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305 浏览:57433

摘 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的课堂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每位教师上课讲授知识都离不开提问,特别是课堂提问,它不仅可以促进师生间感情交流,更主要是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精心设计科学、合适的启发性提问,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引导学生动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作用.

关 键 词 :小学数学;教学提问;艺术

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地了解到学生因人而异,但在学习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知识的求知欲.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合理设置课堂提问,能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激励学生更强的学习动力.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谈一点初步认识.

一、拓宽理解,注意提问的“开放性”

“开放性”提问,指思路较为广阔、深刻,答案不是唯一、封闭的提问.针对新授内容中学生难以理解处精编“开放性”问题,既可以拓宽学生对基础知识间的纵横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与广阔性.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与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发挥的.”他十分强调知识的理解性.如教材中的圆面积公式推导,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不能把公式生吞活剥地灌给学生,而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时,课前他让学生把硬纸圆片等分剪成16个小扇形.课上,指导学生一边自学课文内容,一边先拼成近似长方形,并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δ等于πr2.这位老师教到这儿,并没有完结,而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不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你们还能拼成别的图形,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吗?问题一提出,就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拼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有的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还有的拼成近似梯形等,同样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由于这位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开放性”提问,对学生明确提出了操作要求,促使学生从各个角度思考,再通过观察、计算、概括、抽象出公式,充分展现了公式的多种推导过程,克服了思维的单一性,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同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使公式的推导过程成为积极的智力活动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到了新知,并真正理解了这部分基础知识.“开放性”问题的思考与解答,有助于深入理解与牢固掌握双基,对发展思维能力的深广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都有一定的效果.


二、改变问题叙述,注意提问的“变通性”

知识的系统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作为教者,必须把握这一特点,善于抓住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问,诱发知识间的“变通性”,促进学生思考.而利用已学知识,将同一问题改变其叙述方式,是一种较好的训练形式.

如:甲数是35,乙数是40,甲数与乙数的比值是多少?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甲数与乙数之间的比值关系,可以通过设问:根据题意,还可以怎么问?诱发学生进行多种叙述,学生至少可以出现以下几种说法:

(1)根据除法的意义可以叙述成:甲数除以(除)乙数的商是多少?乙数除以(除)甲数的商是多少?

(2)根据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可以叙述成:甲数是乙数的几倍?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数占乙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乙数占甲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3)根据比和比值的意义可以叙述成:乙数与甲数的比值是多少?甲数与乙数的比是多少?乙数与甲数的比是多少?

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沟通比、比值、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与除法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分别从正、逆两个方面理解两者之间关系,使学生的认识结构更为系统、充实,开阔学生的思路,灵活掌握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提高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技能技巧.

三、探测补白,注意提问的“艺术性”

同样一个问题,通过不同教师的提问,却会产生不同的效应.提问要注意情感、语调、停顿等,而在教学双边活动中适时适量地在提问时进行“空白”艺术加工,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思维的活跃,大有好处.

如:有位老师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这堂课是研究分配问题.顿时就促使学生产生疑问:什么是分配,怎样分配,分配的结果怎样.随即这位老师出示一个手提包,设问:我请大家分这提包内的东西,你们现在怎么想?提问结束,留下内容与形式的空白.学生此时产生“发散”思维:提包内是什么东西?有多少?分给哪些人,是分光呢?还是要剩下一些?这样,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处于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再通过讨论,“收敛”到分配的实质上,要分配,必须知道所分东西与对象的数量以及用何种方式分配.这种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设疑,可以使学生彼此触发,积极推想,激发创造潜力.当然,这种“探测补白”的探究方式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围绕教学的旨意广阔的展开,既能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新颖性,又能发展思维的广阔性.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峥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