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电视剧的文化传播探析

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729 浏览:118348

【摘 要 】电视剧是现代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塑造现代大众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最有影响力的工具之一.江西本土电视剧虽然在全国电视市场有一定影响力并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提高江西本土电视剧文化传播效果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本文从历史文化、美学符号等方面对江西本土电视剧文化传播战略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此寻求学界和业界对此课题的进一步研究.

【关 键 词 】电视剧 本土化 传播战略

1980年,江西电视台拍摄了本土第一部电视剧《豆蔻年华》,拉开了江西本土电视剧生产的帷幕.江西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自1985年成立以来,共拍摄电视剧147部、707集,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上,取得了较大成就.由于江西民营影视机构发展尚处于市场起步阶段,且早期民营影视机构主要创作集中于电影领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该中心的发展史也代表了江西本土电视剧的发展史,其创作方向与风格也代表了江西本土电视剧的发展方向与风格.该中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8-2002):“计划经济”阶段.这一时期,该中心出品的电视剧多为反映革命战争题材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旋律作品,如《井冈山》《朱德上井冈》《沈鸿》《黑天鹅》等.创作方向上注重作品的社会效益与政治效益,运作模式以政府投入为主.

第二阶段(2002-2007):“市场化”阶段.这一时期,该中心继续根据自身优势,立足江西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革命资源,以军旅题材为主打,创出自己的品牌,但开始注重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市场化与经济效益,主要作品有《我们的连队》,《红领章》,同时开始探索商业电视剧的运作,如《大唐歌飞》、《血色誓言》、《京城四少》、《泪痕剑》等,有力提升了江西本土电视剧参与全国电视剧市场竞争的运作能力.

第三阶段(2008至今):“全面参与全国电视剧市场角逐”时期.2009年,由该中心独立策划、创作、拍摄的40集电视连续剧《地上地下》在武汉电视台首播创最高收视率7.77%,在江苏卫视全国卫视独播创最高收视率1.735%,掀起荧屏收视.目前,电视连续剧《新庐山恋》也已封镜.

对江西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创作回顾,不难发现,军旅题材与现代建设题材是江西电视剧创作的主要题材.但纵观国内电视剧市场,江西本土电视剧所占份额极小,如何制定江西本土电视剧文化传播策略,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开拓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电视剧品牌

地域文化是地方电视的灵魂和根基所在,也是地方电视本土化、特色化的源泉.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地方电视面临境内外电视媒体以及各种媒介传播的重压,对地域文化的开掘、张扬成了地方电视自救的重要手段.江西是中国的一片红土地,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人民军队的诞生地,是老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是江西的一大特色,必须好好地利用.

首先,要充分保护红土地文化资源.要以对历史和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收集整理红土地文化史料,保护革命遗址,使这些文化资源得以永续保存利用.

其次,要精心提炼红土地文化的时代内容.研究开发红土地文化,要根据建设先进文化的要求,提炼出富于时代精神的内容,创建新形式,产生新效益.军事题材电视剧近年来的热播说明了红色文化与主旋律并不是市场化的矛盾对立面.《亮剑》《士兵突击》等剧的热播,说明只要剧中体现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要求的表达与价值符号,体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与文化符号,红色文化在影视剧创作中仍有巨大的发挥空间.

第三,开拓新的文化资源.随着江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原有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新的特色文化不断涌现,这为江西电视剧开拓视角,寻求新领域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江西工业承接沿海梯度转移,农民自主创业等新生事物的大量涌现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如能深入挖掘,都能成为江西电视剧创作的又一个题材富矿.

强化电视剧文本符号功能,提高受众识别度

毋庸置疑,现代史留给江西的篇幅是一页页光荣的历史,在几代人前仆后继为之奋斗的解放事业中,江西人做出了巨大牺牲,江西革命烈士的人数占全国烈士总数的17%,尤其是我们还拥有“打响第一”的英雄城南昌以及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红军用鲜血书写的历史自然成为了建国以后江西文化定位中最为重要的属性、特点与稳定形象.事实上,当年的苏区文化也确实对现代赣文化及整个中国革命文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就这一点来说,对革命的红土地文化的选择,有其历史的合理性.

