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宠儿》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91 浏览:14817

【摘 要】反传统的叙事策略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该思潮对二十世纪下半叶的文学作品影响深远.本文通过介绍《宠儿》的故事梗概及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在该部作品中的体现.

【关 键 词 】后现代主义;《宠儿》;拼贴;读者角色转变;文本间性

引 言

二十世纪下半叶五彩缤纷的文学思潮对当今西方文学的写作方式和写作内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联系的一种文学思潮.作为后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后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了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超越和反动,更是一种颠覆.”(苏永旭,2002(2):72)生活和创作在这一时期的托尼莫里森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思潮的影响.其颠峰之作《宠儿》被视为后现代主义文坛主流的名篇佳作,更反映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开辟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新视角.本文通过介绍托尼莫里森及其《宠儿》的故事梗概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在《宠儿》中的体现.

一、托尼莫里森及其《宠儿》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学史上的著名黑人女作家,她开创了美国非裔史上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先例.1970 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最蓝的眼晴》,,不久便以作品中“史诗般的感染力,精练准确的对话和对美国黑人生活的深刻描写”蜚声美国文坛.此后连续发表《秀拉》、《所罗门之歌》、《黑婴》、《宠儿》和《爵士乐》等长篇小说.1993年莫里森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非裔女性的代表作家.瑞典文学院称赞莫里森是一位“钻研语言本身的”作家,“她用诗歌一样璀璨的语言写作,以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1996:1)

1987年,莫里森发表了《宠儿》并于次年荣获普利策奖.小说描写美国南方重建时期女奴塞丝杀害自己亲生女儿的故事.不同于其它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品,《宠儿》展示的不是元小说的荒诞戏谑,而是追溯了被历史掩埋的美国非裔的真实历史.在美国历史上描写有关黑奴的篇章比比皆是,然而莫里森所采用的后现代主义手法,既回忆黑奴过去的苦难,又展现其内心生活,书中充满哥特式的神秘气氛,《宠儿》补充了美国历史中这段空缺的黑奴隶历史.她意识到在作品中重提历史已不合时宜,于是“她以女性作家独有的细腻的观察和视角,颇为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崭新的后现代派艺术创作技巧,给读者以丰富新颖的视觉享受.”(金瑛昊,2007(9):115)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继承、超越和悖离,它以其难以理解的反传统的叙事策略而著称.对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起始时间和理论内涵都是颇有争议的问题.根据纷繁的争论和各理论家的观点,大致可以肯定,后现代主义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联系的一种文学思潮.考察后现代主义各理论家的观点,综合前人理论精华,笔者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总结如下:

1.拼贴式的写作手法

“拼贴”一词源自绘画,后为作家所用,指将各种典故、引文、参考、外来表达法等混合使用,将不同作家作品中的词语句子段落掺杂在一起一部精致的拼贴便是一个文本.后现代主义作家用这种技法展示了以语言的解构和叙事结构的颠覆为宗旨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写作手法的魅力,有人将之称为一种“语言的游戏”.文字拼贴是“把不相似的东西粘在一起,在最佳的情况下成为一种新的现实,在最佳的情况下,这种新的现实可能隐含了对其他现实的评论,而它就是来自于那种其他现实,也可能是别的什么东西.如果它是成功的话,它就是它自身”.(Joe,1974:36)拼贴这种技法以它表面的反叛和恶作剧成为后现代主义作品反传统这种特征的最好代言.

2.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既是后现代主义的整体特征,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表征.美国批评家伊哈布哈桑说过,后现代主义转向公开的、玩笑的、移位的和不确定的形式,实质上带有―种虚无主义色彩.二战后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秩序发生了严重的裂变.人们发现过去被视为真理、权威和中心的东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整个世界变得缺乏理性、混乱、疯狂和支离破碎.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以不同的方式向读者展示着一个失去理性的、混乱的和不确定的世界.

3.读者角色的转变

后现代主义文本开始强调信息与收受者之间的关系.作品的意义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并不是人们在文本中发现的已知物,而是在读者与文本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作者的话语最终建立在一种经常和随时都有可能消失的表现之中,它是暂时的、不可靠的、需要阐释的、需要读者的阅读去重新发现意义的文本.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种执着于一端,追求中心与原旨的古典诊释理论被取消了,而具有多元、开放、平等特性的后现代精神又一次在对读者的关注中呈现出来.

4.文本间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文本走向开放,一切都呈现出了一种平面性和开放性.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充斥着或明或暗的引文,他们的创作不仅利用生活的现实,更利用大量存在的文化文本,利用读者早已熟知的人物、神话、情节、场面、话语等.通过文本间的互相指涉,文本的内在容量,解释的歧异性,就像两面互相折射的镜子,向两极无限延伸.文本的开放性只有让读者的阅读来收拾,文本的空白只有让读者的想象来填补,文本的游戏只有让读者来参与共同完成,这又印证了后现代主义文学之读者角色转变的特征.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在《宠儿》中的体现

生活和创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托尼莫里森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其作品《宠儿》反映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些基本特征.

1.拼贴式的写作手法和人物的不确定性让《宠儿》的读者角色转变

莫里森在《宠儿》中从头到尾闪现着拼贴的痕迹,叙事结构上体现了来回任意闪回的时空观.小说开始时是1873年,此时美国的奴隶制已被废除.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在蓝石街124号的一所整天闹鬼的房子,一位每日努力把回忆赶跑的黑人妇女塞丝和一个孤僻的女孩丹芙.此后展开的叙事支离破碎,时空不断错置.与现时的故事拼贴在一起的是历史上贩奴船的故事:“有些人吃肮脏的自己,我不吃(白人)给我们拿来他们的晨尿喝,我们什么都没有”(莫里森,1996: 251).昔日的农场“甜蜜之家”的种种磨难;塞丝于逃亡途中生下丹芙的情景;塞丝逃到辛辛那提后的28天里黑人邻居们相聚的热闹以及124号变故后的孤立等.这种过去与现在并置、现实与回忆交织的拼贴式叙事手法巧妙地增加了小说的维度与张力,强调塞丝等昔日黑奴在获得人身自由后,心灵仍然被笼罩在过去奴隶制的阴影中,“就是说,任何一个白人,都能因为他脑子里突然闪过的什么念头,而夺走你的整个自我.不止是奴役、杀戮或者残害你,还要玷污你.玷污得如此彻底, 让你都不可能再喜欢你自己.玷污得如此彻底,能让你忘了自己是谁,而且再也不能回想起来.”(1996: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