貂皮裘衣,据说价值要高于当初曲老太太送给吴老太太的那件狐皮袍子的几倍!但吴老板很情愿,对曲老太太说,“您老当初就不小瞧吴府,已使我吴某感激不尽!您老要比那赵老太太强万倍!你别看她儿子才当了个团长,她自己像是早当上了军长的娘!”

曲老太太笑笑,说:“当初送皮袍,你们赵、吴两家老太太一人一件.这回我从潢川带了些稀罕物,仍是一家一份儿!”

吴老板一听,更感曲老太太胸怀宽阔.

不久,陈州城里到处是贬低赵老太太褒扬曲老太太的声音.

再后来,赵老太太的儿子升为军长,而曲仲景因得罪了刘峙而被贬官为民.但曲老太太的口碑却也没因儿子的升降受到影响.

再后来,赵老太太和曲老太太先后离开了人世.那时候,虽然赵老太太的儿子官居要位,但丧事上前去吊孝的人远远赶不上曲老太太.

有一天,曲伸景做了一个梦,梦里他见到了母亲.母亲对他说:“儿啊,以德服人得人心,这话一点儿不检测.你为娘算是尽了最大的孝心了!”

曲仲景醒来之后,很是高兴,挥笔写了一副对联:清河世泽,严野家声.

上些年纪的陈州人大多都记得这副对联.

吕紫阳

吕紫阳,字扶南,陈州南吕家大湾人,出身书香门第,祖父、父亲皆为举人.受家庭熏陶,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举业.他天资聪颖,勤奋好读,过目成诵,被县人誉为“神童”.光绪十一年,以优异成绩考为拔贡,十四年得中举人.吕紫阳还擅长书法,工诗善文,陈州人能得其墨宝者,视为荣耀.

吕扶南虽自幼受孔孟之道,饱读五经四书,但思想开朗不陈腐,眼光开阔不淤滞,善于接受新事物.虽身为举人,却对科举制度和考场腐败早有不满;因此,在光绪二十三年戊戌变法中,由于受康有为、梁启超变法思想的影响,他很快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科学思想,竭力反对科举制度,积极倡导筹办新式学堂.第二年,陈州举行县考,吕紫阳和几个秀才密谋,决定抵制这次考试.他们以匿名传单张贴大街小巷,在县城北关太昊陵鸣钟集合参考童生,吕紫阳登上大殿高台.公开揭发县令李之声在官场和考场徇私舞弊的劣迹,宣扬科举制度的腐败,鼓动童生们集体罢考.李之声闻之,惊恐恼怒,当即派人上报省府和州府,派兵镇压,并将吕紫阳等人逮捕,关进陈州大牢.在狱中,吕紫阳惨遭百般拷打.终不屈服.

吕紫阳被之后,他的家人四处营救.他的小女儿吕大娟,有胆有识,那一年她刚满十八岁,为营救父亲,女扮男装,先去省府开封,又去京都北京,托情于父亲旧好,哭诉于各级官府.吕紫阳的好友与学生也四处奔走,为其鸣冤叫屈.眼见就有开释之望,不想风云突变.康、梁变法失败,帝党失利,全国大规模搜捕屠杀与改良派有牵连者,吕紫阳自然也难以逃脱,再加上县令李之声对其恨之入骨,决心要凌迟吕紫阳,然后将其头颅悬之城门,以儆效尤.

可令李之声想不到的是.就在即将吕紫阳斩首的头天夜里,竟有人蒙面劫狱,救走了吕紫阳.

蒙面劫匪是一帮土匪.

这帮土匪的首领姓蒋,行三,人称蒋三.蒋三是陈州西蒋桥人,也是大家公子哥出身.当年因遭仇家暗算,才人了匪道.蒋三虽然入了匪道.但并不像别的匪徒只讲打家劫舍,杀人越货.他毕竟是个文化人,对国事时势比较留心.见康、梁变法失败,改良派遭屠杀,心中很是有点儿可怜弱者.为有所表现,于是便化装进城劫了大狱,救出了吕紫阳.

