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689 浏览:82291

直面新挑战、新困惑、新矛盾,唯有加快师资培训步伐,提高师资培训的实效,建设一支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师资队伍已成为众所关注的关键问题.现阶段,可以说从上到下都在积极地寻求快捷有效的师训途径.而在这众多的培训途径中,校本教研无疑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在积极地推行校本教研,努力探索校本教研的方法、途径.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少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薄弱学校还困难重重,真正高质量,能实现预期目标的却并不多.

一、教师对校本教研认识不够――教研的参与意识不强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自己,然而因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不足,反思研究的意识不强,参与的积极性也就不高.只要通过调查研究,就会发现被逼参加教研的教师不在少数.作为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的校长,在众多的压力面前,曾煞费苦心制订了各种学习研究制度,组织了各项教研活动,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而教师却并不积极参与,甚至埋怨声不断.没办法,只好与考核挂钩,逼着老师参加,但又往往会发现,上交的案例、反思有不少是抄的,检查的学习摘记是考核前夜赶的,连教师自己也不知道抄了些什么等教师缺乏自主参与的意识和热情是农村小学校本教研面临的最大困难.


二、新的评价体系尚未健全――教研的时间投入不足

因为农村小学校本教研通常要求教师持续投入一定的时间,如周周有活动,每月一循环的“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反思交流――主题研讨”系列活动,就是循环往复递进上升的,这样才能保障校本教研的有效性.而“没有时间”是很多教师无法参与校本教研的另一重要原因.由于目前教师评价中仍然有很多是以“学生成绩”为主要参照标准,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教师的绩效,甚至是前途和命运.因此,教师通常会将时间过多地投入到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不是寻找时间为自己“充电”.这种陈旧的片面的评价体系致使教师无法也没有精力专心投入校本教研.

三、教师的科研素质普遍不高――教研的技术准备不足

教研主题乃至课题的确立,直接影响着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质量.因此,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积极反思,再提炼主题,确立研究课题显得至关重要.而当前我们农村小学教师的科研素质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准备不足;二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所需的方法及手段的准备不足.这既局限了教师的选题范围,阻碍了教研主题的提炼,也影响到教师持续开展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信心,也势必影响到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过程及结果.

那么,怎样有效开展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呢?经过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对策:

建立校本教研的支持系统

良好的的支持系统是校本教研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如果校本教研缺乏良好的支持系统,很可能会缺少动力,缺少依托,难以持久.从目前的情况看,校本教研的支持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支持.制度是校本教研得以正常进行的保障.在实施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要倡导人文关怀,但也应认识到我们农村小学在实施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也必须建章立制,给教师以规范,促教师自省反思,使校本教研能健康、正常的运行.制订一些必要的切实可行的制度,如《理论学习制度》、《研讨制度》、《结对互动制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激励保障制度》等等,将在激发动机,推动行为,提高效率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作为一项培训人的工程,在制订制度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让教师参与制度的制订和完善,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文化支持.现代管理理论已经认识到,管理要以人为本,一切管理工作都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学校管理就是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的管理.从长远和深层的角度,文化对人的影响可能比制度更有效更持久.不断学习,自我超越,适度竞争,有效合作的团队学习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刺激每一个成员积极主动参与教研,不断反思学习,自我更新.因此,建设一种支持性的校园文化,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基础之一.

完善校本教研的操作系统

笔者认为,校本教研研究的起点是唤醒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思考,教研的过程是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循环往复,不断更新教师观念,不断改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效果.我校根据有关理念,将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同伴的团队合作,专家学者的专业引领作为校本教研的三大操作系统.

1、个体反思.校本教研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作用,就是要求教师先要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教师的个体自我反思应该是全过程的反思,要着重培养教师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工作与研究融为一体.教师在校本教研中通过个体的自我反思,主动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知识技能和对学生学习方式、结果等进行批判性分析、回顾、反思,可更深层地把握自身的优缺点及应改进的地方,使自己和学生一起成长.

2、团队互助.校本教研在重视教师个体学习和反思的同时,也特别强调教师团队的作用.团队互助就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它是建立在教师团队合作的基础之上,加强群体性反思,在群体反思中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互相学习交流,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

团队互助的特点就是互助互动,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在校本教研中团队互助随时发生:如老师闲暇之余对某个问题进行的一般谈,实现了信息的交换和经验共享;如主题性教研活动中进行的专业谈,教师在交谈中思维发散,可以获得和生成很多有价值的见解,甚至是建设性的建议;有时针对某一个问题的小组专题性研讨,老师们畅所欲言,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使老师对问题看得更深,看得更透,往往能获得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因此,学校要形成对话机制,要为团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

3、专家引领.校本教研还强调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实质就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

“校本教研”以校为本,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自我封闭.在农村小学教研活动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当前教师的科研素质不高,单凭教师的实践经验和相对封闭的教师团队合作,教研活动的水平往往在低水平徘徊.没有理论支撑难以提升校本教研活动的水平.拒绝理念就是拒绝进步,理论的支持不仅可以解决校本教研技术操作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价值在于理论给人精神和气质的熏陶,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