胡平先生认为:江西是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和摇篮,江西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江西一些人往往有两种错觉:一是仿佛只有江西对革命的贡献大,只有南昌是“英雄城”,二是江西的文化建设被认为是只要抓住革命文化就可表现出江西文化的特征.其实,这是一种文化定位的偏颇.这两种错觉造成了文化心态上的狭隘.单一与狭隘往往造成同丰富与开放的对峙,引发传统精神的两种断裂,江西历史的传统优势被切断了.从文化上看,江西历史上的传统优势并不仅限于革命的红土地文化,它还有历史悠久的“青铜文化”、“举世无双的“书院文化”、影响深远的“理学文化”、声名远扬的“宗教文化”,灿烂一时的“瓷文化”等等.由于文化定位中对革命文化单一属性的强调,构成了对其他文化因素的排斥与压抑,也使得当年的革命英雄主义以及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作为内在支撑的形象内涵渐渐发生了变化,从前的历史合理性开始呈现负面效应.“老区”在成为一种固定形象的同时,逐渐失去了现代社会竞争的实力,而文化传统优势的阻断造成了赣文化内涵的抽空,也使处于现代时空的江西人产生“无根”之感.

翻开江西的历史,可以发现对赣文化的描述已经具备了许多有价值的切入点:从远古的青铜文明,到历代的名人大师,从举世无双的江西书院,到鼎盛一时的宋明理学,从声名远播的宗教文化,到闻名海内外的瓷都、药都,哪个不是大有作为的艺术表现题材!

由此可见,江西本土电视剧长期以来,过于固守红色文化主旋律题材,忽视了其他有价值的文化题材的开掘,导致在创作上固步自封,从而限制了江西电视剧的发展空间.笔者以为,江西电视人必须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发掘江西本土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以现代视点对这些资源进行艺术上的加工,在电视剧传播领域不断打造出一个个能代表江西文化和精神的新符号,唯有如此,才能使江西本土电视剧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保持其应有的文化创造力和市场影响力,才能使江西电视剧的传播成为江西文化传播的有力武器.

优化符号建构,增强电视剧文本的现代与时尚元素

接受美学认为,受众对一个文本的接受是受其心理的先在结构制约的.所谓“先在结构是指欣赏者个体在接受作品之前已有的由诸多主观因素组成的心理模式.”因此,时刻面对快速变化的时代语境,清醒分析变化的接受现状,这是任何地域电视剧发展所必备的思维视野.语境就是语言环境的简称,包含外部环境和内部语境.对电视剧文本和观众来说,外部环境是指观众所处的社会环境,内部环境则是文本创作的逻辑,营造的氛围.语境在观众与文本之间周旋,并使之相互对立的紧张关系不至出现破绽,它是决定观众选择的重大因素.

正如美国传播学家格伯纳所说,电视是人类进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具有涵化功能.所谓涵化,就是指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以说教而是“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对观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提供给社会各阶级的人一套同质化的“隐藏课程”,使观众在观看电视剧后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以适应这一媒介,另一方面,电视剧文本丰富多样的资源有助于观众处理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为观众营造一种心境.在满足观众情感需要的同时,促使观众心理产生变化.这种心理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心理,是观众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并互有影响的主体反映.观众心理上的改变进而导致了观众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改变.所以说,电视剧文本的显性功能是让观众娱乐,而它的潜内功能即隐性功能是将观众社会化,为观众提供以资效仿的模范与观念,帮助观众适应当今的社会.


艺术贵在创新.任何地域,任何题材的电视剧的创作都不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艺术上的创新是永无止境的.作品的创新,最主要是思想内容的创新.对江西本土电视剧而言,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努力强化电视剧创作者尤其是江西本土的现代意识,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用当代哲学、美学、价值、道德等方面的新的观念,以及新的文化意识来审视与评价社会和人性,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对艺术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乃至故事情节等作出新的开拓与创造.

以江西本土剧过去的重点军旅题材为例,随着军旅题材创作观念在新形式下的不断演变,人们逐渐意识到,任何作品必须被大众接受和观看才能产生效果,而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不是为了学习军事条例,而是为了获得心理愉悦和艺术感染.在这样的背景下,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创作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它尽可能地以大众文化的方式去设置情节、塑造人物,满足观众对视听艺术的日常消费需求.加入了大众文化、流行元素的军旅剧让观众们觉得更加“好看”,的同时,也接受了剧中所贯穿的军队力量,感染了剧中人物的精神思想,同时还加深了人们对现代化的中国军队和军人的崇敬与信任.如《亮剑》中李云龙身上所体现出的竞争与“亮剑”精神,《士兵突击》中许三多身上的“不抛弃、不放弃”的坚韧意识,对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都有着很大的感染力与参考价值,这也是这些老题材拍出新意,获得观众认可的首要原因,这些都值得江西电视剧创作者深刻思考与借鉴.

(作者:张雯 南昌大学新闻学07级本科生,陈荣辉 南昌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07级本科生)

责编:姚少宝 实习编辑:何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