蒋三将吕紫阳救到匪巢后,宾客相待.他虽不认识吕紫阳.但久慕其名,所以对他很尊重.吕紫阳得知是蒋三救了自己,既感动又奇怪.问蒋三说:“你为什么救我”蒋三说:“不为什么,就为先生一身正气,晚生是慕名而救!”吕紫阳苦笑道:“老夫眼下已臭名昭著,你应该让我学习谭嗣同谭大侠才是!”蒋三劝道:“吕先生,你既然已逃离生命之险,就别再胡思乱想.留有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不如先将伤养好,待机出山为上策!”吕紫阳一听,觉得有道理,便答应了蒋三,蒋三略懂医道,匪巢中又备有金创药,就先给吕紫阳上了药剂,然后又为他腾出两间上房,让其住下.闲来无事,蒋三就去探望.吕紫阳见蒋三虽是土匪,但良知未灭,便给他大讲西方科学思想,列举旧科举之弊病,听得蒋三眼界大开,更加佩服吕紫阳,禁不住便向他说了事情真相.蒋三说劫狱是知县让他干的,目的是要吕紫阳神秘失踪.让他的家人和朋友都无话可说,也向上头交了差.蒋三说李之声是个非常有心计的人,他不愿为一个吕紫阳落下千秋骂名.他说他从内心也偏向改良派,但由于吕紫阳等人逼得他无路可走,才不得已下此手段.蒋三对吕紫阳说:“若按照李之声的吩咐,将你救出狱后就要秘密杀害.但我仰慕先生学识,才没按他的意思去办.这几日听先生教诲,更加受益匪浅,我已决定留先生性命.只是为向李知县交差,也使我不坏匪道规矩,先生眼下只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是留在我这里,永不出头露面,我供你一生吃喝;二是给你改容换面,更名改姓,也就是说,‘吕紫阳’从此在陈州消失!”吕紫阳一听这话,大吃一惊!他万没想到弄来弄去自己还是没逃出李之声的魔掌,更没想到堂堂知县竟与土匪暗中勾结,干出此等伤天害理之事,他越想越愤怒,双目盯着蒋三说:“清庭官员腐败到如此程度,更让我心寒!士可杀不可辱,既然你难以向李之声复命,最好将我一刀两断!”蒋三见吕紫阳倔犟,苦笑了一声说:“吕先生,我也是万般无奈才接下这活儿的.李知县一向对我网开一面.手下留情.现在他求助于我,我岂能不讲义气再说,干我们这一行,使人钱财,就要.您在李知县眼中,就是他的灾难,事情到了这一步,有些话说出来也不怕先生生气.你反对科举推行改良,万不该揭发李知县考场徇私舞弊之劣迹.清庭腐败,十官九贪.谁能扭转乾坤实言讲,李知县不恨你改良,就恨你揭发他贪污.他怕杀你引起公愤,就把这道难题推给了我,望先生能体谅晚生的为难之处!”吕紫阳脖子一硬说:“这有什么可难的,你一刀将我杀了不就是了!既知如此.何必当初竟耽误我像谭壮士那般菜市口就义,留下千古美名!”蒋三说:“我已说过,晚生是惜先生学识,才不忍下手.再说,革命是曲折的,待机才是上策.康、梁不都去东瀛逃难去了吗你何必那么认真呢”吕紫阳在狱中只听说谭嗣同英勇就义,并不知康、梁之下落.现在一听康、梁避难于日本,怔然了许久,才对蒋三说:“既然如此,那我只好先暂借贵地,住上一段日子再说.只是我有一个小请求,能否将我的消息悄悄告之我的家人”蒋三摇了摇头说:“万万不可!先生之事.保密是第一.既然先生答应了晚生,丑话先说不为丑,先生只要遵守这里的规矩,不得擅自离开!”吕紫阳心想自己是从县大牢挪到了匪大牢.但为了留住青山在,待机出山,只得答应下来.

从此,吕紫阳便住在了蒋三的匪窟之中.令人想不到的是,几个月后,李之声竟派兵悄然包围了蒋三的匪窟,一举将土匪全歼.自然吕紫阳也在其中.

李之声很义气地将吕紫阳的尸首用厚棺盛殓,运到吕府,对其家人说:“万没想到,紫阳兄竟染指土匪,实在令人遗憾!”

