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刮痧热疗法治疗感受风寒型落枕20例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12 浏览:13072

落枕又称“失枕”,是颈部软组织常见的损伤之一,好发于青壮年,女性略多于男性,冬春季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以晨起后发生的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以致转动失灵为主要症状.

本病的发生无外乎两大原因:其一是睡卧的枕头高低软硬不适或躺卧辗转反侧姿势不良,致使颈部一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或肩胛提肌在较长时间的过度伸展紧张牵拉状态下发生静力性肌肉痉挛,少数患者拉动颈椎小关节位置改变;其二是冷热交替、汗出当风或夜寐肩部外露,颈肩复受风寒侵袭而致.

本病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的不同一般可分为肌肉痉挛型、关节紊乱型、感受风寒型等.笔者自2007年9月以来,运用推拿配合刮痧及热疗对20例感受风寒型落枕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诊断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8例,女12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53岁,平均30岁.病程最短者5小时,最长者4日,平均2日.其中发于左者6例,发于右肩者14例.

1.2 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对落枕的诊断[1].

1.2.1 多在晨起后或肩扛重物,颈部突然扭转,受风着凉后引起.

1.2.2 颈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不适,运动受限,动则痛甚.严重者可伴有头痛、头晕、心烦等.

1.2.3 患侧常有颈肌痉挛,颈肩部肌肉,如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肩胛提肌等处僵硬,酸胀,疼痛,可触及硬块和条索状异物.

1.2.4 影象学检查:X线正侧位摄片排除骨折脱位等其他病变.

2.治疗

2.1 治疗原则.解痉止痛,舒经活络,温经散寒.

2.2 治疗方法.

2.2.1 推拿法(以右侧为例).手法:推法、揉法、滚法、揉拨法、点法、牵伸法、运动关节法.取穴:风池、风府、风门、肩井、天宗、秉风、肩外俞、列缺、落枕.体位:患者坐于高背椅上,双手自然放松,扶于靠背,肩背放松,医生站立于其后.

2.2.1.1 医者分别用推法、拿法、揉法反复作用于病侧肩颈部斜方肌、肩胛提肌、颈部胸锁乳突肌,时间为5分钟,以放松颈部肌肉为主.

2.2.1.2 医者用双手拇指反复上下拨揉病侧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由轻而重,重点施术于压痛点及阳性反应物,时间5分钟.

2.2.1.3 医者用双手反复拿提患侧斜方肌、肩胛提肌,时间3分钟,并用滚法、前臂揉法分别操作上述部位2分钟.

2.2.1.4 医者用右手掌根部沿脊柱病侧(胸1-胸7)反复做揉法,时间2分钟;若局部有压痛点,可用双手拇指重点按压.

2.2.1.5 医者用拇指分别点揉病侧风池、风府、风门、肩井、天宗、秉风、肩外俞、列缺,落枕各穴约1分钟.

2.2.1.6 医者右手置于患侧肩部,四指在前,拇指点按于肩后天宗穴处;左手四指置于病侧颈部风池穴,拇指置于健侧风池穴,并嘱患者略低头,双手协同用力牵拉病侧胸锁乳突肌,力度由轻到重,反复操作10次.

2.2.1.7 医者右手置于患者下颌部,左手置于病侧颈部,拇指点按于患侧颈根部,双手协同用力使患者下颌转向病侧头屈向健侧,双手协同用力由轻到重反复操作10次.

2.2.2 刮痧法.在患侧颈部(胸锁乳突肌走行区域)、肩颈部(斜方肌走行区域)、肩胛内上角(肩胛提肌走行区域)、胸椎1—7与肩胛骨内缘之间涂抹刮痧油(这里笔者选用具有活血驱风舒筋止痛作用的正红花油作为刮痧介质).

2.2.2.1 项从刮.以后项部督脉经3穴(脑户、风府、哑门)为主要刺激点.辅以枕外隆凸下至乳突根部,沿颅骨下肌层左右各分成六个等分,以每一个等分为一个治疗带,左右两侧共计12个,沿该区域一次刮拭.

2.2.2.2 桥弓刮.颞骨自乳突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刮至锁骨上窝(胸锁乳突肌有痉挛、压痛时重点刮拭).


2.2.2.3 项三带.从后发际项正中线至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穴)为第一带;第二带起于风池穴,经肩上(肩井)至肩髃;第三带为第三颈椎至第三胸椎两侧夹脊.(第二、第三带必须加强风池、肩井、肩髃穴刮拭,斜方肌、肩胛提肌上部痉挛、压痛时重点刮拭).

