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中职生语文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79 浏览:17045

【摘 要】中职语文老师应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到市场需求,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强化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


【关 键 词】中职语文课;实用性;人文性

中职教育以培养各级各类技术型人才为宗旨.中职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在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中虽然处于中、低端层次,但他们同样为企业创造着巨大的财富,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而且因为中职生的敬业精神较强,能对所学专业随时应用于实践,工资待遇要求也大大低于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中职学校的社会职能就是要把这一批学生群体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之才,为企业输送可用的中、低端人才,同时也为这一学生群体赢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但是在培养中职生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误区:学校注重的更多是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不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语文课的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甚至在有的中职学校中,语文课已经沦为了选修课,变成一种可有可无的装点.

中职语文课是课程体系的基础,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工具和基础.现在很多中职学生专业技术掌握不好,不完全是因为他们不懂技术原理和操作规程,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很多学生的文字阅读和理解能力太差,写在书上的概念、原理或是操作的步骤看不明白.由于看不下去,所以干脆懒得看,这样就影响他们学习的兴趣,形成恶性循环.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很好地掌握技术技能,较强的文字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生的成才来说,即使拥有一技之长,但如果不会表达,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也是白搭.现在,有不少学生都是这种情形:会做不会说,会说不会写,这势必制约其技能的充分发挥.

中职语文课是文化承载的媒介.任何一个国家,对母语的教学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忽视.况且语文课并非只是识字、写作那么简单.语文学科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而语文课则应该承担起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我国的传统文化精华基本上蕴藏在各种文学作品当中.但当前语文教育却对这些挖掘不够.没有继承,就无所谓将其发扬光大.如果青少年学生缺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就会造成下一代缺乏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断层.中职语文课本选入了一些《论语》、《孟子》、《荀子》、《庄子》的选文和一些名篇,学生如果能体会作品中包含的文化精华,比如:《大学》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等观点,就能够更好的理解国家现在提出的对国民进行的公民道德教育,更好的理解国家颁发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等公民道德准则,就能明白它们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新的阐释.我们除了不断强调中职学生掌握过硬的职业技术技能,还应该加强对其进行这方面的引导,使他们不是成为只会动手的“工具”,而要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操守的人.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素质,为自己增值,为企业增光;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对这些国粹有正确和深刻的理解,使中华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而中等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是构建学生的思想道德体系的基石.

我国一直以来语文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不单只是语言文字等“小学”方面,更包含了“忠、义、仁、孝”、“礼、让、信、诚”等道德因素.那些品格高尚、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人经常被塑造成各种文学形象加以讴歌,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语文课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语文课不是枯燥地向学生灌输生硬的道理,而是让学生在阅读优美感人文字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潜移默化,塑造高尚的人格.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挖掘文学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这也是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客观要求.

我们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具有团队协作意识,要有敬业精神,要宽容而富于同情心等.这些都可以在学生欣赏品味各种文学作品时得到熏陶.当我们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怎能不感动于范仲淹那高尚的情怀;当我们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时,我们怎么能不感叹荆轲为国捐躯的壮烈;当我们听到杜甫低吟“位卑未敢忘忧国”时,怎么能不心系国家?这种形式的爱国教育比生硬的说教更有感染力,且更加生动形象.

那么,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老师,应该怎样强化语文教育,使之成为中职教育的基础与灵魂呢?

首先,要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在其中贯彻语文精神,人文素养.总体上来看,学生的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从入学成绩来看,大部分职校生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偏科现象严重.一些学生连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具备,更不用说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了.对着这样的学生,如果一味大谈《论语》《孟子》的字面意义,句型句式,上古文化背景,试图赏析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无异于对牛弹琴.但是,如果改变一下教学的方法,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发动学生讨论的话,就连平时最不爱读书的同学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比如: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如果要求连基础语言水平尚且不具备的中职生翻译此段话,难度极其艰巨.但是,如果老师讲解了字面内容,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讨论,到底要交什么样的朋友,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哥们义气是什么时,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人人有话说;另一方面,很好的实施了人文教育,达到了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其次,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语文教育中,往往重视书面语言的教育,而忽视了口头语言的表达.听、说、读、写是一个人必备的语言技能,也是一个人与社会交流的必要手段.但是,学校教育往往看重读与写而忽视了听与说.中职生毕业后将直接融入社会,其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对方信息的准确接受和理解是左右着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听与说比写和更重要、更难,口头语言表达的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职语文课中强化口头表达,把它演变为“演讲与口才”课,一方面培训演讲思路、演讲语言、演讲艺术、演讲气质及演讲效果的学习和训练,强化他们“说”的本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接受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强化他们“听”的本领,让原本枯燥的语文课成为一股活水,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语文与工作与生活密不可分,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左右着人际交往,直接决定工作的成效.

第三,注重应用文教学,提高文书写作能力.应用文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商洽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能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中职语文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实用性.应用文写作不是作为“附文”来对待,而是应该作文中职语文的特点来突出的.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够专门对学生进行各类应用文的教学,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强化了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增强起实际工作能力,结果是势必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而大受学生欢迎.这样,学生怎么能不重视语文教育?

第四、以专业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校不同于一般中学,它有着双重的教学任务,且往往倾向于专业科目.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教师如果能在学生入学时及日常交谈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文化课学习重要意义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且根据学校性质和专业特点,注意了解专业课的内容和特点,发掘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彼此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中职语文教育是中职教育的基础,它对中职生的学习,成长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中职语文老师,只要能在教学过程中将语文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采用多重手段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势必能收到良好的成效,影响学生的一生.

【参考文献】

[1]胡兴宏主编.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上的运用[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

[2]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徐越化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王先海.让学生“说”起来[J].中学语文,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