这一下,吕家人也觉得很丢人.再也没什么话说,便草草将吕紫阳埋了.家人因此还十分保密,清明节连坟都不敢上,慢慢地,吕紫阳的坟头就小了下去.

封国栋

封国栋,陈州东封家庄人.幼年曾读私塾,通文墨.清咸丰九年,张乐行领导的捻军与太平军合作,在豫、皖一带活动.路过陈州时,十三岁的封国栋被掳去,开始随军奔波,生活在戎马之中,舞弄棒,开始学习武术.当时家人不知其去向,曾四处寻找,杳无音信,皆以为凶多吉少,性命难保.不想到了同治三年,捻军再来陈州时.封国栋却安然无恙地回来了,而且他身高体胖,俨然一大人了.经过几年闯荡,他不但大开了眼界,而且认识到只有学一身武艺才能立足于乱世,遂拜瓦关集一名武秀才为师,专心练功习武.成年后,体格更加壮实,高六尺余,体重二百斤.尤其臂力过人,使用一把长柄大刀,重五十余斤,能舞得密不透风.在习武期间.借机结交武林高手,常以武会友.武友中有两位武举人,力劝其走科举仕途之路,终劝得封国栋心动,二十一岁那年参加乡试,得中武魁.光绪三年,进京会试,一举高中,名列二甲,钦点赐进士出身,榜下即用,受封为游击衔御前侍卫.光绪十七年奉旨外放广西柳庄镇游击.到达广西后,札委管带抚标后军中营,接任年余,队伍严整,防务安靖,深得巡抚信任.数年之间,功绩显著,屡受升迁,继中军参将实受浔州副将.广西地处边陲,与外接壤,山峦起伏,地势险要,系少数民族聚居区.太平天国起义失败以后,清朝政府对当地防范甚严,偶有骚动.全力镇压.揭竿而起者仍时有发生,形势颇为紧张.封国栋受命之后,严格约束属下,不许骚扰百姓,采取恩威并用,以抚为主,改善与民族上层的关系,尽量避免兵事.坐镇多年,官民相安,俨若内地.由是其威名大振,两广大僚,交章争调,总督曾调其广州差遣.而广西方面以军事要缺,接替无人为借口奏请留任,并保列一等,奉旨依议.本来是个香饽饽,孰知因福得祸.功高见忌,被怨家排挤,竟有人告其曾当过“捻子”,因而被解职.封国栋愤然告老,于光绪二十八年携眷返乡.

封国栋回乡后,再度田园生活,邻里关系相处融洽,除非熟悉的人,看不出其曾是封疆大员.闲时,封国栋仍坚持练武,舞弄棒,不少年轻人慕名而来,拜其为师.一时间,封家门前若市.大概就在这时,其一位在京任职的亲戚――典礼院掌院学士刘果,得知封公卸职,来函邀约面驾,消除冤案,即可复职.封国栋开初还有点儿固执,后终经不住家人劝告,正准备进京给自己洗冤,不料此时却发生了一件让其意想不到的事.

事情的起因是由一个讨要的老乞婆引起的,这一天封国栋刚刚吃过早饭,见一家人来报,说大门外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乞婆,给饭不要.给钱也不要,非要让老爷打发她才愿离开.封国栋一听颇感好奇,心想一个老太婆如此出言,肯定另有隐情,于是便随家人走到大门外看究竟.

大门左侧果真畏缩着一个老太婆,大约已年过八旬,满头白发如乱麻,脸上皱纹密布,如放大了的核桃皮,穿着褴褛,十分肮脏,所蹲之处,竟落下一圈儿虱子乱爬.由于身上太脏,浑身散发出臭味儿,熏得两条黄狗都不敢近前.令人奇怪的是,那微闭的双目稍稍一睁,还很聚神.封国栋一看是这么一个讨饭婆子,禁不住皱了一下眉头,走过去问:“老人家,我是这个院里的主人封国栋,您有什么要求尽管吩咐”那老太一听面前站的是封国栋,睁眼瞧了一下,又闭了双目命令说:“这里不便说话,让我到你府上去!”封国栋一听老太婆要进府内,又禁不住锁了一下眉头,心想她如此腌臌,怎好往府里领可又一想,如此怪人,出此大言,肯定有不可告人的隐情.自己多年为官,视民如子,怎能以衣帽取人想到此,便命家人说:“快搀老人家进府攀话!”