2.2.2.4 八字刮.自肩胛提肌起点附近沿其走行方向刮至其止点(肩胛内上角).

2.2.2.5 穴位刮.在上述操作经过风池、风府、风门、肩井、天宗、秉风、肩外俞等穴位时除使用刮法外,还应重点使用定点揉及按法进行操作.

刮痧时力度应由轻到重、自上而下一次刮拭,以操作部位皮色有明显变化(根据程度可发生红、紫红、紫等),操作部位具有酸胀感,偶有放射感为宜.

2.2.3 热疗.热疗,物理治疗的一类,是以各种热源为介质,将热传递到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这里笔者以接续连贯、操作简单、易于操控为原则,采用家用电热风筒为热源,正红花油为介质对以上操作部位进行热疗.顺序与推拿、刮痧相同,风筒与皮肤的距离约在10cm—20cm(根据患者接受的发热程度而定);手法可采用灸法的温和、雀啄、回旋等方法为主;时间一般以患者稍觉皮肤灼热、发痒为宜,一般约15分钟左右.

2.3 操作时间.推拿治疗30min,刮痧治疗15min,热疗法15min,每次治疗大约60min.一般每日1次,4—5日即可痊愈.

2.4 注意事项.

2.4.1 推拿治疗操作前要了解患者是否有禁忌症,排除禁忌症后方可进行操作.手法操作要轻重结合.

2.4.2 刮痧治疗施术前要了解患者是否有皮肤破溃、皮疹皮肤病等不适于刮痧操作的禁忌症.操作中应根据患者的耐受和疾病的特点掌握力度、方向和控制时间.要了解患者是否有红花油使用禁忌及过敏史.

2.4.3 热疗操作时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及时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风筒于皮肤的距离,以免发生烫伤.

3.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落枕疗效评定:治愈:颈项部疼痛、酸胀消失,压痛点消失,颈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好转:颈项部疼痛减轻,颈部活动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本组20例病人中治愈18例,好转3例,治愈率约为90%,有效率为100%,全部有效.疗程最短者1次显效,3次临床治愈;最长者3次显效,5次症状明显好转.

4.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女,35岁,2009年09月26日上午就诊.主诉:右侧颈项疼痛不舒,活动受限4小时.病史:凌晨受凉后起,感受右侧颈项酸痛,左右转动受限.既往无类似发病史,亦无外伤史.检查:右侧颈项部肌肉紧张,尤以右侧胸锁乳突肌为甚,胸锁乳突肌、肩井穴压痛明显,头颈右旋转受限,左旋面部及前俯后仰困难.诊断为右胸锁乳突肌风寒型落枕.根据其证型,以上述治疗方法施治1次明显减轻,3次痊愈.

5.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风寒型落枕患者系夜眠露颈当风、感受风寒,使局部肌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组织供血不足、缺血缺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清除而导致肌肉痉挛拉动颈椎小关节发生错位或机能紊乱[2].而祖国医学认为风寒型落枕系风寒湿邪直中经络,从而颈项部气血凝滞不畅、经络痹阻所致[3].

在治疗方面,既要从现代医学的观点出发,又应重视祖国医学“通则不痛”的理论体系,因此临床上我们应采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诊治.

5.1 “松则通——解痉止痛”推拿法中推法、揉法、滚法、揉拨法等手法作用于施术部位的肌肉、肌腱与韧带,初步达到放松局部软组织之疗效,使因外感风寒而引起挛缩的肌肉逐步松解.在此基础上,采用牵伸法、运动关节手法除了有进一步放松肌肉作用的同时,可使因肌肉痉挛而引起的颈椎小关节位置微动趋于正常状态.

5.2 “疏则通——舒经活络”刮痧法中八字刮、桥弓刮、项三带、项从刮等刮痧手法均围绕着病处肌肉特别是经络血脉所过部位进行操作.

5.3 “温则通——温经散寒”肌肉韧带得到放松、小关节位置趋于正常,气血运行加速、经络脉道通畅,已经从解剖结构和气血经络功能上解除了治病因素.“寒者热之”,使用热疗辅助以上疗法将风寒邪气去除体外,预防再次受到外协侵袭,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总之,落枕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本方法治疗落枕见效快(一般1—2次可治愈),疗效好(有效率达100%),安全可靠,治疗费用低,一般患者均能承担,值得试用与推广.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