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982 浏览:92467

【摘 要】门诊是为不住院患者诊疗的场所,是患者对医院的“第一印像”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怎么写作的对象日趋扩大,要做到让每位病人都满意很难,但是病人一旦对怎么写作的某一方面不满,可能导致他们对医疗过程甚至整个医院工作的全盘否定.所以,门诊作为医院的窗口,意义相当重大

【关 键 词】门诊病人;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57-01

我院是以所甲等医院,日门诊量5000以上.门诊是病人集中就诊的场所.病人因疾病因素、个人素质、经济状况、个体心理特征不同,存在明显差异①.门诊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疾病护理的同时,还应应根据其心理特征、不同的心理需要,给病人以理解、尊重、同情关心.做好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提高门诊医护质量的最好体现.

1 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

1.1 刚进入病人角色,行为退化,感情幼稚,依赖心理强,自我控制力下降,表现为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的发展,医院的就医条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门诊患者特别是首次就诊的患者,环境不熟悉,就诊程序不了解,对医生护士的业务水平持怀疑的态度,加上对自己的疾病能否治好的担心会产生惧怕心理

1.2 希望得到医术高的医生诊治.门诊患者一般都有求治心切尽快就诊手续尽早明确诊断的心理②.如多次往返,焦急烦燥甚至情绪失控,极易引发医患间的冲突.

1.3 迫切体验到治疗效果.大多数患者希望医生的诊疗及时准确立即见效;对护士打针输液希望“一针见血”;对所有检查总希望一次就有明确诊断


1.4 心存疑虑的心态.近些年,由于部分医务工作者在诊疗活动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导致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有所下降.有些患者就诊时希望得到医生的治疗,又对医生的能力心存疑虑.期望医生为其进行全面检查,并给予正确诊疗,对自己患病经过的叙述总担心有遗漏,而误导了医生的诊断,若医生不耐心倾听,便会产生自责和不安心理

1.5 消费心理.每个患者经济收入、消费观念、文化素质的差异,对医生诊疗水平、怎么写作质量要求各不相同.有些病人既希望医术高明的医生为自己诊治,但对医生开具的检查和药物不理解,总担心自己被“宰”;

2 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2.1 诊前护理 (1) 营造温馨舒适的就诊空间.做好开诊准备,组织就诊秩序,为老年人、体弱者、病情加重者开辟优先就诊通道.(2)做好分诊工作.主动了解病情,准确分诊,协助就诊,态度和蔼,以消除病人陌生感而产生茫然不知所措的心理.(3)设置询问处,指导病人就诊,护士导医应有百问不烦、沉着冷静的应对能力,尊老爱幼,热情称呼,赢得病人信任,消除焦虑不安的情绪③使病人在医院中随时都能感受到导医护士的关心、照顾,(4)做好诊前物品准备,节约医生诊病时间,消除病人候诊的焦急心理.(5)保持诊室、候诊室清洁、整齐、安静舒适,使病人对医院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2.2 就诊时病人的心理护理 (1)医护人员对人热情,工作态度认真负责,问诊详细,最大程度地满足病人需求④(2)查体时神态严肃稳定,不可粗枝大叶或漫不经心闲谈与病情无关的事情.(3)需要做辅助检查时,要讲明检查的目的、意义,并指明去向,消除病人恐惧和疑虑.(4)检查结果出来后,对病人做恰如其分的解释,使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2.3 就诊后的心理护理 (1)普通病人了解病情,经过适宜治疗,身体很快康复,呈现情绪稳定,心情愉快.(2)慢性病人病程长、治疗效果差,表现焦虑、忧郁、烦躁不安.(3)疑难病人病情较重,诊断、治疗难度较大,表现忧心忡忡. (4)癌症病人心理受到打击最大,表现极度悲观.

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分别给予相应的心理安慰、鼓励、支持、暗示、疏导,使病人面对现实,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

总之,门诊护理人员要善于发现病人心理特征及规律,满足病人心理需要,使病人心情愉快,获得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