那家人显然很嫌老太婆腌,先捂了鼻子,然后才搀她进了大门.一走进大门,老太婆又用命令的口气说:“搀我去内厅!”

一般内厅是接待贵人之处,论现在的话说,要够级别的客人才有资格进内厅.那家人一听老太婆要进内厅,怔了,很迟疑地回头望了望封国栋.封国栋一听老太婆有点儿得寸进尺,心中很有些不快,可又一想,既然已经领其进了院子,不如好事做到底,让她进内厅又有何妨心思一通,便朝家人挥了一下手.家人不解地又望了主人一眼,心想这主人真是太善良了,连个老太婆都不敢得罪,怪不得他丢官削职哩!

说话间,那家人便领老太婆进了内厅.内厅也叫二厅,有两个丫环正在擦几抹凳,一见进来个浑身发臭的老太婆,很是吃惊,忙说那家人将人领错了地方.又一看,主人也在身后跟着,这才知道这位脏老太婆还是位贵客,忙端上茶水和水果,退出了客厅.

等人都下去了,封国栋才悄声问老太婆说:“老人家,这内厅里只剩你我二人,有甚话您就尽管说.”

老太婆这才睁开双目,四下瞅瞅,见果真没了外人.这才望了封国栋一眼,说:“国栋呀,连你师父都认不出了”

封国栋一听老太婆自称师父,惊诧如痴,上前仔细观望,急忙跪地叩拜:“徒儿不知师父驾到.真是罪该万死!”

老太婆这才缓了一口气,说:“你还有勇气认师父,说明你还有良心!”

封国栋说:“不是师父放徒儿回乡考官,徒儿怎会有今日只是我久闻师父已不在人间,不知师父当年是如何逃出重围的”

老太婆长叹一声说:“唉!那一仗捻军几乎全军覆没,逃出的寥寥无几.我亏得一个郎中相救,才逃过一劫!这些年东躲西藏,总算逃过了追捕,现在老了,想找个归宿,才冒险来到你这里!”

原来这老太婆是当年捻军的一个女首领,名叫仇娘.封国栋十三岁那年被捻军掳走后,就是这个仇娘教他武艺.现在恩师已到,又是个捻军头领,若藏匿她被人告发,定犯满门抄斩的大罪.进京谋职不但不能升迁,怕是连性命也难保.若不收留她,自己忘恩负义不说,于良心也不忍,怎么办封国栋犯了难.

仇娘早已猜透了封国栋的心,笑了笑说:“徒儿不必为难,我已年过八旬,已没多少好活!我只是来看看你,别无他求,你放心,我不会耽误你的前程,马上就离开这里.临走之前,我有句话要说明,你在边疆镇压起义军.这个账怎么结”

封国栋一听师父出此言.便猜中她来的真正目的了.忙跪地说道:“师父在上.徒儿在边疆为官,只求百姓平安,不想让人再闹事,所以就对闹事的人采取了些手段!师父愿打愿罚请便!”仇娘看封国栋说得真诚,停了好一会儿方说道:“你说的似乎有些道理!可你别忘了,捻军虽败,但魂儿还在.想杀您的人大有人在,你进京路上小心就是了!”言毕,只见双掌朝地上一按.转眼儿就没了身影!


这一下,直惊得封国栋目瞪口呆,直到此时,他方知自己从师父那里学到的武艺只是一些皮毛,师父真正的绝技一点儿也没学到.当初捻军失利全因指挥失误,内里许多高手早已转入秘密活动.若自己一意孤行再进京谋职,不但对不住师父,怕是真要有人给自己算总账了.

前思后想了一个通宵,封国栋最后决定不再进京去求官,决定在家安度晚年.回想自己为官多年,功归清庭,罪归自己,很不值得.为洗自己的罪债,他经常开仓放粮,救济穷人,成为陈州一带很有名望的积善人家.

据传封国栋长寿,活88岁.等他离世的时候.大清国早已灭亡,当初同与他为官的人也早已进了坟墓.那时候日寇已开始侵略中国.他临终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个世界真混蛋!”

责任编辑 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