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落子的艺术特征传承

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68 浏览:19300

【摘 要 】山东落子,是一种源于宗教,逐渐过渡到世俗化说唱的民间艺术形式,它由曲牌体发展为适应说书需要的吟诵体,唱腔比较自由、吟诵性强、音调接近说话、旋律质朴平直.流传于山东境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如何把它的精神传承下去,值得我们深思.

【关 键 词 】山东落子 莲花落 艺术特征 价值传承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47-02

一、前言

中国的民间艺术是一座极其丰富的艺术宝库,在民间保存着大量各种题材的艺术形式,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山东曲艺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享有书山艺海之美誉,民间说唱艺术较为发达.在我国曲艺发展史中占有重要位置. 它来自民间在民间成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山东落子源于宗教到转化为民间说书的艺术形式,经历了几百年的传承,作为快失传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呼吁更多的人去研究、去发掘民族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保护民族遗产,传承民族遗产是中华儿女的责任.

二、山东落子的源流

落子古称“莲花落”, 北方民间曲种之一.“落”读(lào)音,据载,“落子”源自隋末唐初《续高僧传》僧侣募化时唱的《落花》曲子.到宋代时有些要饭的穷人也唱着“落子”乞讨(见《罗野录》卷二).莲花落唐宋时已形成,名为“莲花乐”、《莲花落》,北方民间曲种之一.

莲花落源于唐、五代时的“散花乐”, 唐代叫“散花落”, 在《敦煌杂录》下辑还保留三篇,最初是僧侣云游、募化时诵唱的宣传佛教教义的警世歌曲.后来,大量僧侣因禁佛事件还俗,遂将此曲传入民间.

山东落子源于河北省,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以早期曲调衬词“落莲花,莲花落”而得名,又名“莲花落”,俗称“光光书”.

山东落子流行于山东境内, 演变自古代的“莲花落”. 后简称落子.从元代《曲江池》杂剧中,可以看出莲花落子的发展,但至明代才有叙事莲花落的出现,而山东落子,不再演唱曲牌,其特点与明代所唱的“抛钹”或者叫“抛颂”相似.2008年,山东落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三、山东落子的艺术特征

(一)山东落子的表演形态

建国前,由于农村的文化生活比不上现在如此丰富多样,莲花落多演出于农村或城区茶馆.观众多为农民及锡箔工人,被视为低级庸俗.建国后,有关部门为艺人组织队伍,帮助整理书目,使莲花落日趋繁荣,曾作为专演到各堂会演出.由于莲花落的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后逐渐发展为全国性的曲种.落子演员经常参加文艺调演,使莲花落在民间亦由沿街卖唱而改为登台演出.如今山东落子多在田间地头、企业、村庄、集市、庙会和广场演出,农闲时节,也有晚上走村串乡表演的,也有政府请艺人作普法宣传演出的,所以山东落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近代落子的表演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演员大多在集市、庙会作广场演出,一般穿长袍(长衫).演唱者自打乐器,边唱边以眉眼传神、身法模拟,这种表演形式跟单口相声有些相似.第二种是为了乞讨而走街串巷在人群中说唱或向商铺索钱,韵诵式的数唱接近数来宝的表演叫做“过街落”, 一手竹板一手金属月牙板,唱词大都是现场发挥,触景生情,即兴编唱.语言诙谐幽默,生动活泼,鼓动力强.按照莲花落的演唱程式,凭借着艺人自身的生活阅历和创作的才能自编自演.演唱者戴花帽穿着滑稽搞笑,在表演手法上,更加注重荷叶竹板的配合,板眼结合,一板四眼,碎点、花点、抛板、接板,花样繁多,表演更加顺畅自如,形式更加简练、精彩.

(二)山东落子的音乐特征

1.音乐形态

现如今的山东落子在演唱曲调上基本以平口叙事的说唱为主,以声调、语调、遣词造句等形式来刻画人物形象,除了语调的情感倾向外,遣词造句和俚语、流行语的运用体现了独特的地域特征.

2.伴奏形态

伴奏主要是大钹(光光、咣咣镲)、竹板(两块大板穿在一起)、节子(五块小竹片穿在一起),而不用弦乐.伴奏乐器担负着节制和辅助说唱腔调以扩大和增强艺术表现力的职能.这种“自我伴奏”的形式是区别于其他艺术种类的显著特征和重要标志,集中体现了说唱奏、指挥于一体的特点.优秀的艺人都毫不例外的是说唱、奏俱佳的好手,这种特殊的表演体制,归根结底是由艺人历史形成的写艺谋生的个体性和流动性生存方式决定的.因其伴奏乐器为单页大钹,亦称“铙铙书”, 方言演唱的形式体现了明显的地域特色.

3.唱词唱腔

山东落子来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在民间成长传承.唱词浅显易懂,以第三人称客观的叙述故事情节,以第一人称模拟故事中不同的口吻、表情、姿态和性格,演唱明白如话,生活气息浓郁,具有亲切的民间风味,表现形式活泼,自由,擅长于表现生活,内容丰富,富有民间情趣,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演唱者左手持铜钹,右手持竹板,虽然经时代代的变迁,演出形式有所改变,但也大同小异.

在唱法唱腔上,演员的吐字行腔改过去四平八稳的轻口声落子为现在高平声落子,明确分出高音、低音、截音、顿音,使听众易于听懂唱词,突出阴阳口、连口、碎口、喝、断、词、疾唱法,吐字细于雕琢行腔讲究,唱腔激昂,感情丰富,通俗易懂,使听众闻之,娓娓入耳,朴实亲切,不知不觉中,便入故事佳境.

四、山东落子的艺术价值

山东曲艺在我国曲艺发展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山东落子的艺术价值不容忽视,它是我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集文学、音乐、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由民间艺人最初为了维持生计所从事的一种表演形式发展为如今一种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其题材内容、音乐结构、表演形式都是由专人创作、专人表演的,并与民间音乐、地方方言密切结合,具有一人多角的特点.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不仅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文化艺术.山东曲艺在我国曲艺发展史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我国传统音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