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35 浏览:17504

摘 要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主力军.辅导员工作能力高低、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通过提高待遇、加大培训等途径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从而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辅导员;职业能力;认同;提升

高职院校辅导员身处学生工作第一线,担负着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生活管理、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的重任.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一些高职院校迫于生存的压力,降分录取考生,使得生源质量下滑,这无疑给高职院校辅导员们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对高职院校来说,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能结合现阶段高职学生特点开展工作的辅导员队伍是一项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以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为例,以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为视角,结合工作实践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队伍专职但不够专业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基本上都配备了专职辅导员队伍,但专职不等于专业.从辅导员学历背景来看,有学文科的、有学理科的,可谓五花八门,学思想政治教育或教育管理专业的凤毛麟角,甚至连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都难寻觅.这种在专业知识储备上存在的先天不足,无疑会给很多辅导员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带来很多困扰.


(二)辅导员工作繁杂、琐细,做到专业不易

以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为例,对辅导员分管工作的内容进行了统计,内容涉及招生宣传、学生社团指导、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宿舍管理、文体活动、内勤、档案管理、教学科研、学费收取等一系列方面.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对辅导员具有直接、间接业务指导或有工作指派的部门有:学生处、团委、系总支、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党院办、财务处、保卫处、后勤处(后勤公司)等,这种同时应付多个部门的局面让辅导员身份归属模糊,不利于队伍职业能力建设.

(三)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途径欠缺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很多辅导员入职前参加过学校的入职培训,但入职后每年只是利用寒暑期几天的时间进行培训,学校缺乏对辅导员进行系统业务培训的有效机制,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在高职院校教师群体中,专职辅导员一般只能上一些思政、就业指导、心理相关课程,并且在职称、职务晋升上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学校也缺乏对专职辅导员的长远的培训规划.

(四)高职院校辅导员缺乏主动提升职业能力的动力

目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把员工编制分为两种:正式在编人员和派遣制写作技巧人员,其中派遣制写作技巧人员又分为甲类和乙类,在薪资待遇上与正式员工存在一定的差别,未来发展更无从说起.辅导员都属于派遣制员工中的乙类,待遇更差.这种不被认同的边缘感觉,是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重大障碍,对整个队伍的成长极其不利.

二、影响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因素

(一)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是从中专学校升格为大专院校的,虽然学校升格了,但是很多中专的管理思想根深蒂固,管理层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强调辅导员工作以“管”为主,使辅导员成为保姆的角色.有的领导甚至认为谁都可以做辅导员,辅导员岗位可有可无,学生工作只要有人做,并保证学生不出事就可以.这样的观点使得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很大,严重制约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量大,待遇低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的每一个辅导员基本上都要带三个班,甚至更多.一方面,工作负荷大,他们整天陷入事务性工作中,只要与学生沾边的事情都得去抓去管,这种“什么事都可以干,什么事都应该干”的状态使辅导员身心疲惫,增加工作负担,有时候不得不消极应对上级布置的工作,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和充足的精力来提升职业能力;再加上待遇和正式员工相比差很多,职业认同感差.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缺乏必要的培训

近几年,由于高职院校在招聘辅导员的时候没有很好地考虑到以后工作的效果,通常倾向于招收一些高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或是招收与本校有相关或类似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兼任辅导员工作,他们受到专业的限制,普遍缺乏系统的教育管理知识.有的学校甚至认为辅导员队伍只需要在实践中提高,无需额外进行系统的培训,即使要培训也只要注重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即可,对其业务培训、管理水平不够重视.存在对辅导员使用多、培养少;事情多、提高少;微观多、宏观少,这使得很多辅导员只能凭经验行事,专业化水平总体不高.

三、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对策

(一)引导辅导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学校要引导辅导员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把辅导员的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为辅导员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辅导员是充实学校各级党政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要优先推荐、选拔工作实绩优秀并愿意继续从事学生思政、党政工作的辅导员到党政管理部门甚至领导助理等岗位.我国目前已经设立高校辅导员职称系列,辅导员可以按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评聘思想政治教育职称,在此基础上再设定一些可执行的标准,在教师岗位空缺的情况下,达到标准予以转岗考虑,鼓励辅导员向思政教师转化,为其提供职业发展空间.

(二)对辅导员的岗位培训要常态化,并有长期规划

高职院校凡是新参加工作的辅导员必须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辅导员培训班,除此以外,学校还需要按照新入职辅导员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政治理论和岗位培训,主要是业务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家明白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去做,应该达到什么目标.学校有计划、分批分层次地支持、选送政治素质高、业务基础好、有培养前途、有志从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一线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学位,提高他们的知识结构层次. (三)逐步提高辅导员的工资待遇

学校要尽快解决辅导员同工同酬问题,增强辅导员的身份归属感.要解决待遇问题,可以全校教师的平均年收入水平为参考,使辅导员的平均收入基本能够与教师的平均水平持平,在逐步实现绩效工资的同时,能适当考虑辅导员加班多、工作时间长的特殊性,给予一定的加班津贴.在荣誉、职称晋升等方面,适当予以照顾.

(四)鼓励辅导员开展自主学习提升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强化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使职业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辅导员岗位要求必须具备的知识包括六大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管理学知识,包括年级(班级)经营的原则与策略;课程教学知识,包括思想理论课程结构、内容及课堂教学方法等;大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包括大学生心理个性特点、思维特征及行为特征等;教育环境脉络的知识,包括学校管理方式、社区及校园文化和特色等;关于教育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哲学与历史根源的知识.辅导员应在做好各项具体工作的前提下,围绕着职业规划所确定的方向,积极总结经验,思索专业学术问题,撰写专业文章,参与专业学术讨论.学校应积极鼓励辅导员对相关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展开科学研究,以促进辅导员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开展前瞻性和应用性科学研究是辅导员专业学术能力的体现,是辅导员实现差异化发展的重要体现.辅导员要围绕专业发展方向,开展调研,总结经验,积极申报研究课题和项目.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引起各方的重视.只有当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高了,专业化水平提高了,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个人成就感得到了满足,才会将辅导员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